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3,(6):152-152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率部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个三伏天,房东趁刘伯承下部队的机会,悄悄地把一个20来斤重的大西瓜放在他的桌上。刘伯承从部队赶回驻地,警卫员向他报告了大西瓜的来历。刘伯承觉得部队刚到这里不久,不能白吃老百姓的东西。于是,让警卫员快给房东送回去。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与他的塾师席聘三的情谊极其深厚。朱德曾经著文称赞席先生是一个"对外部世界颇有远见卓识的学者"和"周身叛骨、朝气勃勃的评论家",对自己一生有着"深远影响"。不但"给了学识",而且"无限关怀",是他的"恩师和长辈",令他"永远不忘。"1892年,朱德6岁时到仪陇县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50年代直到如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心中始终没有变。曾经在毛泽东身边担任过近4年贴身警卫员、现年78岁的老人张剑明,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却默默地尽己所能为社会无私奉献着“夕阳余热”。  相似文献   

4.
曹显亭13岁参加红军,15岁被邓颖超挑选到重庆“周公馆”担任周恩来的警卫员,19岁以后赴前线,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数十年间,他和周总理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5.
一个是我们党和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一个是普通的战士,他们之间是何等情深义重。分别十多年后的两次重逢,在老兵潘少洲的心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寻淮洲,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嘴击将军”。他生于湖南侧阳县莲溪乡黄狮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投笔从戎,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担任红军师长,ZI岁已是红军军团长。他参加过秋收起义,领导过毛泽东、朱德等创建的部分红军,还率领过邓小平创建的广西红七军。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1934年7月初,已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末期,中革军委命令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由闽西返回红都瑞金,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担任总指挥。他与政委乐少华、中央代表曾洪易等指挥所部挺进闽、浙、赣、皖诸省敌人心…  相似文献   

7.
1997年12月13日下午5时许,88岁的老红军康先海安详地走完了他人生最后一段历程。康老虽然走了,但他曾讲述过的他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故事,特别是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前,他给党中央和毛泽东送机要信件的情景,却常常涌进笔者记忆的大门。 《徐向前传》第十章第二节“两军会师前后”中写道:“这封机密的信,徐向前派警卫员康先海带一个警卫班送到懋功去,”康先海曾指着这段话向笔者作过生动描述。 1932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越过大巴山进入四川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年轻的康先海一直担任红四方面军总…  相似文献   

8.
巨文辉  任远 《前进》2010,(12):42-44
太行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而成的。作为八路军最高统帅的朱德,人如其名,红色美德,在他身上生动地体现着共产主义的道德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他的品德风范正是太行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优秀代表。太行精神为朱德风范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朱德风范又集中诠释了太行精神。传承朱德风范、弘扬太行精神,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散木 《同舟共进》2009,(12):49-52
笔者曾无意间观看香港凤凰卫视的一个访谈节目,内容是关于朱德元帅的,其中朱德的女婿刘铮在述说妻子(即朱德的女儿朱敏)的身世时提及:朱敏的母亲是贺芝华,朱敏1926年4月出生于苏联,小名"四旬",因为那年朱德刚好40岁。  相似文献   

10.
电视片《朱德》中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革"期间,一位小同学问正在上学的朱德的孙子:原来是朱德的扁担,我们课本怎么变成了林彪的扁担,这是怎么回事?你回去问问你爷爷。朱德的孙子回家后就问:爷爷,你的扁担怎么被林彪拿去了?朱德平静而幽默地说:他还会还回来的。历史就历史。过不多久,林彪叛逃,折戟沉沙,其丑恶面目沏底暴露。小学课本上朱德的扁担也恢复了本来面目。(朱德)电视片这一简短的情节,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这就是怎样看待历史。怎样看待历史?这也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出生在河南省平舆县东和店乡木香店村的李恩恕,本是一位土生土长、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家娃。然而,50年前他突然作出的从军决定改变了 自 己的一生。在1956年至1971年的十几年间,他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叶剑英、邓颖超、林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开过飞机。 2001年5月6日,我们见到了回乡省亲的73岁高龄的退休老人李恩恕。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从军后的经历。 赌气去参军,每天想的就是快点上前线 1951年8月,23岁的李恩恕因和妻子生气,赌气跑到解放军某部临时设置的征兵站报名参了…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彭德怀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时,警卫员给他送来一件新衬衫,说:"您穿戴应该要像个主席的样子,这是专门为您订做的!"彭德怀听后严肃地说:"我彭德怀只有一个样子,就是共产党员的样子,其他什么样子也不要!"最终,他让警卫员退掉了衬衫。彭德怀的"只有一个样子,就是共产党员的样子"在"两学一做"压茬推进、纵深挺进的关键阶段,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党员的样子,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事关人民的信任和认可,事关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3.
刘政 《辽宁人大》2007,(8):27-27
庐山会议结束仅仅两天,中央军委就召开扩大会议,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的所谓反党罪行。朱德因为在庐山会议之前和会议期间,曾批评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的错误,在这次会议上,也被视为右倾而受到错误的批判。会上,林彪帽子满天飞,出口伤人,污蔑朱德是“老野心家”“想当领袖”,还说朱德实际上“没有当过一天总司令”。朱德被迫做了检讨。这次会议之后,中央军委进行了调整,朱德由副主席降为常委。随后,他的检讨在党内下发。  相似文献   

14.
朱德的青年时代,是中国人民寻求解放道路的缩影。他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为推翻清政府的志士;从护国战争中的滇军名将,变为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根本性的转变,都是在青年时代完成的。是他经过刻苦的求知和艰辛的探索为自己选择的出路。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的佃农  相似文献   

15.
战地幽兰分外香向成吴歌朱德一生爱兰,著名的《咏兰》诗,就是在这时写成的。朱德纪念馆供稿曾被斯诺称为“中国红军之父”的共和国第一元帅朱德,笔下多有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1962年元旦,他写了一首题为《咏兰》的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  相似文献   

16.
93岁的杜重石老人现居上海安度晚年。我和他有过多年的书信往来,他是我敬重的同乡、老前辈。他曾作为杨森的代表前往延安面见朱德,讨教政治、军事问题,其间曾受到毛泽东不同寻常的接见。  相似文献   

17.
我叫吴天顺,于1978年11月至1982年1月在汪锋同志身边工作,任他的警卫员。在首长身边期间,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使我真正学会了勤俭节约、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在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的做人之道。我从三个方面作以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8.
李义福  宋云亮 《春秋》2014,(4):30-32
正在山东省夏津县有一位曾参加过华东、渡江、淮海、西南、大别山等著名战役,并给陈锡联司令员当过警卫员的老英雄,他的名字叫韩光荣。在陈锡联逝世15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特意来到夏津县银城街道办事处北关村,采访了这位历经沧桑的革命老人。韩光荣今年已92岁高龄,虽然身体活动已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七月六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逝世八周年纪念日,他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英名永远铭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云南是朱德同志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九年,年青的朱德同志抱着抵御外敌,扫除专制的宏大志愿,从家乡四川  相似文献   

20.
相识相交在川南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年仅29岁的朱德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支队长。他率部打北洋军,攻占了泸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