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战云密布的西安两人相见恨晚 1937年2月4日,周恩来在战云密布的西安,会见了冲破重重阻力,从绥远前线赶来采访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 “你在红军长征路上写的文章,我们沿途都看到了。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的名字都很熟悉。你跟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周恩来握着  相似文献   

2.
正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义赴西北进行新闻考察与采访。他以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历尽艰辛,追踪采访红军长征,迅速、及时地向世人报道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消息。范长江部分通讯此后汇辑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在一年多时间内连出9版,风行全国。范长江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三个第一":他是在国内报纸上公  相似文献   

3.
1964年由中央档案馆影印出版的《红色中华》(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第241期至第324期(1935.11.25-1937.1.25),其中第250期第3版,由于刻版者把本应是“1937年1月16日”《红色中华》第323期第3版的年份“1937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以一本《大众哲学》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37年,他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亲切地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5.
赵景文 《学习导报》2011,(11):62-63
在1993年版的《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中,收录了毛泽东同志写于1937年10月10日的《给雷经天的信》。这是毛泽东就处置当时轰动一时的“黄克功事件”而写给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亲笔信。  相似文献   

6.
1.“益国利民”①1953年6月1日,胡志明用C.B.笔名在越南《人民报》发《益国利民》一文,赞扬富寿省春辉乡干部和群众正确执行政府关于增产节约政策,而成为一个模范乡。2.“杀人不眨眼”②1953年7月21日,胡志明用C.B.笔名在越南《人民报》发表《凶狠地主》一文。文章说:“有人对地主杀人不眨眼还有疑惑,请看以下事实。”文章列举了越南一些地主杀害农民的事例。3.“马到成功”③1954年3月21日,胡志明用C.B.笔名在越南《人民报》发表《美国蛇》的文章,评论越南抗法战争形势和法、美之间的矛盾。文章说:“按阴历,1953年是巳年,即属蛇。难怪这…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是毛泽东发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70周年.据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记载:毛泽东于1937年5至8月讲授《辩证法唯物论》,每周两次,每次4小时,历时3个月.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是继首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后,首位进入延安的中国记者。1937年2月9日晚,毛泽东在延安与范长江彻底长谈,还于一年后亲笔写信,感谢范长江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贡献。1970年10月23日,河南确山县"五七干校"的监管人员在一口井中发现了范长江的尸体,一代新闻巨子61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的前夜,邓小平与贺彪的亲家渊源才浮现出来。那是在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即毛毛)撰写《我的感情流水账》(即后来结集出版的《我的父亲邓小平在“文革”岁月》)期间,笔者因参与策划,曾与人一同到北京的一家餐厅与毛毛见面。她主要想听听在刊物上连载第一部分之后的反应。见面后,毛毛从笔者的口音中听出本人的籍贯方位,她问:“你是湖北人?”笔者说出了自己湖北的出生地。她说了一句:“你同我老公老家很近。”谈话结束后,毛毛又问:“你住哪?”当笔者告诉她自己住在北京西区的一处部队大院时,毛毛又说了一句:“你与我公公、婆婆的家很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14日刊登鲁欢的《哲学新形态:路在何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德顺答客问》。李德顺在文中说,前苏联教科书的哲学体系在整体上并未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和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21世纪中国版”正在酝酿和形成之中。文章认为,前苏联教科书的哲学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世界观和历史观相分列的方式规定了自身框架,并且不正确地认为这“两个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香港海外主要通过自己创办或派人进入其它新闻机构来进行新闻宣传.这些新闻机构主要有:国际新闻供应社:1937年9月18日成立于上海,由胡愈之创办.主要向海外华侨报刊供稿.同年11月迁往香港,由恽逸群负责.该社1939年2月与国际新闻社合并.国际新闻社:1938年10月20日成立于长沙,不久迁往桂林.由胡愈之、范长江创办,该社最初为国民政府军委会国际宣传处服务,向该处发稿.不久,两者中止关系,该社自立.1939年2月与国际新闻供应社合并,仍称本名.社长刘尊棋,副社长范长江,总编辑黄药眠,经理黎澍,秘书长邵宗汉.设有重庆、香港分社,分别由于友、恽逸群负责.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下令该社停止活动.其香港分社一直活动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曾办有英文刊物《远东公报》.陈翰笙主编.还办有面向海外华侨的《祖国通讯》、《国新通讯》.海内外共有150多家报纸采用该社稿件.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笔者在南京图书馆查阅抗战时期的报纸时,看到1937年6月9日的《新中华报》第三版的一篇报道:"最高法院公审许世友等拖枪逃跑案",详细报道了公审时的情景、许世友在法庭上的供述以及从轻判处的原因和结果。许世友一气之下密谋出走1937年3月23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延安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张国焘等56人。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3.
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不少研究者似乎很自然地批评当时未能采纳毛泽东所提的两次正确建议,《江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2期登载了温锐、周声柱的文章,考证了关于毛泽东在“福建事变”期间提出“间接配合”十九路军作战的战略性建议的史实(《福建党史月刊》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共产党前领导人威廉·福斯特曾指出:“在30年代日本进犯和蹂躏中国时期,党竭力反对罗斯福输送废铁和其他军需品到日本去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曾于1937年分别致函美国共产党,对这种支持表示感谢。”(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11月版,第450页)译者在阅读白劳德所著的《人民阵线》一书时找到了这三封信。白劳德于1934~1944年担任美共总书记,他于1927~1928年作为泛太平洋工会书记处书记在中国工作过两年,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革命的文章。毛泽东在1945年7月29日《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中…  相似文献   

