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助信一组     
这里刊登几位残疾朋友给“谈心亭”的来信,他们在婚恋问题上遇到了不同的难题,有来自家庭的阻力,有择偶标准的矛盾,还有择偶范围的局限等等。他们正处在忧愁和痛苦中不能自拔,需要理解和帮助,希望“谈心亭”朋友们给以精神的支持和具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从《谈心亭》和《康复有路》两栏收到的大量来信以及与残疾朋友的直接接触中,我深深感到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和他们的亲属存在着“治愈”残疾,成为健全人的美梦。他们在殷殷期盼,因为它,活着有了力量;他们在苦苦寻找,为了它,不惜劳体费神破尽钱财。然而这种美梦常常是无法实现的。梦幻一旦破灭,便转为失望和沉沦,便陷入万般的痛苦之中。美梦带给他们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残疾本身。他们不知道除了彻底“治愈”残疾和无奈“放弃”治疗之外,还有第三条“康复”之路。为了帮助这些朋友认识这个问题,今天两栏在此联栏刊发《摧毁美梦》和《重塑生命》两篇文章。《摧毁美梦》是脑瘫青年丁铁军多年亲身经历的感受,《重塑生命》从理性高度进一步阐述了这个主题。希望残疾朋友和他们的亲属能从中得到启示:正视现实,不做“治愈”梦,治疗中不忘“康复”路,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癌症—绝症—死症,无人不晓。高宏民,癌症21年,依然活得潇洒,个中道理,无人知晓。这里刊出他的《自白》,其中一些哲理,对于残疾缠身的朋友,兴许是一副救治痛苦的“良方”,对于其他读者,或许也会给以感悟人生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功能棒     
我曾问一位朋友,他看到“我发明我快乐”这个栏目有什么感受,他说:“感动、心酸,感动的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心酸的是这些简陋但实用的发明其实都有更好的代用品,只不过需要花很多钱。”也许是吧,但是人不能生活在对自己的感动和心酸当中,我为这些残疾朋友骄傲,因为他们乐观、因为他们积极、因为他们敢于实现、因为他们用哪怕有限的能力超越自我。就让我的这位朋友感动吧,残疾朋友们,走好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快乐。(唐汉)  相似文献   

5.
本期编发了4位残疾朋友“奔小康”的信息,他们是根据个人及当地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不等不靠,通过艰苦努力,克服困难,走上自强、自立富裕之路的。希望这组文字能对更多残疾朋友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谈心亭”开设一年多来,得到了广大残疾朋友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支持。特别去年第7期“编者按”刊发后,“谈心亭”跳出了以铅字坐而论道的框界,谈心活动已在全国的读者和求助者之间迅速活跃地开展起来。在杂志上刊登复信的张买政短短3个月里就收到全国各地的交友信83封;求助者潘国芳得到17位朋友的相助;“谈心亭”为未留通信地址的复信者收转近50封来信,也收到很多感谢信。从这些信中,我们欣然地看到通过谈心,不少求助者的痛苦在减轻、在化解;相助者的真情赢得了友谊和理解;其他读者朋友也受到启发、得到了教益。为了进一步交流谈心的体会,也为了满足一部分来信者的请求,我们选登了一些,相信它对朋友们也会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这里也刊出了去年第4期求助者潘国芳的第二次求助信。收到他的第一封来信后,我们曾与当地残联组织沟通,并以多种方式一心想帮小潘脱离痛苦;小潘也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7封相助信,可是,目前他仍然处在痛苦中呼救。希望读者朋友和我们一起为他出主意,帮助他寻找化解痛苦、解救自己的办法。人间需要爱、需要理解、需要相助!  相似文献   

7.
我们编辑部经常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诉说个人的病痛、生存、就业、家庭、爱情等方面的不幸遭遇。接二连三的挫折和磨难使他们陷入痛苦、疑惑和彷徨中不能自拔。然而,他们不甘沉沦,他们渴望发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于是,他们怀着对编辑部的热切期望寄来了真情的信。读着这些信,常使我们泪眼模糊,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如何解救处在困境中的灵魂?!如何唤醒近于泯灭的心灵?!《谈心亭》由此而萌生,这是为读者朋友提供的一个倾诉心声的地方,也是朋友们互救、自救的地方。我们真诚希望朋友们都伸出友情之手,使我们的《谈心亭》真正成为读者朋友谈心、交心、交友的园地。  相似文献   

8.
一封建议信     
在此刊出一封“建议信”和二项“小发明”。建议信是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副站长、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康复工程教研室主任、矫形器主任医师赵辉三撰写的。他的建议也正是我们想要做的工作。小发明是高位截瘫患者于卫东在长期的残障生活中创造的,赵医师给予了肯定。有相似残疾障碍的朋友可以借鉴、仿制试用。我们希望全国的残疾朋友们把你们在生活中摸索出的康复方法、小窍门,治病疗伤的验方、药品等等告诉我们。我们将请有关专家给以评定,并选登一些实惠实用的介绍给全国的残疾朋友。我们的这个小专栏就叫“生活中来”吧!  相似文献   

