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的法律监督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御史制度,开始的御史只是记录历史的官员,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都有御史。国君置御史,见《史记·滑稽列传》:“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大夫置御史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期间法律史学研究概况 经过五年的努力,“九五”期间的法律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成果颇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研究进展及成果 1.中国法制史 法制通史方面。连续获得国家“七五”、“八五”规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的《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获得国家“七五”规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八五”重点出版项目的《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十一卷本),均于“九五”期间出版。法律史研究的这两大项目,吸引了全国众多的法律史教学和研究人员参与。这两部巨著对中国法律史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味的古案     
《江淮法治》2009,(16):32-32
中国人化“食”的历史上,曾有一桩因“味”而发生的古案。 元代阙撰写人的《馔史》(载《学海类编》),曾开列一张名单,把元代以前中国历史上善于烹调佳味的人、精于品味的人、以及侈奢追求美味等人,划成了7个类型。何曾和他的儿子何邵就被列为了32个“侈于味者”之列。  相似文献   

4.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0,(17):46-47
汉王朝统治中国时期,汉代西南部邻国中,夜郎国(在今贵州省)最大。某年,汉使者来访夜郎国,夜郎王竟然问使者:“是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汉使者愕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评道:“只知通道,故不知汉之广大。”“夜郎自大”遂成为妄自尊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顾颉刚的神话传说研究多数的时候是与其古史研究交织在一起的。1923年,在胡适主持的《努力》增刊《读书杂志》上,围绕顾氏:层累地的中国古史观,曾发生过一场热烈讨论,这场讨论也标志着疑古思潮为主的中国新史学的全面登场。同时,顾氏本人对神话传说的根本观点与方法也表露无遗。站在今天来回顾这程历史,有许多值得领受与检讨地方,在方法论层面上意义无。这对于今天的史学与神话学研究,尤有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鉴定》(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迎来了10周岁的生日。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非常短暂,但是我们共同经历的这10年,恰遇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变革、制度重构的时代,也是证据法学与证据科学成为法学研究的显学时期。《中国司法鉴定》的成长完全超越“Forensic Sciences”……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完全地道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胡君 《法治研究》2008,(9):12-14
“人本”或“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早年法学思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法哲学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称《巴黎手稿》)一书中,马克思集中对异化与私有制度进行了一种历史辩证法的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关于“人类自由”与“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解读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证据科学》2013,(6):724-730
本文就《人体损伤程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立法本意、“重伤一级”与残疾等级的对应关系、标准框架、标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内容,予以解读。本文作者认为,(1)《标准》满足了司法审判中对“严重残疾”予以医学界定的需求,其中的“重伤一级”即是对“严重残疾”的明确界定。(2)对比分析显示:“重伤一级”的24个条款中,有23个属“严重残疾”状态,其残疾等级分属“1-4级”。(3)《标准》延续了原重伤、轻伤标准的鉴定原则不变,并修订大量条款,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4)《标准》大量吸纳了国际上ICF、GEPI等残疾分类的新理念,更具有进步性。当然,研究显示,标准亦存在一些技术问题:(1)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技术标准的形式要件要求;(2)标准条款之间有不平衡、不严谨的现象;等等。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对《标准》条款的解读、争议、规制,将是中国法医临床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狱学刊》2010,(1):87-87
俞吾金在2009年第4期《探索与争鸣》上著文《传统性善论中的不合理因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四种代表性的人性理论:1.“人性无善无恶论”(告子);2.“人性有善有恶论”(世硕);3.“人性本善论”(子思、孟子);4.“人性本恶论”(荀子)。经过反复争论,“人性本善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取得了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读了武树臣先生《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判》(以下简称《武文》)①,受益匪浅。文中许多观点和提法,似仍可作进一步商榷。一、关于法家的“法治”问题拙作《法家的“法治”及其法律思想批判》(以下简称《杨文》)提出法家的“法治”不能称作“法治”,是建立在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法治”的概念立场比较之上,正如《武文》所论述的亚里士多德给“法治”所下的定义,并由此形成的西方传统的“法治”观念。随着近代西学的东渐,这一“法治”观念已逐渐为中国学界所普遍接受。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主要在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省中,这一观点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论文有奖征文获奖名单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六篇,奖金:6000元/篇)韩世远:《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载于《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刘作翔、肖周录:《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载于《中国法学》1995年第2...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景帝、武帝时人,约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86年。历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勤学好问,善于著述。他在充分掌握国家文献和民间资料的基础上,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史———史学巨著《史记》。《史记》虽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包含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尤其是对司马迁德教与政刑的思想的分析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司马迁认为,在治国理民当中,礼乐仁义等德教与法令刑罚等政刑相比,不能不占首要地位。他说,孔子曾指出: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继《<史记>体例平议》(上)之后,选择了若干具有典型意义,且颇有争议的篇目作了具体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太史公撰《史记》的本旨,在于通古今之变。本纪、世家、列传三类人物传记在体例上的安排各有其标准、要求,与名号无关,也与作者的褒贬倾向无关。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民政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工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工委:为切实推进“十一五”期间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制定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隔行不隔理     
陈平原先生的《学术视野中的“关键间”(下)》和葛兆光先生的《本无畛域——从(我之小史)说到资料的解读》都发表在今年《读书》的第五期上。陈先生主张通过辨析“新言语”之输入,来探究“新思想之输入”。他认为,以“文学观念的演进为巾心来构建批评史的研究框架”.“与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之提倡‘历史演进法’有关”.“也是擅长考据的清儒之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16.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澳门基金会于1996年开始合作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法律比较研究项目”,经过3年努力,该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由顾肖荣、吴志良、费成康主编、法学研究所16位法学专家、学者撰写的一套12本《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法律法规比较丛书》已分别由澳门基金会和福建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其中包括:《劳动法比较研究》(顾肖荣,杨鹏飞),《债法比较研究》(赵炳霖,乐嘉庆)《继承法比较研究》(侯放),《婚姻法比较研究》(林荫茂),《金融法比较研究》(张国炎),…  相似文献   

17.
崔齐东(以下简称“崔”):听说你于1995年在《中国法学》发表了《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一文,从而引发了一场论战。你是否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陈桢(以下简称“陈”):这不是我挑起的,我那篇文章恰巧是Z教授《...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1年12月21日起公布施行。为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解释》的内容,笔者将《解释》起草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及对部分条款的理解与适用问题作一介绍。一、对《婚姻法》“家庭暴力”、“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问题的理解(一)对《婚姻法》禁止家庭暴力中“家庭暴力”问题的理解《婚姻法》及《解释》中规定的家庭暴力问题与人们正在研究的反对家庭暴力运动中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是不一致的。具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对暴…  相似文献   

19.
《中图法》法律文献分类体系刍议刘刚王燕荣《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法律文献分类体系虽几经修订,并被广泛应用,但就其科学性而言,仍存有不少问题与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法律”与“政治”并列为“D”基本大类似有不妥基本大类类目是整个分...  相似文献   

20.
内地与香港的区际法律冲突及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地与香港的区际法律冲突的产生 依照内地与香港的现实与历史条件,运用“一国两制”方针来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能否在香港按“一国两制”的原则,建立有别于内地法律制度的独立的香港法律制度,将直接决定“一国两制”的成败。香港现行的法律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基本不变的原有法律,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新法律构成。虽然《基本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但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方针和香港问题的特殊性《基本法》中原则和制度与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