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秋红 《探索》2003,(5):140-142
"非典"时期,国家建立起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急机制,保障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法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整是多方面的,民法调整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即试从民法角度审视非典事件中突显的几个民事问题,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民法性质、其中的民事权利保护以及民事责任,以期发挥民法在突发事件中对相应社会关系的调整功能,并成为国家法治应急机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梁劲泰 《新视野》2008,(1):76-78
等级思想是指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围绕着社会等级秩序关系所形成的各种理论以及不同的观点,等级思想反映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在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存在着纵向的"君臣父子"与横向的"士农工商"两个基本等级序列,每个人在等级序列的地位不同,决定其贵贱高低的差别.等级思想围绕着等级的维护、限制以及道德要求而展开,孔子将等级思想系统化,提出了"君臣父子"的理论,以后等级思想在各家各派的学说中都有大量的反映,不断地被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文化传统中哲学价值体系的重要部分,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义程  蔡英辉 《唯实》2011,(1):56-61
政府际关系就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它是指政府之间在垂直和水平上的纵横交错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际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主要有四种类别:集权主义、地方分权主义、均权主义和联邦主义。地方政府际关系分为纵向和横向两大方面。纵向关系体现为地方层级政府际关系。横向关系则包括地方部门政府际关系和地区政府际关系。地区政府际关系一般是指互不隶属的不同地区的政府之间的横向关系,这种横向关系既可能是水平的也可能是斜交的。  相似文献   

4.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在谋求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之路上,人们考虑更多的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或者依靠市场的力量,往往忽视企业纵向、横向的、广泛的社会交往与联系而结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西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要任务。在文化和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必须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并不断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拥有的重要品质以及良好的实践效果要转化为社会群体共识,让社会成员正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外推。外推是一个推己及己、推己及人的过程,外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与传承的路径有横向外推和纵向外推之分,其中,价值认同是横向外推,价值传承是纵向外推。就价值主体而言,外推包括个人自身的推进、集体推进和代际推进三种;就内容方式而言,外推包括语言的外推、实践的外推和意识形态层次上的外推。当然,外推的同时还要不断内省,密切关注社会成员意识等。此外,通过外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更好地执行意识形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民法三述     
《理论与当代》2002,(3):38-39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通则》第2条确认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我国民法只是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即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  相似文献   

7.
民法通则部分 1、我国民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两个方面的内容。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反映在民法上,分别成为所有权关系、债权关系和继承权关系等。综合起来看,民法主要调整的是商品交换关系。所谓人身关系,是指与特定的人的身份不可分割而又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诸如公民的名  相似文献   

8.
一、它们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凭据,属于《劳动法》规范的范畴;劳务合同是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凭据,属于民法、经济法调整的范畴。二、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同。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二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动者要承担一定的工种或职务工作。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规  相似文献   

9.
引领类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社会思潮的应有研究视域。在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过程中的不同性质矛盾关系、参照相异社会思潮的性质和解读党的报告决议规定的引领原则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引领类型区分为协调型引领、兼容型引领和排除型引领三种类型,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内向共生、外向共联的关系,是纵向相继、横向促进的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通过研究"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现实与理想,探寻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途径和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注点从一开始就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培养人民群众的道德规范。从根本上说,两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科学关注和人文关怀、历史意识和道德规范,都寓于"以人为本"之中,两者本质的价值取向都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