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生发出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制度。以家伦理为基点定义的个人,其身份具有等级性的制度化差异,个人责任(或义务)和荣誉观念仅限于在家(或家族)之内,个人的意义消解在家族里。己/人结构的社会格局,是家族伦理的外化推演。儒家反公共性的伦理本位,致使公共精神极度匮乏。它不是一套合理的公共哲学,难以培育出发达的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2.
周建华 《求索》2005,(3):133-134,108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仅要加强法制建设,而且要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伦理文化构建问题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伦理文化效力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伦理文化效力实现的逻辑前提与客观前提;最后指出伦理文化建构应择取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3.
伦理秩序有底线的、正常的和美好的三个层次,其中底线伦理秩序基础脆弱,处于有序与无序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社会成员挑战道德底线而使社会陷入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伦理秩序,但也只是达到了底线的层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且难以通过既定的构建方式消除。导致这种挑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致富心切、政策过度激励致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未能得到有效扼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应对当前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适当调整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思路;需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政策激励的调整,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追求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坚守底线伦理,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严防整个社会生活的市场化和资本化;需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要求,构建对人们既能起到规范作用又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4.
家庭伦理精神是整个家庭伦理的核心,它决定着家庭伦理规范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精神是家庭本位,一切以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庭利益。个性自由被扼杀,个人价值被消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格独立和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伦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观将发展从传统的域内、代内观念延展到域际、代际观念,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因而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伦理体系的支持。拓展人际伦理、接纳环境伦理是可持续发展伦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家族企业伦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是一种以家系族缘为基础而产生的企业。大量家族企业的存在是任何经济结构中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家族企业经营模式中 ,调节家庭或家族的伦理规范被延伸到企业当中。传统家庭伦理中的孝道观念、血缘相亲和家族主义思想 ,对家族企业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家族企业有必要冲破传统的家族企业伦理关系、建立起新型的伦理秩序 ,担负起义不容辞的社会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7.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8.
何良安 《湖湘论坛》2001,14(5):82-83
制度伦理是相对于德性伦理而言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经济结构上是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过程,从伦理道德上讲则是一个由德性伦理为主向制度伦理为主的转化过程。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未完成时期,各种新旧伦理观念相互冲突,善恶界限模糊,当来自宗教伦理及传统的德性伦理等方面的约束减弱,信仰危机日益加深,个人陷入精神的焦虑的情形下,在社会伦理的调适方面,更加注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现实的伦理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趋势。 一 制度伦理有两方面的含义。制度伦理的第一层含义是指制度中的伦理即存在于社会基本…  相似文献   

9.
论公益广告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琴 《前沿》2006,(11):136-138
公益广告是传播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观念的广告传播活动。公益广告倡导合理的伦理秩序,传播文明伦理精神,明确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公益广告对于引导公众态度、规范公众社会行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诚信危机,缘于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生存状态、社会交往方式以及价值追求的重大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机制的局限性。如何面对厚重的伦理传统与市场经济的紧张关系,塑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精神,韦伯的研究无疑给予了深刻的启示:立足传统,并进行创造性的重构,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伦理动力。这主要包括崇高的伦理价值目标的引导、经济个体的活力的激发以及增强经济组织的凝聚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李春秋 《桂海论丛》2010,25(2):34-39
中国区域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涌现的区域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新伦理观念的生长点,具有独特的伦理价值;区域经济亦需要新伦理观念的支撑;在经济伦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经济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经纬 《思想战线》2004,30(5):16-20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中国20世纪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经济伦理问题的理论反映。它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以市场经济为平台,以伦理为价值导向,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义利统一为原则,其核心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发展观和公平观。它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源于改革开放,又指导改革开放,为新世纪中国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彦惠 《桂海论丛》2004,20(3):86-8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我国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自身具有一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特性。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必须对市场经济伦理制度作出正确的道德价值追寻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陈玉光 《桂海论丛》2002,18(4):38-40
信用危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陷阱,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期道德上的缺位、信用观念的弱化和信用体系的残缺、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及我们对各种严重失信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所造成的.欲使中国经济走出信用危机的陷阱,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二要加强对企业或法人经济行为的道德监察和监督;三要尽快建立起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四要健全立法,严肃执法,强化对各种经济败德行为的经济和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推进,势必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并将改变现存的经济格局。作为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的伦理道德,总要反映和维护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伦理道德的变化,因此科学发展观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从伦理学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彰显了人的目的性和主体作用;(二)追求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公平的伦理精神;(三)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四)突出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的重要手段,它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和对市场经济行为进行规制的过程中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济法和经济学 的研究领域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侧重、 法律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相关知识 来探讨经济法的问题,是近年来理论 和实践中新兴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将 经济和法律有机结合起来,以经济法 和市场经济的互动关系为研究进路、 探讨经济法的作用,使经济法更加深 入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本文旨在运用 法律经济学的方法对经济法存在的必 要性及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经济法的改革新 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人格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形态,其存在和运行需要有相应的道德前提。在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道德的个体独立性、平等性、互利性构成了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人格前提。  相似文献   

18.
李春 《桂海论丛》2006,22(6):38-40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的竞争包含道德的竞争,道德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企业道德建设,以提升自己的道德竞争力。道德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核心价值,企业必须像珍惜生命一样来珍惜企业信誉;必须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必须担待社会责任;而企业领导者的道德形象在企业道德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溯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政治标准的认识历程 ,分析了政治标准的变迁及其与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互动关系 ,并着重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探讨新的政治标准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解雇保护制度是劳动合同法基于权利倾斜性配置理论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雇保护制度体现了深度的权利倾斜性配置,但是这种深度的权利倾斜性配置必须考虑到劳动者和用工者之间的利益和力量衡平,必须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以从根本上兼顾社会正义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