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针对全球化、金融化和数字化时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来的严重危机,斯蒂格利茨力图建立一个联通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综合性解释框架,全面揭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斯蒂格利茨以美国社会上层精英与下层群体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为切入点,深入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背后的国家体制问题。其通过从理论上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弊端,继续拓展和深化凯恩斯主义的内涵,并从政策上阐述了自由主义左派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斯蒂格利茨结合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了新国家干预理论主张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系列改良策略。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和自由市场的根本属性只允许有限的改革空间,使得新国家干预理论及其主张难以转变为政策行为和实践。即便如此,斯蒂格利茨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深层问题的深刻揭示及其改革议程,在追求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炳勋 《湖湘论坛》2005,18(6):59-61
新干预主义经济思潮是20世纪8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辩论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新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其基本观点与政策主张是:主张国家调控经济,推崇国家适度干预主义,反对自由放任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公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宣扬“看得见的手”起作用,反对私人垄断,主张建立“混合经济”;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美国主宰世界经济贸易;主张福利社会化,强调福利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和社会来承担。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农民主要是在利益驱动下参与政治,但这种利益主要是农民掩藏在"义务动机"之下的不太敢于承认、不太明确的利益.国家通过村民自治制度的供给拓宽了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除了民主选举之外的其他制度性正式参与方式几乎都成了摆设.要对农民进行利益维护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并正确看待非制度性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4.
《人民论坛》2012,(4):59
上个世纪初美国的社会进步运动,以及揭露社会丑恶的"扒粪运动",最终一扫美国的腐败,为三十年代的新政以及二战后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19世纪后期,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迅速致富。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种公认的负面政治现象。在美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国人对腐败现象的警惕与遏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美国建国初期,国父们心怀对腐败的忧虑,创立了以结构性预防规则为特点的政治制度和话语;19世纪中期,美国政坛中大众政治兴起并确立政党分赃制的制度安排,但由此带来的严重腐败最终使得文官制取代了政党分赃制;20世纪初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垄断公司的出现再次带来腐败的蔓延,由此激发的进步主义运动与政府职能转变深刻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作为代议制民主国家,美国社会中围绕政治选举而产生的政治捐款不仅是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有时还会在立法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引发实质性分歧。当然,腐败问题在美国社会中并未导致不可克服的政治与社会危机,而其遏制腐败的经验也可为其他国家的反腐败努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廖逊 《今日海南》2014,(2):23-23
<正>有人说,腐败是东方国家的特殊现象。其实不对,腐败是切国家的普遍现象。无论是英国长达60年的乔治三世时期,还是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镀金时代",都是典型的"腐败高发期"。有人说,腐败来自集权,"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其实也不全对,因为18-19世纪的英美两国,都建立了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腐败高发期"照来不误。2005年华盛顿只有人口20万,竟有3.5万人专靠院外游说吃饭,谁出钱多给谁干,分明是合法的政治腐败。假如没有漫长的社会改良运动和进步主义运动,英美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早被腐败摧毁。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西方经济思潮中,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是最主要的两大流派。两大流派的划分和对立贯穿着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历史。国家干预主义以宏观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范围,依靠国家干预避免市场机制的缺陷。国家干预主义可追溯到16、17世纪的法国重商主义,现代则以凯恩斯主义及其继承者新古典综合派为首要代表。经济自由主义则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商品市场的机制和竞争力量,反对国家过多于预经济。经济自由主义可追溯到18世纪英国的亚当·斯密。现代则以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  相似文献   

8.
新右派是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世界性大危机的产物,是作为填补凯恩斯主义的空白而出现的.英国作为古典自由主义和古典保守主义的发源地,新右派在英国的发展和传播有其独特的特点.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新右派是英国统治阶级和政治体制特殊发展过程的产物.英国的新右派包括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两部分.前者强调自由、市场,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而后者更加强调国家权威和秩序.两者因为都反对社会主义和维护私人产权而联合在一起,新右派提出的"自由的经济,强大的国家"的对策,成为反对战后英国共识政治,反对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对付滞胀危机进而治疗"英国病"的一剂新药方.  相似文献   

