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边界与领土争端是柬泰关系中的未愈伤口.历史上,柬埔寨与泰国之间,国界与疆域曾多次互有伸缩进退,为此结下了历史宿怨.现实中的柬泰边界与领土争端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位于柬泰边界上的柏威夏寺归属的争端.边界问题动辄在柬泰两国关系中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流血冲突,严重影响双边和睦,破坏地区稳定,危害和平建设.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和谐世界的今天,和平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应该成为柬泰两国与国际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根据柬埔寨的要求,2013年11月11日,海牙国际法院对柏威夏寺周边地区的领土纠纷作出判决,使柏威夏寺问题再次成为热点。尽管国际法院的裁决已经出来,但该问题似乎并未获得彻底解决,该问题依然是两国人民十分关注的热点,且对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对该问题隐藏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该问题未能彻底解决的原因包括两国人民的思想差异、过度民族主义及国内政治斗争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泰柬包括柏威夏寺在内的边境冲突,从精神和信仰内核角度反映了民族主义在保护国家主权边界,特别是文化交汇地带宗教名胜方面影响力的扩大。边境地区的宗教场所、宗教胜地承载了地区内群体间的宗教集体情感。在柏威夏寺及周边地区属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之前,更现实的维系方式是保持竞争性共享状态。竞争性共享的争议边境地区呈现着包含了宗教因素的民族主义、宗教遗产与宗教集体情感共同构建的庙宇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4.
董柞壮 《当代亚太》2021,(1):106-129
既有对领土争端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争端方行为的差异,采用"挑战方"与"目标方"的分析框架,认为前者有动机改变争议领土现状从而主动发起挑战,后者则缺乏此类动机.然而,此类假定忽视了领土争端各方立场的差异及其对争端升级与解决的影响.根据对争议区域现状的态度,争端中的国家可以分为"主权声索国家"与"安于现状国家",两者在争端中成为"挑战方"的概率不同.在领土争端升级与否的过程维度上,双方均为"主权声索国家"时,博弈的空间较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领土争端更易发生冲突.在领土争端有无解决的结果维度上,"主权声索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为更容易克服信息不完全问题,从而更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在搜集数据并构建模型的基础上,大样本统计分析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即"主权声索国家"间的领土争端更容易演化为冲突,最终也更容易解决.结果表明,争端方的立场决定了其在争端中的策略,并对争端讨价还价的过程与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7,(4):25-28,92
在遇到领土争端问题时,东盟成员国没有诉诸于《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的高级委员会,而是诉诸于国际法院.虽然这一举措并没有违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规定,但却引起了学者们关于东盟机制作用的争论.国际法院的判决就东盟国家间领土的主权归属做出了明确的判决,但也激起了失利一方强烈的民族情绪.东盟国家间解决领土争端的做法及其结果启示我们:解决复杂国际问题的最好办法还是在于政治解决.而这正是东盟所一直倡导的原则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23日,国际法院对新马岛屿之争做出判决,将白礁岛判给了新加坡.国际法院的判词表明:有力的证据,即官方在争端事项上代表政府权力行使的言词及行为是新加坡赢得白礁岛主权的关键.因此,进行相关研究,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中国与他国之间的领土争端解决提供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法院对一些证据效力的判定也启示我们:在涉及领土争端的问题时,国家间关系的利益权衡固然重要,但在权衡时,也要尽可能地考虑这种权衡将来在法庭上可能产生的证据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东盟国家之间大都存在着领土边界争端,其实这种争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东盟国家之间的陆上疆界或岛屿主权的争端;另一种是东盟国家之间因海洋资源的获取、领海及大陆架疆界的划分问题而出现的争端.本文认为,东盟国家间所产生的这种领土边界争端的原因主要是"殖民主义的遗产"、历史纠葛和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争夺.这种争端不仅给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造成不稳定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东盟的安全协调体制.  相似文献   

8.
作为南海争端的“局外人”,泰国反对南海问题复杂化和扩大化,反对南海问题影响中国—东盟整体关系的发展,希望争端各方能够和平解决争端。同时,自2012年开始接替越南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后,泰国在南海问题是否应该东盟化问题上开始“走钢丝”。泰国对南海争端的态度与其国家利益密不可分。总体来看,泰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有利于南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争端国家之间危机管控能力的提升。但是,泰国追求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形成共同立场以与中国开展集团式谈判的态度和行为会加剧南海争端东盟化。展望未来,泰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将会在保持一定的延续性的基础上追求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国际法院主要依据实际控制原则和禁止反言原则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争端作出判决,这进一步延续了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中运用有效控制原则的趋势.但是,应当明确的是,有效控制原则、时效原则、先占中的有效占领原则、时际法原则、关键时刻等的适用场合及条件是有区别的.根据我国对钓鱼岛、南沙群岛等享有主权的历史事实,以及对有关国家非法占有我国岛礁等行动的持续反对,实际控制原则并不适用于钓鱼岛、南沙群岛等有关领土争端.此外,我国并未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有关争端不会诉诸国际法院解决.但为防止有关国家利用有效控制原则,通过向无人岛屿移民等行为企图造成有效控制事实,我国应对有关争端领土加强管理和控制,而对被他国控制的无人岛屿等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早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一、中菲南海仲裁案的核心为领土主权争端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规定的争端解决机制显然不适用于领土主权争端。对于这一点,菲律宾和仲裁庭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仲裁庭在管辖权阶段的裁决显然是为了实施管辖权而尽量排除领土主权争端。  相似文献   

