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个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在谈到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时说,身为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既怀崇敬之心,又抱歉疚之情”。闻听此言,笔者感慨颇深。常言道: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既然如此,作为公仆的领导干部,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竭力为群众办事,这是公仆的职责所在、义务使然。倘非如此,这样的公仆就不称职,就应该心怀歉疚,诚惶诚恐。然而,现实的情形是,个别领导干部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对群众既无崇敬之心,更无歉疚之情。一旦做了一些群众感到满意的事情,解决了一些群众的切身问题,便觉得自己是群众的…  相似文献   

2.
聊城是孔繁森同志的家乡。孔繁森同志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典范,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是领导干部学习的光辉楷模。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自愿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但不容否认,一些干部的公仆意识相当淡薄,满脑子想的是“当官作老爷”。在他们眼里,人民群众不是主人,而是为他们服务的仆人,只有服从他们领导和指挥的义务。这样的干部虽是极少数,…  相似文献   

3.
郭美霞 《奋斗》2010,(6):16-17
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干部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有特殊的党性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4.
先锋观点     
《先锋队》2007,(8)
增强公仆意识,关键是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总而言之,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这是我们进行党性教育和公仆意识教育的绝好话题。做人之本是道德品质,才与德相比,德更为根本;领导干部要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为政用权,掌用的是国家政权,其中最主要的是党委和政府权力;一切领导干部都应当彻底回归"公仆"本位,把为人民解困苦、办实事、谋幸福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尺度。用权最关键的就是一切权力都要为民所用;公权就要公用,公权不能私用,各级干部要牢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9,(7)
公仆,为公众服务的人。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的老爷?党的十二大党章对此是这样规定的:“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既是对干部的作用,地位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干部所具本质的科学表述。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证明,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他们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当一个合格的乡镇干部?我们认为应力求在“七个一”上下功夫:1、牢记一个宗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尤为显得重要.对每个乡镇干部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强化公仆意识,党员、干部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政治上、生活上谋取私利、搞特殊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处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在我们国家,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之托,为人民掌权,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没有丝毫以权谋私的权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之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先摆正自己的位置,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甘当“苦官”,才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明确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才能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某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这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殷告诫,既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融入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元素、时代要求。为政不移公仆之心,重在"不移",贵在"不移",难在"不移"。坚定不移的公仆之心,是引领各级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思想引擎,也是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0.
张燕 《学习月刊》2012,(2):59-60
"人民公仆"是我国领导干部的别称,公仆是为主人服务的,人民就是主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这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更是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干部赋予的历史责任。领导干部的素养是做好人民公仆的基础,它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修养的统一,要具备超出一般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品德和操守,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4,(20):35-37
<正>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树立为民情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帮群众之所需,真心诚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去年以来,我们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是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同时也肩负着一定的责任。能否把握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是检验每个领导同志自身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重要尺度。权力,从本质上讲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只有尽职尽责,才能正确行使权力。如果权力与责任脱节,权力就要异变,就会成为谋私的工具。作为领导者,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敬业如山,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4,(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引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纪律约束。"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强化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更好履行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具有重要意义。角色原本是戏剧中的一个概念,指戏剧舞  相似文献   

14.
在杨清明看来,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有三个层面:是成员,要投身人民群众;是公仆,要服务人民群众:是领导,要带领人民群众——“三点都做好了,就是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5.
徐根义 《求实》2007,(10):20-22
增强公仆意识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辨证统一的,因为党的先进性决定着党的干部公仆定位,公仆意识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增强党的干部公仆意识,始终做到献公仆之心,负公仆之责,尽公仆之力,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内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许多干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殚精竭虑,开拓进取,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然而, 也有部分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宗旨淡化,不是为民造福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干部要率先加强公仆道德的修养,是由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为人民掌权,用权的神圣职责,肩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使命,这种特殊的责任,决定了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加强公仆道德修养的特殊意义。具体说: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必须有求实之责,务实之情,落实之风,在言论和行动上切实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对人民负责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追求,把造福百姓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  相似文献   

19.
报载,某地实行离任公示制,要求干部在任时打的“工作白条”、欠的“政绩债”向群众有一个明确的交代,群众如果不满意,就会影响干部的调离、升迁。读后,拍手赞好。这样做既能够增加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也反映出“离任公示”势在必行。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提拔使用前实行公示制度,在调离之前也要实行离任公示制度。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内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现如今,少数干部名利思想严重,见名就要,见利就上,见权就争,甚至不择手段地跑官要…  相似文献   

20.
也谈公仆精神晨舟当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党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长期以来,党号召全体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换言之,就是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即当好按人民的意志办事的公仆。我们也常听一些领导在作报告或安排工作时,常常大喊"要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