15.
我作为《党政干部论坛》的一名忠实读者.已将你刊在第3期上刊登的问卷调查详细填写后寄去.这几天,细细思考,言犹未尽.党政干部在某一个时期关心什么事,爱看什么文章.你们心中有数.只有摸准这个底,“论坛”才会拥有广泛、稳定的读者,收到最佳宣传效果.即变“我编你读”为“你读我编”.我衷心地祝愿《党政干部论坛》越办越好!编辑们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学写文章男青年:“作家先生,我想向您学习写作能够吸引青年女性的文章。”作家:“好吧,我就来教你怎样写征婚启事。”配套书籍大李到书店买书,他对店员说:“我要买《如何在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那本书。”店员很  相似文献   

17.
1997年9月4日《文摘报》第五版刊载一则摘自《工人日报》1997年8月29日的《中国报头书法的艺术魅力》的文章.文章第二节说:“报头大都为名人所题,一个报头就是一幅精美的书法艺术作品,如周恩来所题的《参考消息》,……”其实,《参考消息》的报头并非周恩来所题.笔者手头收藏有一张剪自于1992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的资料卡片.卡片上的文章题目叫《参考消息报头的由来》,署名为“参考消息编辑部”.该文说:“《参考消息》报头的四个字是从鲁迅的手迹中集成的.”有关文章如下:“1956年12月,《参考消息》筹备改版,确定从1957年3月1日起正式扩大发行.筹备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是设计报头,是请人题写呢还是从名人手迹中选拼?有关同志作了各种设想,最后决定从鲁迅手迹中选集.‘考’、‘消’、‘息” 三个字很快就找到了,唯独‘参’字难觅.后来终于在鲁迅的一封书信手稿中所提到的一个人名里找到  相似文献   

18.
公安部于1991年作出《关于对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王实味于1937年奔赴延安,从事马列著作翻译和评论及杂文写作,在延安整风期间,曾发表一组总题为《野百合花》的杂文.1942年,被错加上三个罪名:“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反党五人集团成员”,后又遭错误处决.  相似文献   

19.
算命的说15岁的王唯真只能活到30岁,而他却很高兴:如果自己能活到30岁,准能看到抗战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我就跟父亲说我要去参加抗日战争。当时父亲说,不是不让你去,你太小。我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他说,你14岁算什么“匹夫”,18岁才算“匹夫”。到你18岁了,我带  相似文献   

20.
近日,拜读了张太原教授的新著《〈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以下简称“该论著”),该论著以《独立评论》(1932年—1937年)为样板,紧扣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由社会边缘努力向中心复归的思想动向,对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