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泰 《瞭望》1992,(10)
历史上百岁画家,犹运笔如飞、挥洒如自者,恐怕难有朱屺瞻老人了。他的画高迈奇古,迥出时人。这位中国画坛上的艺术大师,儿时学国画,继而赴日本学西画,之后又专攻国画,探索、总结,再探索、再总结,中西融合,卓然独立,树立了一个崭新画风。他画山水、画花卉、画人物、画鸟兽,无所不能,尤爱画梅花。因此,他的老友钱君匋为他刻了一方闲章:“梅花精神”。这四个字,既是画品,也是人品。 朱屺瞻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江苏太仓人。在家乡太仓故居遭日寇轰炸后,他拓炸弹坑为一池,  相似文献   

2.
张炜 《瞭望》1994,(39)
我看过郑板桥晚年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上面说:象我们这种能写几句诗、画几笔画的人太多了,这就算当代“名士”?实际上我们算不得“名士”,我们不过是舞文弄墨的酸臭文人罢了,因为从我们的作品里一点看不到人民的痛苦和时代的声音……他说他如果为了混生活,完全可以干点别的事情,可以种地,何必捏着一支笔杆在纸上涂来画去?世界上有多少种方法混生活,如果用笔墨混生活,可就算最寒酸、最可怜的一种了.郑板桥的觉悟令我心动.我从此明白了一个用笔人怎样才能不寒酸、不可怜.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十九岁的马南坡,是继黄胃之后当代又一位擅长画驴的画家。他自幼与驴儿结下了不解之缘。四、五岁跟奶奶学画。因他那时天天与驴打交道,有时牵着小毛驴到田间耕作,有时拉着小毛驴去磨边推磨,有时骑着小毛驴走亲串友,驴儿的身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九岁那年,他的家乡发大水,又是小毛驴驮着他来到在北京工作的父母身边。对驴儿怀有特殊感情的马南坡,自从萌发了画驴的念头,便一发而不可收。 马南坡笔下的驴儿,细高、俊俏,略有夸张,却颇具神韵。他涉足各地农村,详细观察研究了华北驴,关东驴,河套驴和新疆驴的不同特点。他的夫人说他:‘爱驴如命’。他自己也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驴”消得人憔悴。’ ‘我的驴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见过马南坡作画的人都知道,他画驴如同写字,横竖撇捺,侧锋为体,中锋勾骼,点、线、面结合,一笔是一笔,笔笔不含糊。只几分钟功夫,一只只乖巧活泼的毛驴便跃然纸上。‘作画要写不要画’,这本是画家  相似文献   

4.
人穷志不穷     
王岩 《党政论坛》2013,(4):62-62
一位未成名的青年画家,靠画人像为生。一天,一个富人经过,喜欢他的画工,便请他画一幅入像。双方约好酬劳是一万元。一个星期后,富人依约前来拿画时起了歹念,心想:“这人年轻又没有名声,画中的人像是我,这幅画如果我不买,绝不会有人买。”于是不顾约定,说只愿花三千元买这幅画。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画家则把梦印到画上。“南人北归、见虞山如见眷属。”这是青年画家王荣强(南溪)的老乡张岱的话,说的是石头再冷漠也挡不住人的深情所钟。思之思之、寤寐求之,这就成了各人画上的面目。 荣强说他喜欢龚半干,我看不象。画不象别人有啥不好?省得经受敲掉膝盖骨、成天趴在龚贤灵位下面讨生活的苦刑了。  相似文献   

6.
画家黄永厚寄来一幅画,献给为安徽、江苏抗洪救灾作出贡献的人们。 他是湘西土家族人,但长期在安徽工作,退休前,是安徽画院的著名画师,教授,目前客次京华,但家人仍住合肥。苏皖两省的洪涝灾害,一直牵动着他的心。 在他寄画的前几天,同我谈到安徽的灾情,他忧形于色,但又为灾区军民奋力抗灾和炎黄子孙“与子  相似文献   

7.
阿明 《瞭望》1992,(26)
《瞭望》周刊13期上有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题叫做《别忘了他》:在审判伪劣商品的被告席上站着两个受审者,一个是“厂家”,一个是“卖者”。可是标题却提示我们,这里还缺了一个人。这个应当受审而尚未站到审判台上的人是谁呢?哦,原来是他——你看,画中有一只大手正在将他推向被告席,他就是那个手中提着贿金的“鉴定专家”。 这幅画画得实在是好。时下人们对打着各种“名牌”的伪劣产品痛恨已极。一家报纸上说:“名优称号满街走,上了当的恨难休”。恨谁?同假伪劣商品一样,除了恨“厂家”、恨“卖者”之外,恐怕这里就有个“鉴定专家”吧? 这幅漫画也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产品的金  相似文献   

8.
《民主》2021,(3)
正杨良杰是后稷故里——稷山县人。毕业后,他参与创办专业果农报,自学成为果树专家。"当年我画果树枝,画果树的树体结构和修剪方法,闭着眼睛都可以。"杨良杰回忆道。说起今年春节后运城下的一场雪和一场雨,杨良杰既开心又显得如释重负。"这场雪和雨对农民的帮助太大了,能让农民省下不少钱,我们运城去年冬天太干旱了。  相似文献   

