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禽类滑腱症病因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有关报道较多。多数学者认为本病起因于:营养物质缺乏;遗传因素的作用;病原感染;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不良等。作者选择环境湿度和饲料含钙量等因素对北京鸭雏进行了致病性试验观察。 材料与方法 (一)从北京郊区某孵化场购进一日龄雏鸭200只,用商品饲料预养10天,淘汰体弱者,10日龄时取172只健康雏鸭,随机分为8个试验组。  相似文献   

2.
幼驹先天性疾病有许多类型。包括以面神经麻痹为特征的先天性中枢神经低能症;以全身瘫痪无力,骨骼及关节变形为特征的先天佝偻症;以肌腱功能失常为特征的先天性腱挛缩或腱弛缓等几种。对这几种先天性幼驹病,我们采用大剂量补钙疗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革新截腱术治马“滚蹄”效果好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马骡滚蹄─—趾深屈腱挛缩症,因健组织再生能力强,病腱虽被截去一段,但仍可迅速再生,使两个粗糙的断面很快连接,并牢固的愈合在一起,从而再次形成滚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其操作方法加以改进:在截留的上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血管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双峰驼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分支及分布情况。发现胫前动脉是动脉的主干延续,其主要侧支有胫前返动脉、小腿骨间动脉、外侧踝前动脉和内侧踝前动脉。足背动脉的侧支有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跗穿动脉和趾伸肌腱动脉,其中趾伸肌腱动脉在其它家畜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多年来在育肥猪中发生着一种俗称为“晕槽症”的疾病。主要症状是在饲喂中,猪只肌肉运动障碍而发生所谓的“晕槽”。宰后可见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处发现白肌肉,外观肌肉呈苍白或浅红色,质地松软,放置不久便有水份渗出。病变特征以肌肉组织水肿、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为主。我们认为属于猪应激综合征(PSS)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将其命名为猪自发应激综合征。用抗应激添加剂对该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患马,8岁,役用。因左前肢滚蹄经药物治疗及装“板掌”矫正无效,半年前右前肢亦发病而‘散养”、待毙。 现症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无异常。营养中下,腹部及四肢外侧污秽不洁、呈黑褐色;水草迟细、肚腹卷缩,二便量少,粪便呈球状、坚实、细腻,站立时左前肢蹄前壁触地,右前肢蹄尖着地;运步艰难拐行。因失修,两前蹄呈筒状、蹄底前后平直。触诊两前肢,指深屈腱均增粗、硬固,其他未认异常。诊断为指深屈腱短缩,行切割指深屈腱治疗。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根据治疗主症,可将祛痰方剂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五类。兹将这五类祛痰方剂的配伍方法探讨于下: (一)燥湿化痰方剂 适用于湿痰病证。症见咳嗽痰多,痰涎稀白,舌苔白滑,喜困懒动,食欲不振,脉滑或濡缓。常选用制半夏、天南星等燥湿化痰药为主药,再根据病证的兼夹、轻重和体质的虚实,随证加减化裁,灵活选药配方,其配伍方法大致有以下10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笔者应用关节内窥镜对5例浆液性跗关节炎患马的关节骨、软骨、关节滑膜及其绒毛的病变特征进行了观察。此在兽医临床属先举。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本校兽医院收治的浆液性跗关节炎病马3例,本校牧场的2例退役病马,年龄7个月至13岁,2匹公马、2匹骗马、1匹母马,患病关节3匹马为左跗关节、2匹为右跗关节;主要症状:患关节肿大,有波动感,热痛不明显,轻度跛行,有的起立困难。 2.器材:GJ-Ⅱ型关节内窥镜,沈阳医用光学仪器厂生产。  相似文献   

9.
钼过多症(Molybdenosis)、低铜症(Hypocuprosis)、条件性铜缺乏、生理性铜缺乏和继发性铜缺乏等,都是钼中毒的同义语。自从发现高钼(Ferguson et al.1938)和SO_4对于反刍兽铜缺乏的影响(Dick,1953)以来,许多国家对本病都相继作了报道,并列为  相似文献   

10.
有些马骡因使役过度,较长时间在硬而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致使腱牵引过度,腱束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而发生以浆液渗出为主的炎性浸润,屈腱变得肥厚,弹性降低,导致腱短缩,发生急性指(趾)浅屈腱炎的症状。站立时病肢伸于前方,掌侧面呈明显的弥漫性肿胀,局部温热。按压患部屈腱有疼痛反应。运步呈明显的支跛。  相似文献   

11.
我县有些地区自1968年以来不断发生绵羊的一种地方性流行病,患羊的主要症状是后肢跛行,最后导致麻痹。开始由于对其缺乏认识,曾误诊为腰肢风湿症、外因性跛行、缺钙症、运动神经麻痹等,均未治愈。1975年初步诊断为脑脊髓丝状虫病,并采用驱虫净肌肉或皮下  相似文献   

