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女性群体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巢小丽 《求索》2005,(7):60-62
个体和谐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和谐社会也对人的和谐提出要求,从社会性别角度来说自然要求女性的和谐发展。但当前中国女性发展现状与和谐社会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并将制约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如何推进女性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女性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女性群体作用是建构和谐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推进性别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才能为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奠定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构建包括两性在内的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中,女性NGO在其中所担当的社会性别平等的倡导、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补给、志愿服务的智力与资源供给、女性政治权力参与的表达、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媒介以及女性现代精神生活的引导等方面的角色,对推动两性发展,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中和谐性别关系的构建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从实践上看,我国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性别诉求,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女性人才是人才资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育是以人的身体、能力和精神的和谐发展或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也是人类争取自我完善,进而成 为人类自身的主人的美好理想的最终目标。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实 现的途径。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没有和谐教育,就难有成功的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难以有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没有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建欣 《前进》2008,(2):22-23,51
党的十七大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作为大会的主题。省委召开和谐山西建设推进会,就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和全面安排。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我们忻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红 《湖湘论坛》2005,18(2):91-92
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女性施展才能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给广大女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但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比 ,我国女性整体素质的不适应性非常突出。因此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努力提高女性素质 ,而这既需要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 ,也需要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重要“细胞”,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和谐发展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9.
张海涛 《协商论坛》2007,(11):54-55
和谐,是人类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建设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构建和谐的家庭和工作环境,它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女性又是家庭和谐的骨  相似文献   

10.
冯丽 《前沿》2006,(7):21-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现行政党制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现行政党制度。完善我国现行政党制度的措施有:完善参加政权、政治协商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辩证统一的.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协调、百姓收入差距犬、体制创新滞后、社会事业发展失衡等综合矛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并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互动互补的辩证关系,标志着中国进入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学生公民素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信仰素质是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灵魂,提升信仰素质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引导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提升信仰素质的基本路径是:学习与理解相结合——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旨和灵魂;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总体目标。显然,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氛围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自然、个人等诸因素与社会的和谐。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  相似文献   

15.
张义平 《前进》2007,(1):49-5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联系太原铁路局的实际,我们感到,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认真审视企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社会对企业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企业推动社会和谐的实现途径,把和谐企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承担起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发展是和谐之本。紧紧抓住发展的第一要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确保运输增量,以跨越式发展促和谐。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节约资源、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必须强化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这是实现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从构建和谐社会看我国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七大又进一步将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并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志刚  胡佳 《前沿》2006,(5):212-2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构想,也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目标体系。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的第三方力量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发挥着重要的协调、辅助和补充功能,其发展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但是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内部不和谐、外部不和谐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组织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通过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本文提出,和谐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拓展,因而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走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与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双重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和谐社会,寻求社会结合的最佳方式,是人类永恒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因而也就构成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本文从唯物史观出发,对和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矛盾表征为和谐与发展的双重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