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缨子 《南风窗》2007,(6):8-8
7日和8日,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这是保尔森就任财长7个月中第三次访华。此次他的中国之行主要是为即将于今年5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乔·斯洛沃是南非共产党前领导人,也是非国大很多政策的参与制定者。乔·斯洛沃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又不是教条主义者,他在南非民族民主革命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南非化,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乔·斯洛沃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及社会主义、南非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南非阶级和阶级斗争、民族自决原则、武装斗争与和平谈判及统一战线的政治思想,促进了南非反种族主义斗争的发展,为新南非民族团结政府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南非共产党深化和拓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供了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3.
1951年第一次访问中国 在我率拉美青年代表团出席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节时,中国代表团向我们发出了访华的邀请.不久,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古巴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的30多名代表推选我为团长于1951年9月访华.  相似文献   

4.
带着深厚的情谊第四次访问西安 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是希拉克10年法国总统生涯内第四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访华.临行前,希拉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书面采访时说:"此次访华期间,我很高兴能去访问长江之滨的武汉,一览这条养育中国大地的伟大河流,并且带着深厚的情感重访中华文明的圣地西安."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及其历史、文化和发展的浓厚兴趣贯穿我在维也纳大学的求学生涯并持续至今,驱使我在1974年至2019年间十余次访华. 我第一次访华是在1974年夏末,当时中国处于毛泽东时代和"文化大革命"的末期.作为一名在1971年中奥建交之年当选的年轻国民议会议员,我和夫人在没有陪同的情况下踏上了旅途.我至今都难忘首次访华的经历,此后更是见证了中国在过去近50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3,(22):45-45
全球著名的趋势学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倡导者杰里米·里夫金先生首次访华的行程很忙。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由于多位高层的力荐,早已风行全国。书中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模式即将到来,并将给人类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然而,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大讲堂"上,来自本土的观点同样值得深思。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胥和平说:"产业革命不光是理论问题、战略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而新奥集团  相似文献   

7.
根纳季·久加诺夫是当今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的资深政治家.苏联解体前夕,他参与了1990年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共产党的组建,于1995年担任该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至今.长期以来,久加诺夫高度重视俄共同中国共产党的友好交往,并多次访华.2006年12月13日至17日,久加诺夫第五次率俄共代表团访华.此访的目的是加深两党友谊,增进相互了解,扩大两党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3月18日至4月25日)■3月18—27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中央委员、克伦邦委员会书记绍他隆率该党干部考察团访华。■3月20—22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日本民主党干事长代行中川正春率该党国会议员代表团访华。■3月20—29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秘鲁民族主义党理论家大卫·特哈达率该党干部考察团访华。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2015,(9):79-79
<正>(7月21日至8月20日)7月19—24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老挝中组部副部长万赛·蓬沙万率该党中组部代表团访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会见。7月19—26日,应澳大利亚工党和瓦努阿图人民进步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徐绿平率中共友好代表团出席澳大利亚工党第47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访问瓦努阿图。7月20—30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塞浦路斯劳进党政  相似文献   

10.
贾旭阳 《当代世界》2014,(10):80-81
<正>(8月21日至9月20日)8月21日至9月5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喀拉拉邦委员会委员萨提·德维·帕拉伊率该党干部考察团访华。■8月24日至9月1日,应圣保罗论坛、古巴落实和拓展经济社会政策纲要常设委员会邀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作为中共观察员出席圣保罗论坛第20次年会,并率中共友好代表团访问古巴。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21日至11月20日)10月21—23日,应孟加拉国人民联盟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郑晓松作为中共代表出席人盟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30日至11月9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由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乌拉圭八国媒体人士组成的拉美知名媒体记者考察团访华。10月31日至11月9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巴勒斯坦法塔赫革命委员会委员、驻黎巴嫩分支机构总书记法塔希·阿布·阿拉达特率该党干部考察团访华。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5,(24)
<正>11月初法国总统奥朗德携环境部长罗亚尔等阁僚,国事访华两天,主要讨论经济与气候问题。不早不晚访华,主要是因为11月底巴黎将召开全球气候峰会,已邀请了195个国家领导人出席谈判,寄望达成历史性协议;而访华一周前,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商议了将于明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也涉及"碳减排"相关布局。奥朗德一行到访重庆和北京,商定中法每年举行领导人峰会,建立经济财金对话机制,并签下近1400亿元的核电合作协议。在此之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第八次访华,宣示基础牢固的中德经  相似文献   

13.
李楯 《南风窗》2010,(25):6-6
<正>蔡定剑走了。4天前,我和社会主义学院的王占阳、中央党校的蔡霞、政法大学的刘小楠去305医院看他,"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只不过为推进中国的民主……"蔡定剑这些话,使几年来一直和他一起工作的刘小楠泪流满面。蔡定剑是我今年送走的第三个比我年轻的人——另两个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白南生——他曾对中国的改革,特别是中国农村的改革作出过贡献,以及,只有一些人知道的赵铁林——他以他的镜头记录了这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对于朋友们的离去,我不悲伤,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2013,(7):76-76
记者:您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经三次到访中国,请问这次来到中国给您印象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 弗拉奥:我曾多次访华。此访让我了解到中国首都及其他地方多个领域发生的快速变化。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人口规模以及老龄化挑战下的城镇化发展,这将是中国各级政府未来几年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的发展使工业与信息产业不断深度融合,德国敏锐地率先提出工业4.0计划,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幕,推动了制造业的世界竞争。谁能率先实现,谁将引领世界!2015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10月29—30日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第八次访华,"创新"成为重要的议题。在默克尔访华前夕,中国国家工信部与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就中国与德国在"工业4.0"领域的相关合作达成协议。这表明德中两国将在高科技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10月,我率赞比亚国家发展联合党(以下简称“国发党”)代表团访华,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此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从电视和书本看到的信息,因此,非常高兴能到中国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通过参观访问,我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有了很好的了解,也加深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此访是时隔七年日本领导人再次访华,是一次"务实之旅"。中日双方就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52项协议。中日关系有望进入新阶段,但是两国之间原有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根本解决,机遇与挑战将交替出现。新形势下,要保持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还需中日两国各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G20小贴士     
《南风窗》2011,(24):48-48
G20集团成立于1999年,20国集团成员国的领导人于2009年宣布该组织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G20集团为了应对这场始自2007年的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开始召开领导人峰会。第一次在华盛顿,G20各国形成了同舟共济的共识;第二次在伦敦,G20宣布为世界经济注入1.1万亿美元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从共识到行动,G20受到世人认可;第三次在匹兹堡,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获得提升,标志着新兴国家在全球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1947年10月20日至11月1日,张素我随父亲张治中访问台湾,此时,台湾光复不久,她在台湾的十日之行,最后一站见到了在幽禁中的张学良,目睹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落寞和无助。这是张治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私访张学良。  相似文献   

20.
记者:您已经不止一次来中国访问了,能否谈谈几次来华访问的感受? 西蒙年科: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够阐述一下我的感受。我第一次访华是在1999年,当时我也是作为乌共的领导人来访,10年间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变化,一个崭新的中国呈现在我的面前。10年中,中国领导人继续落实30年来所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这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