12.
病例一 1984年7月2日,河西乡1只大母羊,左跗关节严重骨折而误治,引起跗关节的皮肤、肌肉、肌腱的感染、化脓、坏死。在切肢手术过程中,因无止血器械和止血药。用药用炭7克,研成粉末,并混合少量青霉素和链霉素,用纱布条将药末包扎于切肢的关节处,达到了止血目的。 病例二 1984年9月5日,咯尔乡一只公山羊,骟割后流血不止,用上方收到了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3.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所引起鸡的一种比较重要的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胫跗关节腱鞘肿胀和腓肠肌腱破裂,生长发育迟缓,淘汰率高。我们于1988年10月~1989年10月应用琼脂扩散试验(AGP)对山东、河南两省17个鸡场进行了鸡病毒性关节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在某些发病鸡场的鸡群里,从病鸡的肿大关节中采取病料接种鸡胚,分离到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  相似文献   

14.
(一)锌与肢蹄疾病 动物缺锌对角化过程有影响。严重缺锌的鼠,除脱毛及皮肤炎外,脚掌还会脱落和裂开,并有深的裂口。猪缺锌常以皮肤角化不全症和脱毛为特征。反刍动物缺锌,骨骼发生畸形。绵羊表现为毛及角的变化特别明显,即角化过度,羔羊角的正常环状结构消失,以至脱落。无角品种羊如长期缺锌,会在长角部位发生角质突起,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Miller(1960)发现给犊牛饲喂低锌饲料,引起步态僵硬和后肢弯曲,跗关节、膝关节和球节因积液变得软而膨大。Miller等(1964)提出,山羊缺锌其蹄冠边缘皮肤发生破裂,跗关节肿胀。Bostico等(1964)提出当牧草中锌含量低于50μg/g干物质时,锌量就不足,牛腐蹄病感染率就有增加的趋向。Signorini(1975)报告某农场的牛因缺锌发生了蹄底溃疡、指(趾)间皮肤增殖和腐蹄病。温代如等(1983)测得北京市黑白花乳牛正常蹄角质的含锌量为96.2±28.892ppm,而在变形蹄,特别是严重的变形蹄可减少到67.9±12.968ppm。郭时潮等(1987)测得兰州地区黑白花奶牛变形蹄角质中的锌(194.0417ppm)比正常蹄的(293.5227ppm)低99.4810ppmo  相似文献   

15.
从1970年以来,先后遇到骡驹指屈腱挛缩症十余例。该病也称关节挛绪,或者叫突球。其发生率不高,治疗也不甚难,但若治疗不得要领,抓不住要害,也可造成残废。现将我所见到的病例情况作一分析。 症状 幼驹一肢或两肢罹病。患肢腕、指关节机能障碍,关节挛缩僵硬,轻者站立困难,重者完全不能站立。站立时腕关节伸展不充分,球节掌曲,系部直立,甚者,指关节屈曲而以球节背侧着地。时间稍久,  相似文献   

16.
母畜分娩时胎儿坐骨前置,也称坐生,在大家畜难产病中较少见,一但遇此病例,取出胎儿难度较大。笔者在临床上先后遇驴坐生9例,经助产均顺利取出死胎。 (一)诊断 分娩难产母畜,进行产道检查时,在骨盆入口的前下方触到胎儿尾巴、坐骨穹窿、肛门、外生殖器及向前屈伸的后肢,即可判为坐生。此时应辨清胎儿死活,将食指伸入胎儿肛门,若肛门有收缩反应,表明胎驹尚存活;如无反应,胎儿多已死亡。 (二)助产方法 以琼氏挺或复钩将坐骨前置变为跗部前置。方法是用器械固定于跗关  相似文献   

17.
仔猪先天性硒缺乏病的防治陈可毅,袁慧,程长屏,宁玲忠(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仔猪硒缺乏病主要包括白肌病、营养性肝病和仔猪桑椹心病,在文献中已有详细记载。本文就某猪场初生猪先天性缺硒症的诊断及防治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某猎场为半工业化养猪场,...  相似文献   

18.
1984年7月以来,我们采用特定电磁波辐射器(TDF)对骡后肢(左或右)屈腱完全断裂4例、马左后肢屈腱不完全断裂1例和牛右前肢屈腱不完全断裂1例,经5~14次照射,配合或不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均获痊愈。具体治法:①清创和缝合:剃净创围的被毛,用5%碘酊消毒并清除创内凝血块、无生机组织及异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对断腱实行充分他动弛缓后,作皮外固定缝合,皮肤行结节缝合。②制动固  相似文献   

19.
1991~199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个县(市)发生家畜“猝死症”,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解检查以及对病原微生物分离和微量元素监测,并通过诊断性防制的研究,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在我区的家畜“猝死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为主因,硒缺乏是家畜猝死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皮肤创伤在愈合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肥大细胞参与创伤的愈合(王周南等,1993)。而跟腱愈合与肥大细胞的关系报道较少,本试验对兔跟腱行断腱术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对断腱近端和远端不等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