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湟源县依托日月山、丹噶尔古城等得天独厚的旅游景区优势,坚持“整体规划、理顺机制、突出特色、形成品牌、旅游富民”的思路,利用交通区位、水利设施、生态建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扶持以“休闲山庄”“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独具一格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景观是指乡村在某一特定时段呈现出的乡村旅游过程和旅游景观格局。山西太谷县有独特的旅游环境和发展优势,其田园风光旅游、“农家乐”休闲体验体现了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显现了这一旅游方式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铜鼓县“农家乐”旅游持续升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已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农家乐”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农家乐”旅游,实现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档升级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今后一段时期贵州旅游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贵州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将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分为三大类型,即体现田园风光的旅游产品、参与型的农家乐旅游产品、体验乡风民俗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5.
<正>"最让我高兴的是第四代农家乐酒店被省旅游局列为全省首批五星级乡村酒店。"全国第一家农家乐创始人、四川徐家大院乡村酒店董事长徐纪元指着酒店说。今年距离徐纪元开办全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已经过去了近28年。第一代农家乐旧宅已于2012年3月被复原性改造为"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原址",墙壁上贴着1987年成都媒体的系列报道,堂屋正中是1992年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题写的"农家乐"三个大字。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初探——以成都农家乐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林茜  张霞 《求实》2006,(Z1):244-245
自1998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以来,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这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是指以远离都市乡野地区为目的,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在大城市周边。成都农家乐是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代表之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笔者将以成都农家乐为剖析对象,旨在总结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共同建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郫县农科村得名于30多年前一个仅有80余户农户、300多亩耕地的农科站。当大多数农民还老老实实在承包地里耕种粮食的时候,农科村人已经独树一帜地栽培起娇贵的花木;当人们大搞特色种植的时候,农科村又开辟了乡村旅游的先河。2006年4月,国家旅游局授予农科村“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称号,这个被人们盛赞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的村庄开创了农民致富不离土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就是"农家乐"? 2008年贵州省乡村旅游收入超过105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6.1%,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声音发出了对乡村旅游质疑,何谓乡村旅游?难道乡村旅游仅是让城市居民换个地方打牌、睡觉?  相似文献   

9.
地震之后的这一年,从省政府主导出台《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项政策”,帮助旅游企业排忧解难,到省旅游局大力实施“招大引强、线路统筹、游客信心提振、乡村旅游提升和质量强旅”五大行动,协调各方联动实施旅游重振工程,四川旅游业可谓走过了一条艰辛的道路。盘点四川旅游,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1—10月,全省已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2501亿元,同比增长43.4%,提前两个月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上海农业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8月胡锦涛同志在崇明岛考察时,针对前卫村发展“农家乐”的成功经验指出,“农家乐”前途无量。“农家乐”前途无量不只是指崇明岛前卫村,而具有全国普遍意义。近年在上海,郊游正在成为市民消费越来越多的选择,上海农业旅游也随之积极起步发展,“农家乐”和农业旅游已显示  相似文献   

11.
郑桂章 《新湘评论》2007,(12):39-39
随着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进一步增强,旅游消费越来越看好,被喻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成了全国各地极力推崇的新型产业。永顺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培植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的实效。200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5.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6.9%,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可突破1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实现3亿元。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四川旅游,首先印入脑海的可能是四川的"四绝":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除了这些大自然赐予的旅游资源外,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我省各地又打造了大量的农家乐、藏家乐、旅游度假区、红色旅游景区等,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来川旅游。回顾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省旅游总收入在2014年4891亿的基础上跨越  相似文献   

13.
旅游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自愿、平等、互利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确立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必须创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模式,让村民也能分享旅游资源开发成果;且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旅游企业与村民合作共赢的有效组织载体;政府部门要做好规划管理、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工作,促进企业与村民的互谅互助、合作共赢;农家乐旅游要突出农村特色,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要强化对村民的培训,全面提高旅游区的村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一、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黔东南在建设旅游大州战略行动指引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全州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挥本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把乡村旅游打造为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以此激活全州农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以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贵州乡村旅游是全国起步最早、产品和市场成长较快的地区,也是世界旅游组织认定的乡村旅游发展重点观测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乡村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业对休闲农业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已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乡村旅游业正成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论是对旅游业本身,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帮助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极大的价值。普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发展的规模小、速度慢。文章将对普定乡村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该县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农业资源丰富,生产类型多样,民俗文化各异,发展农家乐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家乐旅游已初具规模,为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进一步扩张农家乐的市场需求。当前国际国内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也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时机。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规范农家乐旅游经营行为,提高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引导我省农家乐旅游健康发展,由省标准化研究院、省委农委、省旅游局和省旅游协会共同制定的《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四川省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省各地农家乐评定告别了粗放管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坚定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步骤。贵州紊有公园省之美誉,风景名胜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这是贵州的资源优势。因此,贵州要充分发挥这一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要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周边市场游客,通过给游客提供服务,并逐步通过种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商业等的发展,实现农业人口的就地城镇化,特别是随着贵州高速交通条件的改善,乡村旅游将进一步助推贵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党和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大开发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四川位于我国的西部,而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发展动力,改变落后状况,便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旨在探讨四川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势何在,以及采取什么对策以促进四川旅游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