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廖公在人间     
铁竹伟 《党史博览》2014,(11):51-54
正廖承志(1908—1983),曾用名何柳华,祖籍是惠州市仲恺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他出身国民党元老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份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童年时被叫作"肥仔",到了晚年被尊为"廖公"。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5,(5)
<正>他,出身人文世家,却偏好蚊虫花草;他,一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搞起科研来却特别执著较真;他,从小就不是一个优等生,却成为中国科学界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功成名就,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入世"中的"出世"境界……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推动中国实验胚胎学迈向实验生殖生物学的先驱杨弘远。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没有拜过老师,也无门无派,却当上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学没毕业,连留了五次级,后来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他是个"畅销"制造者——他画的猴放到邮票上就成了畅销的猴票;他画的阿诗玛、用泥巴随便捏的酒瓶子也都变成了畅销的烟酒品牌;就连他的身世也成为畅销书的好题材……他就是艺术界有着"鬼才"之称的黄永玉。进入耄耋之年的他是跨画种、跨领域的艺术家,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壁画、散文、小说、诗歌、杂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中国美协在他80岁生日时颁给他"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著名作家金庸对他赞不绝口,夸他是个全才;还有人称他是天上掉下来的"画神"。  相似文献   

4.
他曾是国民政府万县地区的保安司令,却成为地下党员,积极掩护配合党的工作;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却依然坚持统战工作,准备武装斗争;他被囚禁在渣滓洞监狱,却当上小卖部的营业员,为难友联络通信;他在重庆"11.27"大屠杀中有幸脱险,却桑梓情深,返回家乡投入建设。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信念始终不曾动摇。他,就是从垫江走出的共产党员——肖中鼎。  相似文献   

5.
他不是企业家,却有企业家的胆识 和气魄;他不是农业专家,却对果树栽培 技术颇为精通;他不是指挥家,却能指挥 着1800多人的"大乐队"演奏出一曲共 同致富、全民创业的"大合奏"。他就是梅 河口市大湾镇二龙村的"龙头"--党支 部书记詹长玉。 在1998年以前,二龙村是以"穷、 乱、差"出名的,人均收入全镇最低,外债 高达53万元。1998年,詹长玉担任村党  相似文献   

6.
谢才寿 《党史文苑》2012,(15):47-49
在井冈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曾是清朝最后一期科考举人;他曾拥护推翻满清王朝、支持民主共和;他曾因愤于袁世凯复辟篡位毅然辞官归故里;他身为县清乡局局长,却暗中支持绿林武装"马刀队";他作为官宦人物,却因支持共产党武装割据而惨死国民党当局的屠刀之下。他,就是被当地人誉为"红色末代举人"的刘应岳。  相似文献   

7.
正他是清末秀才,深感"世局之汹汹"而不愿为官;他是教书先生,却比青年学子更激进;他投身革命,却坚持人道主义,为实现社会平等,"流尽最后一滴血"。他就是被尊为"五老"之一的革命长者何叔衡。穷秀才造反1902年,26岁的何叔衡考上秀才,当年娶妻。县里给他下了掌管钱财的委任令,但他深感"世局之汹汹,人情之愦愦",拒不到任。在父亲的骂声中,何叔衡回乡种地教书。在乡间任教时,何叔衡与其他三位志同道合的秀才结为拜把子兄弟,他们就是被合称为"宁乡四髯"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1)
正他身处闹市,却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思想和品质;他身为副部长,却生活简朴没有一点奢侈的习惯。他的住房简陋,却承载着甜蜜的梦想;他的车子破旧,却阻碍不了前进的脚步"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一个篇章,都会有不同的故事发生,我要努力把每一篇章都书写精彩,让每一个故事都释放正能量。"卢玉宝这句心灵独白,揭示了他对组织、对社会的大爱。这段时间以来,通过认真阅读《用生命释放正能量——追记兴和县委组  相似文献   

