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爱玲 《南风窗》2014,(11):23-26
<正>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时,曾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非提出的"461"框架被官方解读为对这一概念的"重要阐释和具体落实"。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肯尼亚等非洲四国,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眼光聚集到中非关系上。从本世纪初以来的十多年间,以经贸为主的中非关系长足发展,至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中国正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及非洲经过十多年稳定发展形成的较好势头的基础上,中非经济合作的全面提升,势必对两地乃至世界都将产生巨  相似文献   

2.
热带非洲与东方中国的现代复兴,是20世纪最具世界性意义的历史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分别发现了对方,发现了遥远世界的对方是可以依靠的力量。虽然中非双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互有别,现代复兴之路及发展主题亦多有不同,但共同的现代命运却使双方在20世纪里建立起日益紧密的现代关系。最近十年来,中非关系之内容、形式与规模,正呈现出全面拓展与提升的态势。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长达数百年西方主导之世界体系的演进过程后,中非现代关系的建立及发展,不仅对中国,对非洲,亦将对未来世界体系之结构与性质,产生特殊而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关于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开始在国际社会盛行起来。事实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中非关系超越了传统的西方与非洲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为了更好推进中非关系的发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非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面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近年来,中非关系的发展轨迹不仅最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印记,而且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更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佳舞台。过去五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反映在对非外交上,就是用"真、实、亲、诚"理念及正确义利观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用"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推进合作共赢的中非南南合作伙伴关系。展望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非外交,需要以更开阔的胸襟和更从容的气度,直面中非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从政治发展与经济合作两个方面谋篇布局。在政治发展上,凝聚政治共识,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在经济上,则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另外,在工业化合作过程中应关注对非洲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在中非金融合作过程中注重加强对非洲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后,中非关系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非洲日趋紧密地融入中国外交战略和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的对非关系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新思维、新作为和新气象,当务之急是在中国国家战略或国际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加快运筹、制订中国对非战略。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非关系经受了50年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发展中阶段,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双方也有深化合作的愿望。中国希望与非洲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今年11月上旬将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这次峰会将是中非领导人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创未来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7.
张永宏  王涛  李洪香 《国际展望》2012,(5):52-71,144
中非科技合作是提升南南合作竞争力、建构新型南北关系的一个支点,是新时期深化中非关系的一方舞台,是助推中非双方共同发展的一股动力,战略意义突出。中非科技合作在政策导向上以增强非洲国家能力建设为要务,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政府引导为保障,相应的机制架构包括多边机制、双边机制和专门机制等多个层次,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在配套体系建设、打造"企业+技术"的走出去模式、民间力量动员等方面加以重视,以期为微观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指导和促进。  相似文献   

8.
刘鸿武 《当代世界》2015,(12):18-19
<正>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日益显示出活力,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与此同时,非洲思想领域日趋活跃,本土思想成长引起世人关注。长远来看,文化振兴与思想自立对非洲发展日显重要。非洲要真正实现发展复兴,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独立,也需要精神自立与文化重建。近年来,中非合作关系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中非合作正在超出传统的政治经济范畴而向更深层次、更具本质意义的人文交流、知识共享、发展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9.
11月5日,举世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聚首北京,共同回顾中非传统友谊,勾画未来中非关系的蓝图,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宣示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快速上升,以及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于中非关系的关注日益增加.由此,对中非关系的报道和评论成为国际媒体界的热点.站在学术角度而言,其中既有较为客观公正的报道,也有歪曲事实、夸大其辞甚至危言耸听的报道.从认知角度而言,造成这种现象既有视角差异的客观性因素,也有视角差异的主观性因素.层出不穷的对歪曲中非关系的报道已经对中非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最为年轻的大陆,非洲国家的青年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青年是非洲的未来,也是中非合作的未来,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非洲青年发展与中非青年合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蕴藏无限机遇.展望后疫情时代的中非青年合作,双方应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非盟《2063年议程》、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指引下,以培养培训为基础助推非洲青年职业能力建设,以复工复产为动力促进中非新业态合作,以创新创业为引擎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以文明文化为纽带传承中非友谊,推动中非青年共同发展,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正中非关系并非尽善尽美,需要在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中非关系的发展不仅对推动非洲减贫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的确对带动世界关注非洲发展,以及推动世界经济的企稳发展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均做出了重要贡献。看待中非关系还须持一种前瞻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而中非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需要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来面对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论中非科技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国际展望》2011,(2):113-126
中非科技合作关系从古至今一以贯之。从传统到现代的科技交往历程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新中国成立后,中非科技关系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建构,体现出平等相待、无私援助的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非科技关系从援助逐渐转为合作,讲求实效、互利共赢,中非科技关系日益发展。2000年以后,中非科技关系从原则向政策、从政策向机制过渡,完成了两次大的提升过程,不断深化。2009年“中非科技伙伴计划”的提出,确立了中非科技关系的机制。中非科技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并日益成为未来中非关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中非关系近十多年在经济合作推动下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俨然,半个世界以来国际舞台上互相支持的友好兄弟关系,正向全球化时代下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华丽转身。2006年前后,“中非关系”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球最热门的词汇,汇聚了几乎来自于全世界的关切目光。  相似文献   

15.
<正>第二届中非峰会于2015年12月4—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此次峰会是在中国经济呈现结构调整"新常态"以及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中非产能合作"成为中非领导人在峰会上的热议话题之一。毋庸讳言,中国经济在经过了过去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的长周期后,如今进入了以调整经济结构和消化富余产能为主要目标的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张小峰 《国际展望》2013,(6):83-101
2010年国新办《中非经贸白皮书》指出,中非金融合作将成为中非合作的新领域、新亮点。本文从银行业、保险及资本市场合作入手,在厘清中非金融合作基本情况及特征基础上,分析影响中非金融合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而研判中非金融合作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中非金融合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合作潜力巨大;中非金融合作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特点,尚不具备高层次货币金融合作条件。随着中非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强,非洲国家深刻反省自身发展路径且与中国合作愿望增强,金融合作空间广阔。未来中非金融机构之间在金融业务、信息交流和监管合作等方面将朝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其中更是以开发性金融合作为重点展开。  相似文献   

17.
于江 《当代世界》2024,(2):50-55
非洲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大陆之一,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在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的指引下,中非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相互支持坚定有力,新时代的中非关系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光辉典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非洲构建高水平的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命运与共的历史潮流和现实需求,将助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新时期。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率先调整对非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加大对非工作力度,世纪之交适时启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强化对非工作的顶层设计及提升中非合作的战略层级等举措,使得中非关系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中非对彼此需求的变化,拓展和维护中非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非卫生合作是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之一,后埃博拉时期中非卫生合作逐渐从传统友谊型援助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方向转变,呈现出从双边援助到多边合作、由临床医疗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由全科医疗到专科特色医疗、从国家层面上助推中国药品走进非洲、注重中国经验在非洲的运用等趋势与特点。与此同时,中非卫生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卫生战略与决策有待进一步规划与统筹,援助项目有待深耕细作,医药产品走进非洲的瓶颈问题有待突破,体系建设的相关技术转移和经验分享有待开发。为此,中国应调整工作思路,着眼长远,将中非卫生合作纳入中国的全球卫生外交与卫生安全战略整体布局中,以中非卫生合作为契机和支点,将中国在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全球卫生战略的实施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在历史上有悠久的、密切的交往。由于各种原因,在二次世界大以后,两国长期处于相互隔绝的不正常状态。近年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和,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有了新的发展。本文着重研究近年以来两国在经济贸易关系方面发展特点、原因,并试图对今后两国经济合作前景,作简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