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司法化"范畴的出现给学界带来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宪法司法化无疑将丰富我国宪法理论,扩大宪法解释,推动宪法实施;另一方认为,宪法司法化与我国的基本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冲突。文章认为,要明确对宪法司法化的二元理解。宪法司法化是在宪法实施之下的范畴,它可以分为违宪审查和宪法私法化两个层面。确认宪法司法化是我国宪法实施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遵循宪法司法化的本土内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最高人民法院来分别行使宪法司法化中的违宪审查制度和宪法私法化即宪法诉讼职能。  相似文献   

2.
近来 ,最高人民法院就一起民事案件作出的司法解释引发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讨论。宪法司法化起源于美国 ,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宪法司法化的产生并非偶然 ,它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在我国形成了宪法不能作为裁判直接依据的司法惯例。此次司法解释为我国实行宪法司法化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过 ,在我国法制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 ,实行宪法司法化并非一蹴而就 ,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3.
宪法司法化一直存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宪法司法化是从宪法走向宪政的必由之路。没有司法化,宪法只停留在纯粹的理论层面,就不能成为完全意义的法,国家就不可能实现宪政。从当前各国的宪政实践看,宪法司法化的观念也逐步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这些国家都建立了诉讼的机构和程序,对宪法进行司法适用。目前宪法司法化在我国存在着许多的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高人民法院在对有关宪法司法化的司法解释存废之间的艰难抉择中选择了后者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4.
“齐玉苓案”引发了法学界对宪法司法化问题的大讨论,本文试图对宪法司法化的概念进行厘定,使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宪法司法化的若干法律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从法律层面来分析宪法司法化的几个法律条件.要想宪法司法化,首先必须转变错误的传统宪法观念,确立一种正确的、与宪法司法化相适应的宪法观念;其次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宪法文本,使它成为一部适应诉讼的宪法;再次必须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并具有现代司法理念的宪法司法机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宪法司法化的内涵做了深入分析,对其存在的必要性加以论述,立足于中国宪法司法化的现状,从中找出原因,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解决思路,以期能在中国尽早实现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7.
齐玉苓一案引发了宪法学界对于宪法司法化的大讨论 ,按照普遍的共识 ,宪法司法化昭示着宪法的司法适用 ,是指具体法律没有相关规定时直接援引宪法进行断案。这一概念如果是民法和行政法出现缺位时是可以适用的 ,但如果刑法对某一行为没有相关罪名 ,由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存在 ,致使宪法不能适用到刑法领域。  相似文献   

8.
宪法司法化是当代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 ,宪法还没有进入司法程序。为了强化宪法的法律效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并在司法实践中弥补普通法律规范的缺陷 ,全方位调节各种法律关系 ,我国应尽快实行宪法司法化。为此 ,有必要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宪法法庭 ,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宪法至今未被司法机关适用 ,这已成为法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究其原因 ,不仅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宪法章程化纲领化政治化的影响 ,还受苏联宪法理论和宪政模式的影响 ,同时与我国宪法理论研究滞后 ,以及司法机关长期形成的司法惯例有密切联系。时至今日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以及司法机关审理案件都要求宪法应当被司法机关适用 ,可见司法机关适用宪法已刻不容缓。笔者建议在我国现有的宪法监督体制和诉讼体制下 ,建立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在宪法的适用中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和职权。尽管“宪法司法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但并不意味着宪法适用就完全与司法机关无关,人民法院适用宪法也并不等于“宪法司法化”。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作为有最高效力的法,必然要被适用。中国的现行制度并没有完全否定人民法院的宪法适用职权,再加上社会实际的需要,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道路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人民法院在宪法适用中要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宪法诉讼应该有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一个国家具有可操作性的最高法律准则,宪法的司法化过程是当代世界各国宪政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美国宪法的司法化过程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并成为当今被公认为西方政治与法律制度史的里程碑式的文件.美国宪法司法化的这一过程及形成原因对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借鉴的意义.使宪法从"书本上的法"变成"活的法律",实现司法的独立与超然,使司法机关直接适用宪法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宪法司法化是指宪法规范由法院适用的过程,它是宪法法律性、宪法至上及违宪审查的价值目标的根本要求,对宪法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总体思路应当是:赋予法院违宪(合宪)审查权和宪法的具体司法适用权,建立以违宪(合宪)审查和人权保障为核心的宪法审判制度,使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得到认真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3.
宪法司法化实质是给予司法机关宪法解释权、监督权和对国家权力机关的制约权,这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相违背的。检察机关应始终维护宪法规定的宪法监督制度,坚决防止宪法司法化,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公平正义价值。完善有我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齐玉苓案"批复"发布时引起了学者们对宪法的法律适用的理论和实践的广泛讨论,特别是"宪法司法化"的讨论,而如今"批复"的废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们对"宪法司法化"前途的信心,但是,关于宪法的法律适用的讨论还是甚嚣尘上,尤其在行政诉讼领域,有些学者认为凭借着宪法与行政法的密切关系,宪法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可以为我国的违宪审查开辟一条道路。笔者对此问题也跃跃欲试,尝试从对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部门的活动的考察,主张宪法在行政诉讼法律适用中不能成为审判依据,但是也不是无所作为,除了可以成为援引性规范,加强判决论证的说服力之外,也可以成为启动对法律合宪性审查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宪法司法化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宪法司法适用问题是其重要内涵之一,宪法司法适用是指当穷尽所有法律法规之后仍然不能保障公民合法权利情况下,宪法可以进入司法诉讼程序,作为法官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且这种依据应该符合宪政精神。应该破除传统宪政观念,改变我国宪法与司法处于严重脱节的状态,推动宪法进入诉讼领域,稳妥谨慎的推进宪法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国宪政建设的实践,对我国尚有争论的宪法司法化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着重从宪法的法律性、宪法的权威性及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等方面阐述了宪法的司法适用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保险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首先应确立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直接效力,即宪法权利的司法化。而普通司法机关“违宪审查”的实践以及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内设置专门的委员会来保障宪法的实践,在我国并无现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宪法的性质与宪法司法——宪法司法应然性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司法是当前宪法学的研究热点。宪法司法研究应包括对宪法司法的应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方面的研究。从宪法的性质出发对宪法司法的应然性研究具有根本意义。宪法的法律性质决定了我国应当建立宪法司法制度 ,宪法的根本法性质、公法性质决定了宪法司法的特点以及宪法司法与普通司法之间的关系。最后 ,对宪法司法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19.
关于齐玉苓案件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最高人民法院对齐玉苓一案的批复发布以后,关于宪法司法化的问题,再度成为宪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齐玉苓案发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开始,针对什么是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适用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法院适用宪法的条件等问题,对齐玉苓案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认为这不过只是一个对普通案件的普通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20.
宪法虽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但在司法实践中宪法却被长期“虚置”,并没有作为法院审判的直接法律依据,没有发挥应有的法律效力,在我国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宪法实际上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处境。最高人民法院对齐玉苓案的批复是否标志着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开端呢?宪法能就此实现直接适用吗?在借鉴世界各国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