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都说养儿能防老……"崔京浩的一曲《父亲》唱哭无数家庭和儿女,也唱出了无数儿女对父母的思念,唱出了无数儿女感恩父母的心声。上世纪60年代初,我的父亲响应党的"屯垦戍边,建设新疆"的号召,转业进疆,成为一名开发建设新疆的拓荒者。当过班长,干过排  相似文献   

2.
王国军 《党课》2009,(4):101-101
打从我工作开始,父亲就很少到我这里来。父亲老说,路太远,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我知道,那是父亲的托词,他是不想影响我的工作而已。久了,也就习惯了,没有父亲唠叨的日子,我的生活照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9,(7)
<正>我来自呼伦贝尔巴尔虎草原,是一名在基层服务的司法行政干警。1994年,我父亲转业到了呼伦贝尔市司法局,在接受公务员学习培训过程中,父亲特别认真,我记得特别深,有一次他抱着一摞书像一名小学生一样骄傲地告诉我他考了第一名。那一年我13岁,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对司法行政工作有了朦胧的认识。我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4年的大学教育和5年的留学深造,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船     
谢德明 《新湘评论》2010,(12):23-24
父亲的船,其实并不是父亲的。我父亲开始在生产队当队长,生产队购买了船后是第一个掌舵的人,也就是开船的大副。本地习惯是谁掌舵就把那艘船说成是谁的船。“父亲的船”,这是我常挂在口边的话,也是我在小伙伴中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船     
谢德明 《学习导报》2010,(12):23-24
父亲的船,其实并不是父亲的。我父亲开始在生产队当队长,生产队购买了船后是第一个掌舵的人,也就是开船的大副。本地习惯是谁掌舵就把那艘船说成是谁的船。“父亲的船”,这是我常挂在口边的话,也是我在小伙伴中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彭真的智慧     
我常回忆起父亲的一些教诲。那中间同样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显露着他伟大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 关于拍马屁 父亲曾经说:拍马屁,是为了骑马。拍你的马屁,也是为了骑你。谈笑间,父亲将谄媚者的嘴脸揭露无遗,也揭示了乐于接受谄媚者的愚蠢。 煤炉子的故事 大概是1975年下半年,父亲刚刚被流放到商洛山中。那里的煤炉子很怪,我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歌声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口不离曲的歌迷,那歌声至今让我回味无穷。其实父亲唱的歌并不动听,也没有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只是随意地哼一些俚曲俗调,或从收音机里学一些零碎的唱句。但父亲唱歌的劲头十足,有时还摇头摆脑,显出愉悦惬意的神情,亲威朋友都说父亲唱的是听不懂的"开心曲"。说是"开心曲"那倒是十分贴切的。父亲走过的路是极其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篝火     
<正>我的父亲王明贵是一位抗联名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笫三路军三支队司令。在我小时候,几个兄弟姐妹常听父亲讲起往事。往事中有童年的趣事,有给地主扛活的辛酸,有当金矿工人遭受的压榨,也有抗战时期的艰苦斗争。当时我还听不太懂那些深刻的革命道理,在我幼小心灵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故事里那一团团篝火。父亲23岁那年参加了东北抗联,在之后近8年的时间里几乎就没  相似文献   

9.
正40年前,我家住在铁路旁。每天,威武雄壮的蒸汽机车从我家门前的铁道上轰鸣驶过,在我一个孩子心里,留下了深深印记。我和四代中国火车机型的不解之缘,也许因为某一天午后的一声长笛,从此魂牵梦绕,相伴一生。我出生在1973年,父亲是绥化市的建筑技术员,从我有记忆起,父亲戴着安全帽,扛着工具包,在一组组脚手架间往复奔忙的画面就定格在我的脑海。父亲那把磨得发亮的瓦刀,那一面面整齐的砖墙,还有永远也统计不完的数据,也将成为我  相似文献   

10.
<正>问: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不可不写的人物,在您心中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答:我父亲1878年出生于上海浦东的一个破落世家,双亲早亡。黄家先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黄歇在上海开凿了黄浦江,所以黄浦江也叫春申江。黄氏家族是上海的先祖,住在今浦东新区川沙新镇那一带,已有几百代了,到我父亲出生时已家道中落。但我们老家那个宅子(即"内史第",原称沈家大院,为沈树镛祖上所建。1859年  相似文献   

