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付显扬 《当代党员》2006,(11):78-78
大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围绕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重点,按照国家农业发展战咯和产业政策,把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本部门的首要任务,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项目建设的关键措施,把实行规模开发作为提高项目效益的重要手段。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新农村建设打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呼和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按照"资源整合、资金捆绑"精准扶贫的要求,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出台"五项措施"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全力推进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项目。针对贫困县清水河和武川的具体情况,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三产发展+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扶持"的模式,以农发资金为引领,通过项目实施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扶贫开发为贫困村经济发展奠  相似文献   

3.
唐沅春 《求实》2006,(Z3):24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业综合开发就是加强农业基础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近年来,江西省樟树市紫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以“五为”促进“五化”,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提倡耕地进大户,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村产权改革为突破,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重点围绕粮猪等主导产业,抓好尧乡肉食加工、东方红牧业、同乐湖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引导农业实体与科研院校“联姻”,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机械化,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和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农民、大户的教育培训,提升发展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5,(1)
<正>察右前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围绕"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目标,狠抓项目建设,严格规范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201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巴音塔拉镇南店行政村实施,建设面积3400亩。"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在巴音塔拉镇和玫瑰营镇实施,建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1)
<正>准格尔旗农业综合开发办2004年成立以来,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以提高沿河粮食产区农牧业生产效益和带动全旗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为目的,全力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十多年来,共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1.22万亩,累计投入资金14305.38万元,项目区基本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6,(9)
正武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从实际出发,认真开展科技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武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办联合武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利用农闲季节对农民进行集中理论培训。2015年原计划培训农民1000人次,实际培训1140人次。从2015年12月初开始组建科技培训队伍,至2016年4月底,开发办用5个  相似文献   

8.
张海莹 《实践》2014,(5):47-48
<正>农业综合开发是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成立以来,抢抓机遇,艰苦努力,顽强拼搏,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效益明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节约了农业生产用水,实现了耕地面积、农业产量、农民收入、植被、科技含量五个增加,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4,(7)
<正>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新的发展思路和巴彦淖尔市"1359"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以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机制和管理机制。2013年,巴彦淖尔市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50万亩,财政投资44500万元,到今年6月末将接受自治区验收。完善制度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去年以来,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领导多次到巴  相似文献   

10.
为强力打造我省粮食核心产区,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连续三年重点投入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两年来,这24个县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增添了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综合开发是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条成功之路。十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了农民群众收入,加快了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为我国农...  相似文献   

12.
田茂星  陈昭霞 《党课》2012,(15):70-70
云南省禄丰县在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工程中,围绕“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通过基础(Fundamentals)+素质(QualiW)+产业(Industry)的帮带模式培养了万名党员创业致富先锋。夯实发展基础(F),铺设致富高速路。他们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了33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43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拓展了农村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升发展素质(Q),培养致富带头人。他们大力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升计划”培训工程,扶持了一批掌握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党员,带动广大党员群众思创业、谋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源县委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在全县农村开展了党员致富“四有”活动,鼓励、引导和帮助农村党员在致富奔小康中,有一门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有一项收入稳定的致富项目,有一套起示范作  相似文献   

14.
杨慧琴 《实践》2014,(8):33-33
<正>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达拉特旗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把惠民、利民、富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发沿黄灌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20多年来,共改造土地56.1万亩,1.1万户、3.9万农民受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体现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业综合开发后劲一是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2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8,(5)
正近年来,武川县把大力推进贫困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积极对接中央和自治区、市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山区倾斜,优先安排在全县的贫困乡、贫困村建设高标准农田,着力改善贫困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全部完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面积为1.56万亩,其中一般土地治理项目3000亩,新型经营主体实施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4)
正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地处土默川平原东部,辖区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其中农区面积940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赛罕区农村经济及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支持。赛罕区农业综合开发多年以来以打井配套、节水灌溉、农田建设、架电修路为重点,以渠道节水化、道路沙石化、林网配套化、耕地园田化为内容,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改善了农业基础设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积极拓展农业综合开发领域,不断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制度,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目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一、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逐步成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了农…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8,(6)
正近年来,清水河县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坚持与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规划,努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村摘帽。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办与扶贫办共同调研后,将项目区定于扶贫移民涉及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负责项目实施和管理,共确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500亩,总投资  相似文献   

19.
<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通过延伸乡村产业链条、聚焦绿色生态农业、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更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要支持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2)
正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坚持将开发布局、项目规划、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合,在打造粮食生产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机制创新、完善项目与资金管理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为新农村建设"强基固本",让农业综合开发焕发出了更大的活力和生机。一是精准实施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水利是农业命脉,农发工作坚持以水为中心。"十二五"期间共新打完善机电井614眼,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项目工程发挥了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