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年老党的沉浮印度国民大会党(以下简称国大党)创建于1885年12月,1947年印度独立后,国大党因在印度独立国家的发展历程上书写了不朽的功勋,而理所当然地成为执政党,著名政治家尼赫鲁出面组阁,并出任首位政府总理。其后,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和外孙拉吉夫·甘地曾先后担任国大党的领导人并出任政府总理。在印度独立后的前50年时间里,除1977年3月—1980年1月和1989年12月—1991年6月外,国大党一直处于执政地位。毫无疑问,国大党是整个20世纪印度政坛上最有影响、最具实力的政党。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之后,国大党内部人心涣散,民众…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老党的沉浮 印度国民大会党(以下简称国大党)创建于1885年12月,1947年印度独立后,国大党因在印度独立国家的发展历程上书写了不朽的功勋,而理所当然地成为执政党,著名政治家尼赫鲁出面组阁,并出任首位政府总理.其后,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和外孙拉吉夫·甘地曾先后担任国大党的领导人并出任政府总理.在印度独立后的前50年时间里,除1977年3月-1980年1月和1989年12月-1991年6月外,国大党一直处于执政地位.毫无疑问,国大党是整个20世纪印度政坛上最有影响、最具实力的政党.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之后,国大党内部人心涣散,民众支持率大幅下降,百年老党江河日下,在1996年的大选中失败,成为在野党.  相似文献   

3.
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究竟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根本对立。 1 宣称两种制度将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制度”,是“趋同论”的要旨之所在。 西方学者将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说成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划分,“趋同论”企图论证两种制度在一切领域出现“趋同”的不可避免性:在经济领域,“趋同论”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本  相似文献   

4.
我们突破了什么?苏戎安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已成为全党共识,写进了十四大报告和党章。可是近年来我们的某些理论宣传中也流行着另外一种说法,宣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突破”、“对...  相似文献   

5.
道德建设需纠正单纯工具性的观念吴晓明(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我们的实践纲领,它开辟了社会生活发展的新前景。犹如人们一再提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样,如果没有道德方面的建设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精神的“社会立法”,不仅...  相似文献   

6.
50年前 ,印度国父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 :“印度……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要么就销声匿迹 ,中间地位不能吸引我。”有着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政党印度人民党 (BJP)取代国大党上台执政后 ,继续着大国梦 ,对内对外的政策大胆而有突破。以强烈的教派主义起家印度人民党在印度政坛崛起 ,最大程度上可归结于它的鲜明而激进的教派主义特色 ,归结于它的“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的印度教主义 ,归结于它建立一个印度教强国的政治目标。BJP前身是 1 95 1年成立的人民同盟 ,它得到北方高级种姓和城市中产阶级的支持 ;…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发展历程。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次升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陈云文选》(一九五六——一九八五年)出版了。这本《文选》反映了我国自一九五六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经济发展的曲折过程。《文选》的前一部分,从一九五六年九月至一九六二年三月,主要是为克服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错误(一九五六年的小冒进和一九五八年的大冒进)及其严重后果而作的。《文选》根据我国国情,阐述了我国将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经济原理。《文选》的后一部分,从一九七七年三月至一九八五年九月,这是我们党在粉碎“四人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一新的历史时期。《文选》记录了陈云同志为克服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和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即使社会物质文明水平再高 ,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此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式把“精神文明”的问题提了出来 ,党的十五大更是把“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又一次提了出来。这足以说明 ,“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及前途的重大问题。然而从整体上看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 ,一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并没有像经济建设那样令人欣喜 ,党中央长期强调要解…  相似文献   

10.
韦开翔 《传承》2006,(6):111-1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民经济连续三年以高于9%的速度稳健增长,2005年全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建设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触动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也使许多社会矛盾问题凸现出来,成为与经济繁荣不和谐的社会因素。如何调和日益发展的经济与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马列主义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我们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政策时代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1.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及其消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我国在持续获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追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这一宣称是十分重  相似文献   

12.
张晓敏 《前进》2005,(6):4-6
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逐步深化、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一、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的演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建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  相似文献   

13.
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匈牙利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九七五年召开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充分研究和详细分析了这些变化。在此基础上,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党的行动纲领。纲领着重指出:“今后的十五至二十年当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进步,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更加接近我们选定的历史目标——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大”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14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再次阐发了这一重要论断,使之成为全党的共识。这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具有重大意义。改革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在全党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及其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它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未被充分认识的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曾正确指出,无产阶级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统治,只有通过革命,“革命是历史前进的  相似文献   

15.
李洪志在宣扬“法轮大法”的歪理邪说时,抛出了一个“政府无用论”,宣称哪个政府也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只有“法轮大法”才是“拯救”人类社会的“唯一大法”。对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一、鼓吹“政府无用论”的目的是夺取权力李洪志宣称:“现在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哪个政府也  相似文献   

16.
做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体现了对我们党的历史使命的新认识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放在人类文明的大视野中去看 ,“文化”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 ,又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先进文化 ,简言之 ,就是一个民族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精神价值体系和社会生活方式。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和世界发展的潮流相一致的。我们的目标 ,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以 ,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7.
1956年菏泽地区在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时期。但是发生在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却使我国的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这一失误有它的由来。毛泽东发动大跃进时说:“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得到解放。”从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的主观动机出发,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  相似文献   

18.
一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系统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关键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一直主张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应该制定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使执政党的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1975年,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党政日常工作时,冒着触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条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失业,这个人们讳莫如深不敢面对的问题,终于摆在了我们面前。多年来,我们把失业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失业。其实,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目前,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失业的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长期以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有人说,既然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同时就选择了失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正视失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把失业所带来的负效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朱力 《群众》2011,(3):65-66
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的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