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镇化质量的差异评价与提升对策——以东部10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华勇 《唯实》2012,(6):52-55
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十二五"时期,不仅要关注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更要测度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复合效应。构建涵盖经济绩效、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空间集约、城乡统筹七个方面指标的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东部10省市城镇化质量,上海、北京、浙江得分较高,海南、河北较低,且东部省市在社会发展、经济绩效、生态环境项的绝对差距较大,在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社会发展指标上的相对差距较大,在空间集约和基础设施指标方面差距较小。对照东部整体城镇化率和质量均分,各省域在人口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协调对比上呈现"高-高"、"高-低"、"低-低"不同类型。各类型区域应针对各自差距在速度与质量关系上有所侧重,采取相应对策推进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新要求。厦门在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的同时,城镇化质量问题突出:人的城镇化滞后、城镇化推进效率低下、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空间布局不均衡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提升厦门城镇化质量路径:提升人的城镇化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农民生活的现代化水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紧凑发展产城融合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一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现代化水平相当滞后,不佳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所以,提升城镇化率与城镇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改进西部城镇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就成为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剖析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本文试对新疆城镇化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新疆城镇化发展的有效对策,以期为"十二五"时期促进新疆城镇化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刘奇葆 《求是》2012,(5):15-18
从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付诚 《新长征》2014,(1):44-4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新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提高。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走进城镇化质量提高的新时代。我省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必须抢抓机遇,稳中求快,迅速推进这项工作。要  相似文献   

7.
康红波 《实践》2014,(2):8-8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201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针对调整和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注点进行了热议。推进以质量为关键的城镇化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快速提升,2013年我区的城镇化率达到58.7%,但存在着城  相似文献   

8.
制约福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总体水平不高、城乡规划不协调、要素资源匮乏、城镇化进程不均衡、城镇内部存在新的"二元结构"倾向等。推进福州市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科学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增强城镇经济实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是长春市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统筹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经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城乡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11-2020年为研究区间,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春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稳中有升,趋势向好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人口城镇化指数先降后升;经济城镇化水平先降后升,波动性较大,经济城镇化有待加强;社会城镇化水平保持平稳,但社会城镇化质量有待加强,要提高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生态城镇化趋于改善等等。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创业培训体系等举措,可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长春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剑伟 《求实》2016,(5):54-61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持续动力。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建设也出现了过于强调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城镇化不完全性等问题。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有关部门没能认清城镇化的本质,只重数量和速度,忽视质量和评价。因此,当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基于城镇化的内涵,构建一套完整和可操作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共太谷县委"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太谷县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四是以繁荣市场为途径,积极促进产业多元化;五是以扩容提质为主线,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城市化进程中,宁夏城乡学生空间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学生数量不断上升,农村学生数量逐渐减少。据此,对"十二五"全区义务教育学生空间分布进行预测,从完善政策上有效应对其变化产生的影响,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深刻转换的产物,是党的"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建设包容性、和谐性城镇等要求。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寻求社会价值共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价值共识;追求共同利益,夯实价值共识的基础;重视融合,寻求"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要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城区扩张的关系,城镇化不是城镇区城的简单扩张;正确处理城镇规模和城镇数量的关系,主旋律应当是扩张现有城镇规模;城镇化与城镇个性的关系,要突出城镇个性、张扬个性;城镇建设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硬环境是载体,软环境是灵魂;城镇化与区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城镇集群与区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宁夏党校学报》2014,(4):73-76
宁夏目前正处于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深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必须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韩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是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城市带动的城市化、自由的人口流动政策和高度集中的城市化模式。韩国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使城市化水平从28%提高到了74.4%。研究韩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动力机制,有助于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市民化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以及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农民工市民化符合我国城镇化建设战略的要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存在的工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工矿城市比例高、城市环境质量较差、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等因素制约着山西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势下山西城市化发展应遵循以下发展思路:以新型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发展;走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以体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突破口,建设风格各异的现代城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经济的加速转型及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方式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城市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进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与较低的农民工素质之间、制度缺失与城市劳动力市场拉力扩张之间、社会歧视与农民工市民化适应进程之间的矛盾。为此,我们要通过消除制度障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途径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涉及经济、社会、人口以及制度变迁等多层次的结构转换过程.在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