9.
<正>都说他傻,牛一样,不知疲倦地卖力干活。别人磨磨蹭蹭好长时间都完不成的工作,他加班加点很快就能搞定。遗憾的是,他是一个实习生,从另一角度说,就是公司里并不受重视的那一种人。尽管如此,他却依然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有人忍不住劝他:"傻孩子,你不用干那么多活儿。公司领导也看不到。"他摇头,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却并不反驳。慢慢地,大家也习惯了,都叫他"傻孩子",他总是笑着点头回应。"他竟然把这个称呼当作大家的好意,真够傻的。"不少人私下里议论。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热血沸腾的革命先驱者;他在血与火的激烈斗争中,选择了革命,却又始终以务实的态度在一个特殊岗位上为党理财,保障了党的事业顺利进行;在大革命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机关会计、《新华日报》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他就是为党理财的"红管家"——"贡献甚大、最可信赖"的熊瑾玎。  相似文献   

11.
如果要在欧阳中石的名字前面加上头衔,可以是诗人、画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可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如果要计算欧阳中石的学生数量,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可他却始终念念不忘教导过自己的诸位恩师;如果尊称欧阳中石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山鼻祖,毫不为过,可他却称这一切只是"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2.
王光英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那弥勒佛般的面容经常在电视屏幕上出现,连一些小孩子也能叫出他的名字来.但是,对他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之路却知之者不多:他出身于一个北洋政府旧官僚家庭,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文革"中因为与前国家元首的姻亲关系而蹲了8年监狱;改革开放后曾因"红色资本家"的外号被海外媒体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盟友却3次要求入党遭拒……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他的背影,几十年来一直映照在八闽大地。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他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他是我们今天波澜壮阔新征程上呼唤的"四有"干部的楷模。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  相似文献   

14.
<正>用奉献兑诺言,用生命搞科研。我们被黄大年炽热的家国情怀所感动、满满的拼搏劲头所震撼、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折服。"壮士已去,壮志未已",带上他身上的那"三股劲"继续前行或许才是对黄大年最好的怀念、最深的敬仰、最高的礼赞。学他的"傻劲",至诚报国。有些人不惜花费巨资,千方百计出国留学、拿到绿卡,而黄大年却主动放弃国外的高薪、别墅和安逸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国艰苦创业。有人说他"傻",但这种"傻"却值得我们为其点赞。他是为国而"傻",他在国与家之间选择了"国",他在利与义之间选择了"义"。这  相似文献   

15.
正他的人生几经起落:早年丧父,辍学、烤酒、种地,以此帮母亲谋生;青年,重新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解放后没能逃脱"右派"的命运,却能埋头搞生产;年过半百,接手玉溪卷烟厂,将其打造成世界第5的集团企业,褚时健也成为"亚洲烟王"。然而临近退休时,他却折戟沉沙。十几年后,当他再  相似文献   

16.
他长得文质彬彬,但骨子里却有一股拧劲儿;他不善言谈,但工作上却有一股钻劲儿;他创新的一项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就是同煤集团雁崖煤业公司运输区技术员许德芳。由于工作突出,许德芳被集团公司授予"矿山标兵"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五四"前后重要的近代人物,他是一个激进的西化人士,开一代学术风气。在西化派的眼里,他是一位不彻底的西化分子,尽管西化这个概念由他首创;在他自己看来,在思想方面西化,却在道德层面传统;连他的学生都认为他"三分洋货,七分传统"。那么,在西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12,(4):2+81-F0002
<正>他很平凡,但他的事迹却处处透着伟大;他很普通,但他的精神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10多年来,他以"雷锋传人"为荣,助人为乐,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2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3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矿用汽车驾驶员、  相似文献   

19.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嫡系将领,因为他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故有"和平将军"之称。张治中一生热爱和平,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虽然手握重兵,却始终没有与共产党军队直接作战;身为国民党著名的谈判专家,但在其与中共的谈判生涯中,却常常与周恩来唱着殊途同归的对手戏。他与周恩来,在谈判桌  相似文献   

20.
正他,曾是我国最有名的两座高等学府的优秀学子,清华大学为他专设了纪念馆,北京大学将他的名字刻在该校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他,曾投笔从戎,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抗日第一枪";他,虽蒙受不白之冤,被错误开除党籍,却仍对抗日痴心不改;在他牺牲16年后,周恩来面对其遗像,仍然泪流满面:"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他的名字叫张甲洲。不畏艰险,投身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