11.
桂静 《当代韩国》2013,(3):1-14
中国面临的岛屿争端与独岛争端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具有诸多重要价值的岛屿,同样存在法理之争,二战后遗留问题,一方实际控制且拒不承认存在争议,同样对海洋划界存在影响等。从韩日独岛的博弈中,总结分析韩国和日本围绕独岛的相关条约、主张及应对策略,从而为中国岛屿争端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际规范的国内化:国内结构的影响及传播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前规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国际规范的国内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文章首先介绍国际规范研究的学术历程,以及国际规范国内化研究产生的原因。其次,着重讨论影响国际规范国内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干预因素——国内结构,包括国内制度、国内利益和规范匹配。最后,文章讨论了国际规范经由什么机制而传播到国内,并探讨了激励机制与社会化机制在规范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后果性逻辑与适当性逻辑之间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involve both island and maritime claims among sovereign states and the issue has long been a point of debat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t involves not only the countries in dispute but also other major world power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Its important strategic location and the abundant resources make the South China Sea a target of contention among the claimant countries. The arbitral ruling in July 2016 gives a new momentum to the dispute.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strategic relations of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by analyzing the positions and steps taken by ASEAN and China, as well as ASEAN-China joint initiatives. It also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and viable solutions to the dispute.  相似文献   

14.
周方银  何佩珊 《当代亚太》2020,(2):4-39,151
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少对于国际秩序颇具冲击性的做法,美国与国际规则体系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国际规则的广泛冲击是特朗普政府高度一致性的政策,其行为逻辑包括以“美国优先”为指导原则,改变原有的话语体系和“适当性逻辑”,不以盟友和对手作为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强调获取明确可见的实际利益,在手段的使用上,通过广泛的极限施压等方式表现出与以往很大的不同。特朗普政府冲击国际规则体系的具体做法包括,对无益于美国的国际规则直接退出、对已经运行良好的协议进行再谈判、瘫痪已有国际组织的职能或降低其行动能力、在规则外自行其是等。特朗普政府的做法,造成国际体系中规则弱化的现象,对国际规则的长期有效性将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中值得探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间关系的构建:从“天下”到国际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会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目前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无论是学者还是政策制定者,很多人担心中国会回归过去的朝贡制度体系并以此作为其国际关系组织原则。本文以讨论王赓武的国际关系研究为起点,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检讨中国的国际关系组织原则。本文强调,研究中国的国际关系体系和行为必须首先找到一个适合于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简单地使用从西方发展起来的国际关系话语体系往往使人误入歧途。本文试图重新定义权力的概念,表明国际关系并不总是一种零和游戏,其性质取决于国家间权力关系的不同体现形式。从权力是一种非零和游戏的观点出发,本文讨论了中国是如何从历史上的朝贡制度原则转型到今天的国际关系原则的,以及朝贡制度中的开放原则又是如何体现在全球化和开放性区域主义原则中的。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rough a two-level game model, the case of the first investment dispute under NAFTA between a private U.S. firm and the Mexican government. It argues that the clue to understanding why the Mexican president could not cooperate with the U.S. president lies in Mexico's domestic "ratification" process. The analysis yields two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First, federalism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explaining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Second, two-level game logic should not be applied only to formal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situations; instead, by specifying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s cooperation or noncooperation, these models connect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n be productively applied to study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是国家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具体文字表达,国际法的遣词造句对维护与争取国家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1977年东盟与日本首脑会议联合声明中的日本援助承诺为例,分析了东盟和日本如何利用国际法的用语模糊来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地缘政治等原因和国际海洋法对马来西亚的刺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白礁岛的主权归属展开了长达29年的争夺.新马两国对白礁岛主权归属的争端对新马双边关系和东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双方对白礁岛主权的争端过程和争端通过海牙国际法院得以解决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Events in Ukraine have distract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from the ongoing Russian involvement in the unresolved conflicts of the South Caucasu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South Ossetia and Moscow, focusing on the extent to which South Ossetia exists as a functioning state entity. Are the authorities in Tskhinvali able to provide vital services such as defence and control over ‘state’ borders and territory without Russian involvement? What has been happening in South Ossetia is important, despite being overshadowed by events in Ukraine, as it is indicative of what may well occur in eastern Ukraine: a simmering separatist conflict that is far more than a domestic territorial dispute, with both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