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唐亚 《各界》2009,18(7)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对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所以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审美在移风易俗,美化人的心灵,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寓善于美","寓教于乐"的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完整的人为中心,立足于以人为中心的体育,以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重视学生体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中的体育精神;提升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审美情趣,在目标上实现从技能训练走向审美愉悦,培养健康的、有个性的、有良好审美能力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3.
汪晓莉 《学理论》2012,(20):254-255
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简单传授,更应该成为学生提升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增强综合素质的平台。目前高中阶段的审美教育还存在问题,解决途径:一是分阶段进行审美教育;二是利用好媒介;三是充分利用朗读的作用;四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技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论证了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培养技工学校学生正确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5)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应坚持人文教育,提倡以应用能力为主的工具性教学,并通过对文本的赏析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沙英 《各界》2009,18(7)
文章通过对服装效果图教学,阐述了这门课程在服装职业技术教育中不仅仅是一门实用性的技能课,更是一个接触艺术、扩大审美视野、提升审美思维的切入点;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的开设可以为现在的学生--未来的工人--培养审美思维,提升个人素养,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管雯 《学理论》2013,(29):272-273
"还原现场"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观照,从而真正实现现代文学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
在国际汉语教师的选拔、培养培训和评测中,对教师的双语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双语能力的专项调查,分析该专业学生双语能力的现状及双语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进一步明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目标,突显专业特色;确保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要加强提升双语能力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谢灵 《学理论》2010,(14):171-172
书法艺术美育是以书法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书法的美育功能主要具有培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审美通感能力;培养审美想象能力以及观照书法家的人格美,从中提升做人的品格,促进审美情趣的高尚化。  相似文献   

10.
周彬 《各界》2009,18(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vacation" 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对这一话题倍感兴趣.本单元的核心语言项目是让学生学习用:I'd like/love to...和I hope to...等句型谈论各自喜欢的旅游胜地,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而第二课时主要通过阅读文章Travel Spotlight:Paris,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的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的能力,以此促进他们的语用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黎之美,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相似文献   

11.
刘朗 《各界》2007,(6):5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长效机制"课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管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机制.作为全新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通过学校对课程的有效管理,提高教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的综合素养,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加以延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舞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舞蹈教师承担着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任务,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的最基本的技术、技巧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和情感的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对舞蹈的美感意识和创编能力.在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审美过程中,为掌握正确规范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了每一个舞蹈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80年代,年轻一代中艺术欣赏水平下降、不道德行为较为普遍。教育界专家们说,这与缺乏起码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 人的审美能力的形成,取决于美育的直接参与。作为美育主要内容和途径的艺术教育,在中小学通常以开设音乐、美术课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表达美的才能,进而对他们身  相似文献   

15.
刘庆民 《各界》2008,17(10)
培养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并坚持各种途径的言语积累,储备言语材料,奠定语感基础;各种读的习惯,包括朗读、默读,尤其是品读、背诵,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和有效手段,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在培养语感过程中借助生活体验,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会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感积淀和独特感受,提升学生语感水平.  相似文献   

16.
马骥 《各界》2008,(12)
高师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特征,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搞好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三维建筑动画实训是面向岗位设置的实训课程,在对工作岗位从业人员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通过实践训练达到岗位要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采用TOPCARES—CDIO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能力,将课程设置和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实训考核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8.
鉴于职专学生的特点,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职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自己在研究性学习指导中的实践,探讨如何在政治课上切实培养职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种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20.
学法指导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阐述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职校学生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