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是指由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医患之间的纠纷,依据纠纷事实和社会规范,运用民间调解机制进行劝解,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化解医患矛盾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相比,具有一系列的特征和显著的制度优势;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施行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对我国具有启示性的作用;我国部分地区推行第三方调解机制形成的五种典型模式,对我国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议起草和制定统一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法》,确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基本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构建以第三方调解机制为主,以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为辅,以诉讼解决为最终保障的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体系。  相似文献   

2.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弥补了传统医疗纠纷解决方式的缺陷,是当前化解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南昌地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自2012年12月26日开始实施,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协调模式、规范办事程序和创新人才机制,在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一模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完善南昌地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与其他解决途径的衔接机制;建立医疗纠纷保险赔付机制和慈善救助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障经费来源;加大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医患协商、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调解、法院诉讼、人民调解和仲裁等第三方介入调解是中国医疗纠纷解决的主要模式。为有效解决医疗纠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中国应当构建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医疗纠纷从以诉讼为重心向调解、仲裁等非诉机制引导,在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基础上,加强和解机制、调解机制和仲裁机制与诉讼机制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医疗纠纷是当前阻碍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社会问题。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是通过引导医患双方平等自愿调解纠纷,推动医疗纠纷非诉解决的一种途径。目前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存在诸多制度性问题,必须通过"去行政化"改革,理顺运行机制,提高调解供给侧保障能力,提升调解公信力,更好地为医患双方服务。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和解与调解的分野在于有无第三方参与纠纷的解决,但事实上和解与调解是出于同一个基本原理,即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在纠纷解决的机制中,和解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调解、诉讼和仲裁都是在第三方参与下解决纠纷的方式,但是其中都蕴含着和解的契机。虽然从原理上讲和解似乎只是纠纷当事人之间直接交涉的结果,但是直接赋予其法律上独立的地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医疗纠纷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从民事诉讼的角度看,在各种专业类纠纷中,医疗纠纷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当事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同时,受制于我国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国情,患者不得不依附于医疗结构,形成事实上的地位不平等。这就为解决医疗纠纷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实践证明,"诉调对接"作为诉讼与调解的过渡阶段,在人员构成、调解形式、成本核算、制度设计以及加快诉讼进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在解决医疗纠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发挥前所未有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患纠纷第三方解决机制成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纠纷领域,民事诉讼是目前解决医患纠纷的最终途径。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需要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建立一个公正的外部机制——第三方解决机制来处理医患纠纷已是呼之欲出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一般意义上纠纷解决中的先行调解应当包含三重含义,即作为诉讼调解意义上的先行调解、作为非诉讼调解意义上的先行调解、作为诉讼调解与非诉讼调解相交错意义上的先行调解.《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的先行调解属于第三种意义上的先行调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医疗纠纷案件逐年增加,人民调解因具有独立性、专业性、高效性而被广泛运用于解决医疗纠纷案件中。实践中,医疗纠纷的焦点在于医疗行为的过错及过错程度认定、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的争议、鉴定意见应否采信等问题。应通过医疗鉴定先行、全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以“人”为中心进行调解、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员专业素质等措施来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0.
调解是现代社会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医患双方之间纠纷和矛盾比较突出,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在医疗纠纷化解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随着2018年《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出台,各界更加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以期更好地促进医患和谐。通过研究医疗纠纷的成因背景,探讨人民调解制度化解医疗纠纷的优势,揭示人民调解制度在当前发展的机遇与困境,更好地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组织冲突是组织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使用协商、谈判、合作等途径后,组织冲突的双方还陷入僵局时,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第三方权威自身所具有的威慑力、中立性、公信力等特性使其介入组织冲突成为一种可能,而组织冲突自身发展的程度客观上也为第三方权威的介入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此外,调解和仲裁是第三方权威可以加以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WTO争端解决程序规则规定,对于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的争议,WTO成员可以作为第三方参与该案的审理。本文结合DSU有关第三方的规定,对第三方与其他相关概念做了辨析。其次,本文对第三方参与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其规定之不足。最后,本文对第三方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刑事调解制度是指在刑事案件中通过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并经过充当中立的第三者的调解,促进当事方的沟通与交流,并确定犯罪发生后的解决方案。刑事调解具有自愿性、第三方的中立性、处理纠纷的灵活性、契约性等等。为真正实现刑事调解的制定目的,对过失犯罪案件、轻微伤害案件,初犯、认罪态度较好、社会危害性不大的且肇事方作有罪供述的,法定刑在三年以下的普通刑事案件案件以及刑事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4.
议·离婚     
关于新修定的婚姻家庭法中规定的“分居三年”和“有过错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赔偿”之离婚条件问题 离婚,是夫妻通过法律手续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我国在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第四章第25条中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明确把感情是否已破裂作为离婚的条件,从而指出了离与不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WTO争端解决机制和ICSID为代表的第三方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都面临着改革的需求。尽管贸易争端与投资争端存在差异,但其均可在第三方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视域下展开研究。从争端解决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看,第三方的介入是争端解决的必然规律。但在长期的发展中第三方也产生偏离并引发诸多问题,进而在大国的异动和主权的膨胀中受到限制。从大变局下国际经贸秩序调整看,第三方争端解决机制仍具有价值。其需要在顺应国际法结构变化中有效平衡公正与效率,在国际经贸秩序调整中关照各国主权,在坚持规则导向的基础上推动国际法治。这既是保证第三方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生存发展并回归制度本位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一带一路”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16.
冷战之后,第三方频繁介入国内武装冲突解决之中。第三方可以通过斡旋、调停、经济制裁、武器禁运和"建设和平"等方式改变冲突方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帮助其解决冲突。但是在国内武装冲突的解决中,第三方介入作为外部因素,也存在着局限,不应该夸大第三方介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R市作为G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首批试点区域,初步形成了单方治理和连片治理相结合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局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局面和效果的产生得益于R市政府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活动中定位清晰和职责明确,以及积极采取经济刺激手段推动第三方治理。R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也面临诸如第三方机构法律规范不明确、全过程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通过修正G省地方性法规引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通过部门规章明确各方定位及法律责任,以及引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历来是刑事审判的难点。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立案审查不细不严;强制措施运用不当;证人出庭作证少;法官对当庭认证环节把握不好;随意调解,重调轻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对策予以解决:第一,做好立案前的审查把关;第二,正确运用强制措施;第三,依法贯彻证人当庭作证制度;第四,正确把握当庭认证;第五,正确、灵活运用调解、判决及撒诉方式处理案件。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三周年。海南省按照司法部、卫生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采取"政府搭台、各方参与,全省统保、市场运作,专业调解、调赔结合"的模式,探索建立了海南特色的新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先后得到国务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拖延支付劳动报酬的处理,在公权救济方面存在着"一调解一仲裁二审判"的模式。但由于我国相应机构独立性不强、专业性不强等问题的存在,易造成对劳动者、雇主和社会、国家的危害。因此,应参照域外先进经验,从增设由第三方中立机构组成的调解仲裁机构,保证参与人员的专业性和中立性,降低对审判环节的政策影响等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