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湘 《中国减灾》2012,(8):12-15
2012年的这个夏天,暴雨肆虐,随之而来是洪水、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一步步挑战着我们的承受极限。1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年来,国内各地频频出现城中“看海”景象,长沙、武汉、杭州等许多大中型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逐步将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推上公共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近来,国内各地暴雨成灾,尤其进入7月,暴雨灾害更为明显。灾难,令人触目惊心,又感慨万千——有些发生在城市,有些发生在乡野。城市内外表现形式不同,需要事后反思和补救的内容不同。不容否认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理应远远好于乡村,更适合人生存和居住,因此,对于暴雨造成的城市灾害,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
2012年的这个夏天,暴雨肆虐,随之而来是洪水、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一步步挑战着我们的承受极限。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年来,国内各地频频出现城中"看海"景象,长沙、武汉、杭州等许多大中型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逐步将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推上公共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张素娟 《中国减灾》2011,(11):46-47
近年来,因暴雨或集中降雨而引发的水灾越来越频繁,其灾害结果已渐渐由农村向中心城市蔓延,城区内涝现象严重,防灾减灾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集中发威的“城市病” 20i1年6月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到强降雨袭击,杭州、深圳、南昌、北京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尴尬。接二连三的城市,在倾盆大雨之后,汪洋一片,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以及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5.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1,(21):46-47
近年来,因暴雨或集中降雨而引发的水灾越来越频繁,其灾害结果已渐渐由农村向中心城市蔓延,城区内涝现象严重,防灾减灾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集中发威的"城市病"2011年6月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到强降雨袭击,杭州、深圳、南昌、北京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尴尬。接二连三的城市,在倾盆大雨之后,汪洋一片,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因暴雨或集中降雨而引发的水灾越来越频繁,其灾害结果已渐渐由农村向中心城市蔓延,城区内涝现象严重,防灾减灾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集中发威的“城市病” 20i1年6月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到强降雨袭击,杭州、深圳、南昌、北京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尴尬。接二连三的城市,在倾盆大雨之后,汪洋一片,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以及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7.
本刊综合 《创造》2013,(8):72-73
一场接一场的暴雨,让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内涝之困:道路积水、管线断裂、交通阻滞、房屋受损、人员伤亡……外表光鲜的城市,在暴雨沖击下,脆弱得近乎不堪一击。逢雨"看海"的背后,是这些年城市发展中积下的巨大欠债。城市内涝所带来的惨痛经历,并未从人们记忆中走远。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才过去一年,7月19日,昆明5年以来最强暴雨可谓又给全国城市上了严峻的一课。没有人意识到这场暴雨的会给春城带来多大程度的灾难,一夜之间,水漫昆明,春城变水城。整个市区多处路段、隧道和小区积水严重,交通接近瘫痪。有小区像大游泳池,私家车被淹没得只剩下车顶,积水漫进一楼住户家中。这样触目惊心的场景,并非昆明独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城市洪灾加重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骞 《中国减灾》2002,(3):42-42
每当暴雨降至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时,总有一些人、车泡在没膝深水中的场面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令人担忧. 有专家分析: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挤占了原有的蓄涝池塘和排涝水渠.加之硬化地面大幅度扩展,草地、运动场地的垫高,使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洪水伴随着城市发展向我们逼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10日北京发生"7·10"暴雨事件,时隔八年之后的2012年,"7·21"特大暴雨事件再次使首都蒙受重大损失。这两个暴雨事件,充分暴露了首都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突出了加强和完善首都防灾设施和地下设施重要性和紧迫性,值得警醒与反思。当前,我国城市总体上已进入高风险期和危机频发期。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上的具体体现,也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04年7月10日,北京发生"7·10"  相似文献   

10.
韩之江 《中国减灾》2012,(15):20-21
近来,国内各地暴雨成灾,尤其进入7月,暴雨灾害更为明显。灾难,令人触目惊心,又感慨万千——有些发生在城市,有些发生在乡野。城市内外表现形式不同,需要事后反思和补救的内容不同。不容否认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理应远远好于乡村,更适合人生存和居住,因此,对于暴雨造成的城市灾害,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局规定,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对全国351座城市的调研表明,2008-2010年的3年间,全国有62%的城市发生过暴雨  相似文献   

12.
王莹莹 《中国减灾》2011,(8):F0002-F0002
今年5月以来,彩场暴雨降临全国各地。北京、长沙、扬州、合肥、重庆等地的人们就像城市困兽一般,被暴雨bn断了回家的路。暴雨“虐”城,带给我们的不只对城市基础没施建设的拷问,还有怎样把这种拷问转化成让城市更完美的动力。基础设施不是美丽的摆设,而应该是功能性强大,真正有利于民的放心工程。  相似文献   

13.
王建民 《人民论坛》2012,(24):54-55
北京"暴雨成灾"再反思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造成79人遇难,160万人受灾。本刊在8月上期及时推出《拷问"城市的良心"》专题,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及规划方面反思城市隐疾,引发强烈反响。北京特大暴雨暴露出的问题值得从多方面总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续邀请专家从城市治理、问责机制、政府形象等方面反思暴雨灾难。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挑战,全球变暖触发更多暴雨事件以及城市建设未遵循自然景观地理格局等原因导致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对此,我们应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制定、科学规划地下空间建设、精细化研究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气象巨灾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等提高应对城市暴雨内涝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乌格 《中国减灾》2010,(9):30-31
甘肃省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加剧了人们对水患的担忧。在百姓的记忆里,2010年是一个许多城市罹患内涝的年份。除了遭遇强暴雨袭击这个客观事实,这其中还暴露了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15):4-4
深圳遭暴雨袭击成“水城” 5月8日起,广东、广西等南方多地遭遇暴雨袭击。11日,深圳遭遇2008年以来最严重暴雨,严重内涝使城市变成“水城”,“海陆空”交通全线受阻,全市处于紧急防御状态。当天14时后,广深线因雨量超标,全线停开动车,共计40对列车停运。舆论称,这一事件再次暴露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不足,尽快弥补历史欠账已经追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几年来,暴雨似乎频频光临北京:2004年"710"城区暴雨,2011年"623"城区特大暴雨,2011年"724"密云、平谷山区特大暴雨……每一次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长沙、武汉、杭州等国内许多城市也均因暴雨频发内涝。  相似文献   

18.
卢耀如 《中国减灾》2011,(17):38-39
从2010年多个城市内涝,到今年的暴雨致使北京交通受阻,无不给人们敲响警钟。合理规划建设、防灾兴利相结合才是城市安全运转的保障。暴雨灾害链对大城市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10,(5):30-31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频繁发生。据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截至8月31日统计。今年以来的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全国2.3亿人次受灾。灾害还造成3185人因灾死亡。1087人失踪。  相似文献   

20.
赵杰 《中国减灾》2004,(10):42-42
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往往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7月10日下午,发生在北京的一场暴雨,使城区多处积水,部分地区交通陷于瘫痪。7月12日傍晚,上海一场仅半个多小时的暴风雨,导致7人死亡、50余人受伤。8月12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温岭登陆,给灾区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以上事件的发生,使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建设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预警是灾害应急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对政府和公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