9.
古风 《侨园》2001,(3):14-15
孙国岐到加拿大后就没打过工。他作画、卖画,在当地和台湾都有代理人,有的收藏家每年都收藏他的画  相似文献   

10.
雷正民 《民主》2015,(4):65
李秀林乃当今画坛实力派闻人,出身翰墨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精勉奋取,卓有心得。"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李苦禅大师的信条,对秀林影响深远。真实做人是他的立世之本,他直率、豁达、交友坦荡,他身材高大,沉稳而厚重。他常说,美术乃心灵感情之物。真善美是艺术家心灵的奉献。他的《昂首云天》,雄鸡唱出朝阳唤醒山岗原野千家万户,意在对美好生活充满无限激情。这正是画家自身对祖国之晨的赞美,画作问世即受到人们的赞赏。他的《秋实》,画面上是成熟飘香的葡萄,其立体感之丰实,  相似文献   

11.
开国大典时,董希文作为天安门广场上数十万狂欢者之一,亲眼目睹了那一盛况.当时他也许没有想到他会给人留下一幅惊世之作,也绝不可能料到此画命运多舛. 整整两个月,董希文呕心沥血,终于捧出了他的心血之作——油画"开国大典",这幅画刚一露面,就赢得了满堂喝采.但好景不长,一九五五年三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反对野心家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重大斗争,于是也波及到了《开国大典》.原来油画中斜排在毛主席身后  相似文献   

12.
画虎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画老虎很有名气,早年张大千曾和二哥合作画虎,但经常是二哥画虎,他补景。其实,张大千也能画虎,但他很少画。一次,他酒后画的一幅《虎图》流落出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5,(5)
<正>我的父亲马叙伦是个很平常的人,他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为中华民族不受外辱,国家自强,人民平等、当家做主、安居乐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早年生活家里有一幅画,很有意义,也是传家宝。画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奶奶,一个是我父亲。奶奶在织布,父亲在旁边帮忙、看书,说明当时家庭的环境是比较艰苦的。  相似文献   

14.
黄永厚画“竹林七贤”图,觉得最后一个落了单,便又加了一个饶头——吕安。这样,便有了八位。古人重八也重七,故斗有七星、佛有七宝、书称七经,人具七情,连做诗也要七步成章。今人重八,以为谐“发”,“七”则成了倒霉的数字。永厚的意思倒非为了从俗,他不过觉得同是魏晋人物,何必限于七,加一成八,再加一便成九,大可为后续的画留些地步。“竹林七贤”图,说不定会扩展成魏晋人物图。 引起他画魏晋人物的动机是什么?有文可稽:  相似文献   

15.
李诚 《党政论坛》2010,(14):26-26
在3月14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16.
梁力文 《各界》2010,(4):1-1
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画老虎很有名气,早年张大千曾和二哥合作画虎,但经常是二哥画虎,他补景。其实,张大千也能画虎,但他很少画。一次,他酒后画的一幅《虎图》流落出去,不少商人登门出高价请他画虎。张大千后悔不迭,因为二哥以画虎享有盛誉,他原是为了二哥一直避讳画虎的。  相似文献   

17.
记得是初夏,一位萧性画家来到编辑部,希望能对他和他的画进行报道,说哪怕文字短点也行。 对此,我不以为怪。新闻界外的人,想出点名,扩大点影响,无论是自己找上门,还是托人捎口信,这都不算什么,只要值得一写,有新闻价值。 一周以后,当我从同事手中拿到有关这位画家的介绍材料时,我怔住了:那材料上说他是“国际科学艺术巨星、重彩壁画新艺术创始人宗师”,说他“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特点,开创新的绘画艺术领域,总结吸收了西方12世纪至19世纪油画、粉画、水彩画、壁画大师如:达芬奇、凡高、毕加索等50多位著名画家的不同画法和中国古代3000多年工笔重彩画及近代抽象写意画、民间电烙工艺画等诸种技术精华,巧妙汇合推创出高于世界诸画种的最  相似文献   

18.
不少人说曹今奇画的猫跟他的名字一样,占个“奇”字。奇在哪里?一是他画的猫,无论是写意或工笔,也无论是写实或变形,突出了猫的“神”和“情”,千姿百态,超逸流宕,且富哲理性;二是他没有大学学历和文凭,完全靠自己的勤学苦练,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9.
这画别改了     
听了专家说吹笛人的手指按不到位,陈逸飞要改他的画,哪怕大多数都已卖出了。此事开了画家售后服务的先例、很新鲜。事情是否真如所传,无从证实,且就此传闻说几句题外的话。陈逸飞的画早年看过印刷品,最多是那幅坐着吹笛的一排人,看过之后无话可说。因为我虽然极不愿意,却是一下子心不由己地要想起《韩熙载夜宴图》,那里面正好先坐了一排吹笛子的小姐(都是韩熙载的家妓),心里就要蹦出一股  相似文献   

20.
《桐阴画诀》有言:“画写胸中逸气耳。”中年书画家吴悦石正是以此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的。他常常强调要借笔墨写性灵,抒发感情。所以他的绘画作品质朴洒脱,机趣天然,而无霸悍之气。 去年十二月,应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之邀,吴悦石在龙华艺术品有限公司举行个人画展。新加坡颇多华裔人士,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有着历史渊源与姻亲关系。他们当中不少人本身就是中国书画艺术家、收藏家或鉴赏家,有着较高的欣赏水平。画展开幕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