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小振 《世纪桥》2005,(10):24-25
在日本东京靖国神社,供奉着从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日军在历次战争中死亡的246.4万余名官兵,包括从“九·一八”事变至日本投降的14年抗战中,被中国抗日军民击毙的104名日军将帅。其中元帅1名,大将4名,中将37名,少将62名。这些将帅都是日本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元凶和罪魁祸首。他们的可耻下场充分说明,侵略者绝没有好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军民在14年抗战期间,共击毙日军高级将领29人,其中大将4人,中将21人,少将4人,名次如下。大将4人,其中2人死后由中将追晋大将(陆军大将)日本爱嫒县人。1925年晋升为陆军大将,曾任关东军司令官、日本陆军大臣、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出任日本驻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在王亚樵周密策划下,4月29日,白川义则在虹口公园为日本天皇裕仁庆祝生日的庆典上  相似文献   

3.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街制时共授元师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尔后,晋升中将2名、少将559名。到“文革”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军1613名。 在这1613名将军中,按将军们原籍所在的省份排列,前10位者如下:  相似文献   

4.
八方采风     
12位开国上将健在随着中国军队一代名将、原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的谢世,中国五十年代授予的57名开国上将目前还有12位。1955年9月,中国军队首批授衔时,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之后,晋升中将2名,少将560名,到1965年以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军1614名。1992年5月,聂荣臻作为最后一位元帅离开人世。在这之前,10位大将都已先行作古。元帅、大将相继离世后,上将便成为中国军队耀目的星座,人  相似文献   

5.
陈辉 《党史博览》2009,(12):26-29
骑兵出身的将军数量居开国将军榜第二 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共有1614名(包括以后补授、晋升的在内)什同将领被授了元帅和将军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  相似文献   

6.
白川义则,1867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189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并赴德国留学.次年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189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晋升为步兵大尉.1909年晋升为陆军大佐,调任步兵第三十四联队联队长.1911年6月,任关东军十一师团参谋长,入侵中国东北.1913年调任华中派遣部队司令官.其后,他先后晋升为陆军少将、中将,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校长、十一师团师团长、第一师团师团长、陆军省次官兼航空局长官、航空本部部长.1923年10月出任关东军司令官,再次入侵中国.1925年晋升陆军大将.1927年擢升陆军省大臣.1932年出任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指挥日军进占上海.当年5月26日因被刺伤势过重而毙命于中国.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代名将、原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的谢世,我国50年代授予的57名开国上将目前还剩下12位。 1955年9月,我国军队首批授衔时,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之后,晋升中将2名、少将560名,到1965年以前总共授少将以上军衔1614名。1992年5月,聂荣臻元帅作为最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保卫者。在长期的创立和保卫政权的革命及建设过程中,军队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和任务。军衔制是人民解放军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标志。1955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在创立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实践中资历辉煌、功勋卓著的解放军将领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相似文献   

9.
正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位于吉林省辽源市(原西安县),用来关押美、英等国高级将领和高级文职官员的场所。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这里先后关押了34名盟军高级将领,包括美国陆军的温莱特中将、帕克少将、爱德华·金少将、乔治·摩尔少将,英国陆军的珀西瓦尔中将,荷兰考尔中将。  相似文献   

10.
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军衔越高,在海91、留学过的人员所占的比例越大。开国元帅中的“海归”有5人,所占比例为50%;开国大将中的“海归”有3人,所占比例为30%: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中的“海归”人员所占比例依次递减。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的“海归”人们比较熟悉一些,而开国中将、少将里的“海归”相对不为人熟知。177名开国中将是开国将帅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10位各类“海归”人员。他们的名字是:刘少文、常乾坤、郭化若、唐延杰、庄田、赛福鼎·艾则孜、贺诚、钟赤兵、刘道生、方强。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岁月,他们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岩 《党史博览》2007,(11):30-34
1955年9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衔授勋典礼.此次授衔,全军有10名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1000名高级军官被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64万名中、初级军官被授予校、尉官军衔.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92,(11)
“无湘不成军”。历史上湖南人以骁勇善战、将帅多、统领多著称于世。在现代史上,我军第一次授衔时,10位元帅中湖南人占了3位,10位大将中占了6位,还有上将19位,中将45位,少将129位。由本刊编辑部编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湘籍将领》一书,展现了这些将军惊险、传奇的经历。过去曾有《将帅录》等一类书对部分将军予以介绍,像本书这样集中、详细、全面地记叙湘籍将领则还是第一次。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翔实、权威地展示湘籍将领生平事迹的著作。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将  相似文献   

13.
博览之窗     
健在的10位 开国上将 1955年9月至196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其间,授衔的元帅和将军的数目分别为: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将帅总数为1614名。 征途漫漫,岁月悠悠。40年过去,这些开国将帅大部分已离  相似文献   

14.
1955年至196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计有1614名高级军官被授衔将帅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9,(6)
“东南西北十八省,何方不睹湘军帜”,湖南以其大量的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的政治、军事人才,在现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在权威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一书中,据统计,该书共收有202名湖南籍将帅。其中元帅3人,大将6人,上将19人,中将45人,少将129人。这些将帅的地域分布情况如下表(表中为将军个数):  相似文献   

16.
正1955年首批授衔的1042名开国将领中,有9位将军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宝贵的眼睛。他们被尊作"独目将军",其中有1位上将,3位中将,5位少将。让我们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去追寻独目开国将军的人生传奇。周纯全上将:长征中右眼被弹片擦伤失明。彭德怀阵前点将,他到朝鲜前线管后勤,打造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文汇》2010,(10):59-62
在1955年至1964年期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者中,有21位山西籍开国将军曾经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上将1名,中将1名,少将19名。他们分别是:上将董其武,中将常乾坤,少将车敏樵、  相似文献   

18.
正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隆重举行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官军衔典礼。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宣读了国务院总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官军衔的命令。周恩来分别把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粟裕等在京的将官。当年典礼仪式的这种报道,点出了粟裕一个突出之处:他是人民解放军10位大将的首位,也是第一批1038名将官中的第一位。10位大将中,粟裕的资历、年龄应该排在中后部。1907年出生的粟裕比许光达年长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在解放军各大军区的军政主官岗位上,开国中将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据统计,在177位开国中将中,有41人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含大军区代司令员、专兼职政治委员),在开国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中绝对数量最多。任职百分比占开国中将数量的23.2%,这一比例在四类开国将军中,仅次于开国上将。  相似文献   

20.
1955年9月至196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其间,授元帅和将军衔的数目分别为: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将帅总数为1614名。 征途漫漫,岁月悠悠。40年过去,这些开国将帅大部分已离我们而去,如今仍然健在的开国上将仅有10位,他们是: 王平,现年88岁,湖北省阳新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