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5,(7)
<正>近年来,土右旗贯彻落实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呼包鄂区域新型中等城市"总目标,始终把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放在重要位置,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县域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2014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3亿元,城乡常住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7517元和12832元,县域经济实力位列自治区102个旗县区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6,(2)
正1月22日至29日,自治区两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代表自治区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2016年重点工作。硕果累累"十二五""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7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万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由7070美元增加到1.15万美元,居全国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070亿元增加到1963.5亿元,年均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273.5亿元增加到4352亿元,年均增长13.9%。累计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1988年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黔西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逐步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921.43亿元、增长1830倍;财政总收入从261万元增加到385.58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从体量弱小到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31.58亿元,从"一铝独大"的工业经济到三种产业的"多点开花",近年来,贵阳市白云区区域综合实力提升显著,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从体量弱小到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31.58亿元,从"一铝独大"的工业经济到三种产业的"多点开花"。2018年,贵阳市白云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0亿元,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209.47亿元,旅游总收入97.01亿元……一组组数据,见证着白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6,(4)
正"十二五"时期,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生态治理力度最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新城区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荣誉称号。一是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88.4亿元增加到669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92854元增加到149481元;城镇常住居  相似文献   

6.
左新波 《共产党人》2012,(13):15-16
正中宁县学习好贯彻好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把自治区党代会精神与中卫市"外煤进宁、旅游振兴、城市化带动"三大战略"、创新引领、特色产业倍增、民生计划"三大计划紧密结合,与中宁县情实际、发展定位联系起来抓好执行落实。突出经济跨越增长第一任务,在和谐富裕新宁夏的战略格局中争当经济实力最强县。2011年,中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年均增长19.5%,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区22个县市区的排名从2006的第6  相似文献   

7.
正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成就,经济总量的变化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指标。黔南州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变化,充分展示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成色。2018年,该州地区生产总值1313.46亿元,是1949年的247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9965元,比1949年增长866.9倍,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排名逐年上升。经济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决策体系,以及符合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正是黔南得以"腾飞"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黔南州一以贯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相似文献   

8.
巴特尔 《实践》2013,(2):6-8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42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亿元,增加近万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进入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49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由4405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4.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相似文献   

9.
正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贵州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贵州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在稳与进的发展跑道上大踏步前进,回望70年,中央给力、自身发力、外部助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70年艰苦创业,70年开拓进取。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齐齐提升,在稳与进的发展跑道上大踏步前进。这是赶超进位的实践。70年来,贵州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经济增速按下"快进键",2012年到2018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前三位。  相似文献   

10.
保持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率达到年均12%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比2000年增加2倍以上、人均达到725美元;资源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4,(12)
<正>改革开放以来,赤峰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场主体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扩大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2012年底,赤峰市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6.7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7.5%,从业人员98万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76%。从财政收入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2012年,赤峰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3%,实现税收69.3亿元,占地方财政总49.7%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总量连续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增速持续较快1950—1977年,贵州经济年均增长4.9%,1978—2011年年均增长10.3%。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提速发展,2012—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0%,增速高于同期全国水平3.8个百分点,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3。  相似文献   

13.
双流县是成都市的近郊大县,人口88万.200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2亿元,财政收入1 3.5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9年位居全省"十强县"榜首,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45位.  相似文献   

14.
正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正加快建设。70年,黔南大地,沧桑巨变。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接二连三";从手工作坊,到"三线"建设奠定基础,新型工业化体系日臻完善;从封闭落后,到建设大西南商贸物流枢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回顾来时路,黔南各族干部群众艰辛奋斗、锐意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委作出了推动湖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而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则是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湖北县域经济具备跨越发展的基础1、具备跨越发展的实力基础。十一五时期,湖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2009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8.57亿元,在2005年的3470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3.2%提高到56.2%,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12,(12):19-20
正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团结奋斗求突破,奋力开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胜利完成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60.8亿元,按现价计算5年翻1.5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5%,高于全  相似文献   

17.
正五年来,黔东南州坚持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大战略,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跨越,年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好风凭借力,乘势启征程。五年来,黔东南州坚持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大战略。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挂末位置跃升到中游水平,生产总值达939亿元,超额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全州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三个高于"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阿拉善盟立足盟情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与进步.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生产力布局日趋优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1.79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57美元.财政收入达到25.3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69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19.
2001年—2005年,是西城区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五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西城区致力于创造发展区域经济的良好环境,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呈现两位数增长,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据初步统计,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左右,与2000年相比,增长70.1%,平均每年递增11.2%,超过“十五”计划目标;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左右,区域经济实力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适度发展,供水、供电、供气三大能源供应企业齐聚西城,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活力。第三产业优势明显,“十五”期间比重保持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彭阳县1983年建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大力弘扬"彭阳精神"和"三苦"作风,使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强化产业支撑,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始终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95亿元,是1983年的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