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上海未成年人伤害犯罪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市检察机关受理的这类案件,1996年为13件14人,1997年为19件26人。期间,共有9名被害人死亡,14名被害人受重伤。诚然,在全市青少年中,参与伤害犯罪的人微乎其微,但从个案的年龄分布情况看,16岁以下未成年人伤害犯罪在同类案件总数中,1996年占42.9%,1997年占33.3%。如果把17岁以下的作案人“纳入统计,则1996年为100%,1997年为75%。令人触目惊心!上海未成年人伤害犯罪为什么频频发生,产生这类案件的共性原因是什么?对…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帮派是指由25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三人以上固定成员、有组织和活动规则的从事犯罪与非行的青少年犯罪团伙。青少年帮派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的有组织犯罪,其犯罪人具有特殊性,而且所谓的“帮派”也是与成人的犯罪组织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青少年帮派也有可能为成人犯罪组织所利用甚至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因此,有必要针对青少年帮派的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探讨,进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矫正的措施。最终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有序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流失生主要指不满十六周岁因种种因素中途退学,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存在的犯罪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历来是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十分突出,且有低龄化、暴力化、严重化的趋向,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病态,虽有其自身发展所决定的人格特点,更有其赖以产生的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犯罪社会学理论研究中较突出的法国里昂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卡萨尼认为:“制造犯罪者是社会,引诱人并将其推向犯罪的也是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正是在特定情景下,作为社会脆弱群体的青少年缺乏支持而导致社会化过程失当的反应。于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如何构建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支持系统,防患于未燃,以期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八城市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郑州、沈阳8个城市25岁以下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当前我困整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总体状况基本一致,与本地青少年违法犯罪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流动青少年中侵犯财物类犯罪的比例更高。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生活就业、权益保护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流动青少年犯罪预防方面,应在综合治理方针的指导下,加强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改善他们的生存发展环境,增强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6.
一、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用户发展异常迅猛,尤其青少年用户。据统计,截止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7.
标签理论的犯罪观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签理论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社会反应犯罪学的支柱理论之一。它的研究视线突破了传统的以作案人为中心的定式格局,着重调查被呼之以“犯罪的人”是如何被认定的,关注社会反应对犯罪人二次不轨行为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标签理论的犯罪观入手,探求其理论的合理性所在,并以此为根据,揭示其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治的有益启示,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目前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许多诱发青少年犯罪的诱导因素,青少年犯罪数量一直处在波浪式上升的态势中,犯罪类型更多趋向于暴力化、智力化、团伙化,社会危害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亟为关注的问题,而对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仍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构成聋哑青少年失足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与健全青少年犯罪的共同方面,又有聋哑人的特殊因素。从共性来看,他们也和健全失足青少年一样,道德品质差,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损人利已等不良思想日积月累,这是构成他们违法犯罪的内在原因,而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则是构成聋哑青少年犯罪的外部诱发因素。从特殊性来看,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聋哑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是…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社会面对的重要突出问题,尽管近几年来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对此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网络犯罪的势头。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为何成为顽症?笔者根据调查,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拟从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法律规制及其防范对策出发,以期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对网络场所的执法力度、网络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水平建设、网络法制建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以有效防治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投身于恐怖主义活动一线的人员年龄在二十岁左右。青少年暴恐犯罪呈现以下新动态:极端激进分子、青少年黑客与暴恐犯罪人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恐怖分子中青年少数民族女性成员的数量呈递增趋势;网上暴力恐怖音视频已成为当前青少年走上暴恐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基于上述态势,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青年少数民族女性"去民族极端化"的宣传教育和转化;依据《刑法修正案(九)》出台《反恐怖主义法》,将煽动恐怖主义行为纳入刑事法律惩治框架,以法律的威慑力防控青少年被暴恐音视频洗脑。  相似文献   

13.
社会调查员制度是指在审理青少年刑事案件时,由专门的社会调查人员于开庭审理前,对青少年被告人的自然情况、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报告,作为对青少年被告人量刑的一个参考依据,以达到对青少年被告人区别对待,找到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观根据,彻底矫治青少年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青少年犯罪已然成为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通过个案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虽然导致青少年犯罪的表面原因为家庭环境恶劣、学校监管滞后和社会风气不良,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社会转型期所特有的矛盾与冲突。青少年犯罪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病",只有紧密结合社会现状,从家庭、学校、法律三方面寻求对策,才能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天津市政府曾组织调查发现:在没有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88%,单亲家庭占12%;而在有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75%,单亲家庭占25%。90年代末,深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表明:被调查对象家庭不全或父母不全的占30.5%,其中14~18岁未成年人的家结构不全的占该年龄组的39%。在深圳市收容所里,五个中队抽样调查55人,全部是单亲家庭子女。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入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尝试“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7.
本报告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值得关注的问题。报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加大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早期预防。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实证研究,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调查研究、社会关怀和犯罪预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机制和预防工作机制建设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以保障青少年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而制定、实施的方针、指导原则及具体操作措施的总称。目前我国实行的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简单地说就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种中国特色的刑事政策反映了青少年刑事程序中对青少年人权特殊保障这样一种重要价值。人权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任何人与生俱来,包括青少年。由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和成年人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他们对社会环境有较强的依存性,对外界事物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弱,对自己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实现自己权利的认识较为模糊,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也缺乏深刻的理解,但改过自新的机会较之成年犯罪人却要大得多,因此社会与法律应该予以青少年的人权以特殊的保护。各种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了对青少年人权的特殊保护。我国宪法第49条第1敖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到国家的保护。”强调了国家对于青少年的特殊关怀。类似的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条“法定代理人可以到场”,第34条“指定辩护”,第152条“不公开审理”,这些规定都针对青少年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给予了特殊的待遇,之所以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有效实现青少年的诉讼权利,更是为了保障青少年的人权而产生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律师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也正是我国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数据比较、案例分析、实证调查等方法,发现中美两国城市青少年毒品犯罪具有以下时空分布规律:美国此类犯罪高发于节假日期间,多出现在学校及其他青少年常聚集的地点。我国此类犯罪高发时间也集中在寒暑假,尤以春节为主,高发地点为酒吧、迪厅等娱乐场所以及宾馆、日租房等住宿场所。美国学者针对城市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防范研究成果丰硕,政府各部门制定有详细的防范对策,实务部门防控措施实施成效明显,特别是在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会机构预防等领域均有其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美国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预防对策对我国的借鉴包括严格控制毒品来源、定时定点缉毒巡逻、三方联合时空预防共同推进;美国青少年毒品犯罪的矫治措施对我国的借鉴包括戒毒所和社区进行有效戒毒、从严打击、慎用死刑等。  相似文献   

20.
英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讲究礼仪,推崇绅士风度,但对于犯罪,传统上采取严厉制裁的态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减少犯罪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处决、监禁和流放等手段将罪犯与社会隔离.为了抑制犯罪,社会支持使用酷刑严惩罪犯,对青少年也不例外.据统计,1816年关押在伦敦监狱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囚犯人数有3000名左右,其中一半年龄不足17岁,有些年龄只有9岁或10岁,将近有一千名青少年囚犯最后被处死或流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