9.
对于许多残疾人来说,残疾后承受的精神痛苦往往比躯体残疾本身所造成的痛苦更大。特别对于那些刚刚步入人生或正处在风华正茂、大有作为的青年人,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事故致使躯体可能终身残疾,他们需要面对的自身、家庭和  相似文献   

10.
翻阅此书,突然想起了一位残疾朋友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拥有很多,但我最珍惜的,是我拥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在这本书中,残疾人朋友将他们各自的经历和感悟,痛苦与快乐,细细梳理,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1.
自第8期开始,《情感世界》栏目的内容将做适当调整。今后,我们这个栏目将以不同的形式围绕情感问题展开话题。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来稿,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生活中的感情故事。 古往今来,关于爱情,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难用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人们心中各自的感受。于是人们常说“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那是幸福、快乐、忧虑、痛苦、凄婉、希望、平淡、宽容、牵挂……但无论怎样,即便是瞬间的体验、暂短的经历,其冲一定不乏美好。如此,就有了我们本期的话题——“谁,经历过爱情?”我们约请了两位读者,谈他们对爱情的经历和感受。下期就同一话题再听听几位男士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改变人生。教育助肢残者行走,给盲者以光明,帮助聋者倾听,启迪智障者的智慧……教育为我们的人生插上翅膀,使我们的心灵翱翔于高天。然而,因为贫困,很多残疾儿童少年只能徘徊于校门之外,很多残疾学生时刻面临辍学的危险。“十五”期间,中国残联以助学项目为依托,多渠道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成绩是令人瞩目的。尽管,目前全国仍有30余万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未能入学,在校的57万残疾学生中也有50%左右家庭经济困难,面临辍学危险,离“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5年的努力,却给了我们信心和希望。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阿迪莱,他们的人生将因为有了教育而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敢于经营     
编发完这一期《自谋生路》专栏,心中溢满了由衷的喜悦——这几位残疾朋友用他们朴实无华的文字告诉我们:经营,不再只是健全人的“专利”! 真的,许多残疾朋友正在大胆地迈上经营之道,用比重复简  相似文献   

14.
平安是福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由.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亲人和朋友。”我曾听到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发自内出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小禾的话朋友们大家好!一转眼我们的辅具栏目跟大家见面都快半年了,感谢您一如既往的对我们的支持,因为有您,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给您带来更多、更实用的关于辅助器具的知识。这一期,我们主要针对双手不方便的朋友,给出了很多在照顾日常生活起居方面的小窍门,这些窍门有的来自专业人员的介绍,有的是残疾朋友自己借助我们这个平台,来给大家出谋划策。在最后,还有辅具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其他杂志上看到的一对聪明的残疾夫妇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也忍不住要拿来,激励有相同情况的朋友,与看杂志的读者朋友们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08,(5):68-69
石哥:如何让孩子面对我们的残疾这个话题,在残疾朋友当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今天我们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大家请了。  相似文献   

17.
遗嘱是人们对自己身后事的预先安排,亦是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眷顾。有的人通过遗嘱来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的热爱和感激,有的人则用遗嘱实现未了的夙愿。形形色色的人必然造就形形色色的遗嘱,而历史上那些知名人士的遗嘱更是引人瞩目,他们的遗言成为了人们透视他们精彩、神秘人生的新视角。让我们通过他们的“最后独白”,去领略和体味他们的独特人生.  相似文献   

18.
新疆奎屯市乌鲁木齐西路街道办事处金波园社区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建的老生活区,2003年成立社区残疾人协会,有残疾人56名,其中精神残疾8人,智力残疾6人、肢体残疾36人、视力残疾4人,多重残疾2人。为了及时帮助残疾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社区给56位残疾人专门制作了档案资料;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场所;同时用群众及驻地单位的捐款建立了“助残帮困基金”此款项用于为残疾居民提供报刊、购买生活用品、举办他们力所能及的棋牌比赛和残疾人运动会;除此之外,协会对他们工作、婚姻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当社会经济结构宏观调整,“下岗”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今天,残疾人的就业就更成为引入注目的焦点。在本期我们特意选发了三篇关于聋人就业、“下岗”的报导和言论,望给所有的残疾朋友及残疾人工作者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0.
沈哥:各位聊友、残疾兄弟姐妹们,咱们这个小小的聊斋已经开了有些日子,屈指算来约两年有余,到斋中来的侃客总有300来位,接到的信件数以千计,沈哥我可就数不过来了。全国这么多残疾朋友,谁知道有多少朋友特爱看“聊斋”,有多少朋友特别烦“沈哥”,有多少朋友根本就不知道有《沈哥聊斋》这一号呢?甭管怎么说,沈哥我在此要向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