11.
正人人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始终珍藏着父亲织的那件毛背心,我想对父亲说,你是我一生的小棉袄,一直温暖、陪伴着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初冬的夜已经很深了,父亲房间昏暗的灯却始终亮着,我知道,那是父亲在为我们赶织冬天要穿的毛背心、毛袜,他怕我们冷……家中母亲生性马虎,这也就造就了父亲的"心灵手巧"。父亲这一生为了我们学会了很多。织毛衣、毛袜、踩缝纫机,这是那个时代大多男性同志都不会的。那个年代,家中只有父亲一人挣钱,家里经济状况总是捉襟见肘。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5,(5)
<正>谷豫东(谷文昌次子):父亲去世已34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们心中。1976年,我高中毕业,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时父母已进入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大姐已经出嫁,其他子女都不在身边,特别需要有个孩子照应。我就向时任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父亲提出请求。父亲沉默很久,最后还是动员我上山下乡,跟大家一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跟他据理力争:"按规定,身边没有子女的可以照顾一个留城的名额,我们又没有违反政策,为什么一个也不留呢?"父亲还是那句老话,我是领导干部,如果我自己不带头,底  相似文献   

13.
我的老父亲     
正"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每次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立刻想起我的父亲。今年81岁的父亲名叫邵应方,是祖父找人给他起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从老家甘肃庄浪县来到团场成为一名连队职工,先后在连队基建班、浇水班、炊事班、林管班岗位工作。父亲身材魁梧,坦诚淳朴,脾气倔强,是个热心肠的人。从我记事时起,父亲的同事都称呼父亲"老邵"。上世纪六十年代,连队生活物质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14.
冬天,一家人围着炉膛烤火的时候,父亲习惯坐在靠近柴尾的地方,我习惯坐在父亲的对面。我从火光中取暖,也从父亲的眼神中取暖。在那火光的映照下,土墙、猎犬、猎枪、父亲以及他身后那几件狩猎的工具,在黑夜的深处,变得那么清晰而明亮。那两支挂在土墙上的猎枪。让这土屋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5.
父亲还债     
玉凯 《党课》2006,(8):78-80
我和父亲是在晚上八点到达县城的,刚走出站台,父亲就说:“你哥来接咱们了。”我张望了半天,也没有看见哥哥,我说:“哥哥在哪儿啊?”“那不是吗?”父亲用手指了指前面。我又仔细地瞄了半天,才发现原来不远处冲我们挥手的那个人就是哥哥。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4月9日20点25分,亲爱的父亲离我们远去了。回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着实让我感到心痛。得知父亲身体出现病灶,那还是在去年的国庆长假期间。平时兄弟姐妹四个由于工作繁忙,只能是赶上双休日才能回去看望一下二老。如果家人能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聊天,那就是父母亲最快乐的时刻。作为父母,他们  相似文献   

17.
血,总是热的     
有人向往和追求物质、地位和权力,于是乎,想方设法转行工商、转行税务、转行公安、转行法院的大有人在。 18年前,友人劝我离开清贫的讲台。父亲对我说:“读了免费的师范教育,不教书,对得起国家吗?别人跳槽换工作,那是别人的事情。”我记住父亲的话,转眼间,我呆在教育界已经18年了,父亲也过古稀之年了。  相似文献   

18.
父亲入党那一天父亲因脑溢血故去已一年了,静下来的时候总能想起父亲的一些往事,记忆最深的是父亲入党那一天。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参加高考前的一天中午,骄阳似火,天气异常炎热,我正在学校午休。或许是天  相似文献   

19.
天涯情深     
<正>到新疆后第四个年头,我结婚成家,决定携妻回乡探望父母。父亲接到消息十分欢喜,不时来信询问返程安排。我知道,离开故乡这些年,父亲早想幺儿了。一路辗转。大年三十的傍晚,我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湖南老家。刚下汽车,在老屋前的土坡上,一个身影瞬间闯入了我的眼帘——那就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父亲     
正我享受了人间最充分的母爱,然而得到的父爱却是零。落生14天父亲就没了,而且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所以父亲在我心目中只有门口那块烈属牌子,只是墙上那张烈士证书。我生下来好孤独呵!瞪着大眼睛找呵找呵,屋里空荡荡只有母亲一人,地里空荡荡只有母亲一人。父亲呢?别的孩子有父亲我也应该有呀,缺什么都可以忍受唯独少父亲实在难以忍受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