9.
新国家干预主义热度:★★★观点与主张:"新国家干预主义"干预更为彻底,彻底地与市场原教旨主义和纯粹的自由市场主义诀别,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伍珀河谷来信》与《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分别作为恩格斯和马克思为劳动阶层的初次代言,呈现出二人在社会问题研究基底上的不同路径。在劳动阶层苦难根源问题上,恩格斯主张宗教虔敬主义造成了工厂主压迫劳动者的事实;马克思认识到宗教背后政治国家的力量,主张通过自由报刊为劳动阶层的利益表达提供有效途径。在批判工具选择的问题上,恩格斯主张告别宗教虔敬主义;马克思则对一切迷信盲从进行质疑,分析了各种神秘主义的生成和作用机制,主张政治批判是宗教解放的前提。在研究问题的视阈上,恩格斯以实证科学的态度自发地参与社会实践,主张在生产领域解放工人;马克思自觉地将实践作为哲学"第一原则",主张对现存社会进行彻底革命。  相似文献   

11.
《人民论坛》2012,(1):73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凯恩斯主义首次应用,此后凯恩斯主义被视为经济危机的救市良方,屡次采用。近两年来,许多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也纷纷开出凯恩斯主义药方,但药效如何,各界反应不一,甚至对于凯恩斯主义理论本身也产生诸多质疑。  相似文献   

12.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物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努力把党的这一主张贯穿于工作中,拓宽渠道、完善机制、有序推进,广大群众以各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一近代以来 ,自由主义适应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民主政治演变、文化思想发展的客观需要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9 2 9— 193 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 ,曾经导致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力一度衰退。但是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滞胀和凯恩斯主义失灵 ,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误 ,自由主义又东山再起并具有了新的形态 ,形成一股强劲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上世纪八十年代 ,新自由主义随着英国玛格丽特·撒切尔和美国罗纳德·里根的先后上台…  相似文献   

14.
王琼雯 《前沿》2012,(22):155-157
晚清宪政运动中,民众藉由多样化、组织化的政治参与突破了千百年来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系统对于国家政务的垄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进程,他们所累积的初步民主经验成为中国近代宪政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由于缺乏本土的宪政资源和充分的民主启蒙,清末民众参与表现出国家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特质.作为中国立宪运动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参与折射了近代宪政运动的走势和命运.  相似文献   

15.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条基本的进路:以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代表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进路;肇始于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路。作为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东西方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分化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张永红 《理论月刊》2014,(4):185-188
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影响自然能力的空前提高使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这导致了美国战后环境主义的产生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运动随即兴起,进而改变了美国的社会和法律结构,环境运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政治模式,使运动的成果得以长期保持下来。环境运动的制度化影响了运动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进程,同时也降低了民间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维护既有制度的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普京主义",即带有威权主义的中派保守主义,是普京在新世纪所形成的俄罗斯国家治理思想。"普京主义"之所以能够赢得俄罗斯选民的支持,是因为其汲取了历代的治国经验以及历史传统。"普京主义"的提出,向世人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即俄罗斯要拥有与美国比肩的世界政治大国和政治强国地位,值得我们进行不断关注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社会中,泛娱乐主义有其"存在即合理"的一面,表现为娱乐在生活各方面的普及,并催生了斜杠身份,为当代青年政治参与提供行动基础和文化基础。泛娱乐主义也带来了一定的政治隐患,其中后真相主义情绪化表达、忽略事实和理性是最值得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系统分析全球地缘政治现实基础上,基辛格力图为21世纪美国外交决策者提出较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他以现实主义政治观对美国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地区的论述鲜明地阐释出他的外交主张.在亚洲,他主张维持某种均势制衡的手段保持各国相互制衡,从而使美国在此获得相对优势.主张更新美日联盟,持续参与亚洲事务;维持在该地区军事存在,防止任一潜在对手独霸亚洲;要求结合理想主义手段,推进改革美国的现实利益.这些主张,在本质上是为美国谋求在该地区的"温和霸权"或"柔性霸权".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安全本质上是一种情境感知状态。香港本土意识历史流变的过程,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展示着国民安全的感知特征。而当激进本土主义走向极端化、"港独"意识抬头时,不得不系统地反思其兴起的安全因素。就香港本体安全感知而言,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公众意识决定着"港独"意识的走向。而"港独"意识一旦成型蔓延,容易诱致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必须予以积极审慎的态度,重启政改议程、灵活推进国家安全立法以及以"政治引导"重塑"行政主导"的管治格局,藉此以提升香港公众安全指数,亦确保国家政治与主权安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