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催生了政党的产生。政党作为一定阶级、阶层或者集团利益的代表,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取得政权、执掌政权、控制政权、影响政权,从而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创造先决条件。政权问题,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政党从一产生开始,就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它必须致力于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当它取得执政权以后,就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执掌政权、控制政权、影响政权。作为一个执政党,它执掌政权、控制政权、影响政权的能力,就…  相似文献   

2.
闽西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实践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进行的一切革命斗争,都是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这个中心任务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建立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实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勇于开拓,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将斗争的重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7,(12)
正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随着中共二大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的制定,根据民主革命任务的要求,中共致力于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国共合作后,中共的策略着重是通过"国民会议"运动来实现其政权建设的目标。毛泽东是在领导开展农民运动的过程中才比较深入地接触政权问题。随后,他在领导发动秋收起  相似文献   

4.
国家政权问题,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说,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把夺取国家政权,使自己上升到统治地位,作为直接的目的。然而,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权,既不是“苏维埃”式的、单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也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式的多党轮流执政的国家政权,而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究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历史发展的误会?笔者以为,只要客观地分析和考察一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对国家政权及其形式所进行的一系列艰苦探索,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党重新提出“生产力标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上却出现了一种认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无产阶级本来就不应该夺取政权,更不能过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错误观点。特别是东欧、苏联发生剧变之后,这种观点似乎有了注脚。针对这种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予正确的回答。一、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该不该夺取政权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能不能”夺取政权的问题,已由历史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现在我们有必要针对一些人的非议,回答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该不该”夺取政权的问题。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11)
当今,中国政权呈现无论宏观的执政规律,还是微观的治理规律,其奠基性特色无不源自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权本质特征。马恩的政权思想有着不同于其他政权思想的客观性、科学性、民主性与过渡性等特征,本质上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经济决定并最终为经济服务;资本主义政权是市民社会内部阶级对立的正式表现;社会主义政权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共产主义社会政权消亡后,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执政方式即执政党领导、执掌政权的方式,本质上是执政党与政权两者职权的配置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运转模式。执政党执政方式可分为三种模式类型:党政职权分开型、党政职权混合型及党政职权合一型。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执政方式有党政职权混合型执政模式的某些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向党政职权分开型执政模式方向转变,要处理好执政党、政权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执政党与政权两者职权关系的科学配置及其职权运行的法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山西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位置成为了中共中央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想通道,而政权问题作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始终被中国共产党牢牢抓在手里,这种抗日民主政权是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山西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经历了形成、巩固、曲折发展、壮大四个阶段,其中既有"阎共"特殊形式统一战线政权的形成与消亡,又有自下而上的群众"民权"意识的形成与壮大。事实证明,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群众动员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党的领导与阶层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是民主革命时期政权建设的典范,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的理论体系,而且为今天的统战关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列宁说过,"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①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运用于俄国的具体实践,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际斗争中,创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0.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工人阶级政党为了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首先必须为夺取政权而斗争;在取得政权之后,仍然必须为巩固执政地位而斗争。只有巩固执政地位,工人阶级政党才能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全面领导,最终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是我们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现实、更为紧迫。我们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理解加强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  相似文献   

11.
江燕 《探索》2005,(6):104-107
新时期以来,中外学术界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回顾其理论背景,总结其主要成果内容,分析当前研究农村基层政权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945年7月,黄炎培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对话中提出著名的历史周期率问题。历史周期率高度概括了中国政治史上王朝兴衰、政权更迭等各种复杂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的统治者执政的经验、教训和基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在世界历史上也具有普遍意义。毛泽东科学地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指出要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只能靠民主。关于这一点,从封建专制主义政权、农民起义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政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阶段。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苏维埃工农政权的关系问题苏维埃政权是我党独立领导和创立的最早的工农政权,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关系是党政关系的发端。那时,我党就提出了处理党政关系的思想原则、组织设施和具体政策。1.关于解决党政关系的思想基础我党解决党政关系的思想是建立在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的学说,发展了巴黎公社的原则,最突出的是,在坚持政权的人民民主性质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产生并投身革命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过程中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内容、目的等等都遭到了严重歪曲和破坏。这种歪曲破坏究竟是怎样的,带来了哪些危害,这将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结构具有内生的"四要素":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以及民主集中制核心软要素。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来源,人民通过党的领导来运行国家政权,人民依靠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政权都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党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政权也保障了党的领导,二者既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又保持适度距离,保持适度距离的力量来自于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联通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维系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的整体性。党、国家政权、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四要素"结构是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密码,是分析中国政治运行的一般工具。  相似文献   

16.
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就在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主体现在多个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政党层面来说是党内民主的问题;就国家政权层面而言是人民民主的问题;就社会层面来讲是社会民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以后面临着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施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导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提出了党的领导任务和方法,建立起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制度和体制,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1,(4):36-36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课题之一,但研究较多集中在对党的政策和农民平均主义局限性的分析上,对农村政权的作用和影响注意不够。土地改革是在何种政权结构之下展开的?土地改革进程与农村政权的演变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农村政权与决策控制的关系如何?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首先开始于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其发端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寿 《探索》2002,(3):19-20
本文是一篇调研报告,以重庆为个案,主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和乡镇领导班子中存在的6个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6点建议,提供给有关领导机关和关注此一问题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