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德龙 《两岸关系》2003,(12):60-61
蒋介石对宋美龄非常欣赏。从保留下来的蒋介石给宋美龄的情书里面,可以看出他对宋美龄很佩服、很欣赏。蒋介石曾有这样的话,指宋美龄“才华容德,都使我念念不忘”。宋美龄与蒋介石婚后一直未曾生育,《世纪宋美龄》也找到“台北国史馆”典藏的蒋介石日记摘本“爱记”,在1929年8月25日记述:“夫人小产,病益甚”,这段话透露出宋美龄曾经流产的内幕,蒋介石也曾在日记中表示,希望上天能让妻子生育子女,以弥补平生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60多年前,有一位日本科学家来华访问,会见了鲁迅先生.他问鲁迅:"陈建功博士现在在什么地方?"鲁迅回答:"不知道."客人感到非常奇怪地说:"陈先生在日本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数学博士,为什么在中国却没人知道呢?"鲁迅说:"蒋介石政府不重视科学,也不关心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0,(11)
##正##这是一张广为人知的照片。照片上的蒋介石和史迪戚气氛融洽,但其实不然。两个人的冲突并不在政治上,甚至也不完全在军事指挥上,而更多地在于性格上。上演这一场恩怨的舞台,正是蒋介石在抗战中的云岫楼。1942年3月9日晚上,蒋介石和宋美龄就在他们的黄山官邸举行宴会,宴请刚抵达的史迪威。应该说,黄山的初次会面双方都很友好。可随后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就令两人产生纠葛。蒋介石有了第一次撤换史迪威的想法。1943年,在制定缅甸反攻计划  相似文献   

4.
2006年,美国胡佛研究所正式开放蒋介石日记,引起各界关注。宋曹琍璇(宋美龄侄媳)说:"我们当初决定公开日记的时候,受到来自家属的非常大的阻力。蒋孝梅甚至一度要起诉蒋方智怡……"蒋介石日记开放之后,杨天石先生五赴胡佛研究所——现在,他正于美国抄阅1946至1954年的蒋介石日记。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6)
正记得贫僧还是儿童的时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孩子?"我说:"万福新村的。"我父母的故居就在万福村。到了扬州,人家又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们:"我是仙女镇的人。"到了南京,出家以后,经常有人问起贫僧哪里人?我说:"我是扬州江都人。"后来有因缘到了其他省份,每当人们问起贫僧哪里人?我就回答他说:"我是江苏人。"四五十年前,贫僧周游  相似文献   

6.
《时代潮》2001,(12)
我长期分管彭真同志的住地和在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警卫工作。因此,与彭真同志接触较多,比较熟悉,特别是有机会亲耳聆听老人家的许多教诲。1991年3月,他听秘书说我要离休了,大概是怕我有什么想法,就让秘书通知我到他那里谈话。一见面,老人家就问我:"退下来后干什么?"我说:"干了这么多年警卫工作了,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了。"老人家一听就非常严肃地对我说:"老同志年龄到线,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我们党的规矩,也是自然法则。但是,作为共产党员是没有退休一说的。老同志退下  相似文献   

7.
邹某问:2002年,我刚满18岁,就被邻居用水果刀划伤额头,报案后派出所带我去鉴定伤情,因为我的伤口长度不到4cm,构不成"轻微伤"。那个行凶的人只受到200元罚款的处罚。今年初,我在小区遛狗,狗狗大便了,我正要掏出卫生纸收拾,一个大小伙子骂道:"他妈的没有教养,污染环境!"我问"你叨狗还是叨人?"他说"老子叨人,你想怎么着?"当即我就与他吵了起来。他冲上来挥拳打我,我闪身让开并随手一挡(他说我"打"),他没有站稳便一头  相似文献   

8.
今年一开春,网络上纷纷嚷嚷地热炒两个孩子关于感谢的话题,一个是盛大集团总裁唐骏和9岁女孩林妙可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的谈话.唐骏问林妙可:"你得了这个奖,想说一点什么呢?"林妙可说:"我感谢祖国、感谢胡爷爷,感谢所有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开心岛     
后悔救人 儿子问妈妈:"妈妈,你和爸爸是怎么认识的?" "有一回,我掉在水里差点淹死了,幸而有一位年轻的男子急忙跳入水中救了我?过了两个月,我们就结婚了?幸而你爸爸会游泳?" "可为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千万不要去学习游泳呢!" 认错人 一天,汤姆坐在一列飞驰的火车上,车厢内只有他一个人? 当列车在某车站靠站时,车门打开,上来一个大汉,用刀子抵住汤姆的颈部威吓道:"要钱还是要命?"汤姆吓得哆哆嗦嗦地回答:"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大汉恶狠狠地问:"那你为什么发抖?"汤姆哭丧着脸说:"我还以为你是检票员?" 没穿鞋 杰克看到乔治穿了一双 鳄鱼皮鞋,…  相似文献   

10.
正古时有人花钱买了一个县官做。到任后,去拜见上司。上司问:"贵县风土如何?"他答道:"本县风沙不大,尘土也少。"再问:"绅粮如何?"他答:"小人身量要穿三尺六。"又问:"百姓如何?"他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不少。"上司生气道:"我问的是黎庶!"他答道:"梨树很多,只是结的果子太小。"上司厉声问道:"我不是问杏树梨树,而是问你的小民。"他连忙答道:"小的小名叫狗儿。"上  相似文献   

11.
高调爱水果     
正我爱吃水果,好友赠送我一箱燕巢番石榴,我欢喜接受,并告知"这是我最喜欢的水果第二名。"后来他又送我省产高接梨,我说:"我好喜欢吃水梨,这是我最喜欢的水果第二名。"柚子?"最喜欢水果第二名";关庙菠萝?"最喜欢水果第二名"。好友忍不住问:"为何所有的水果都是排行第二名?"我说,因为太爱水果了,爱到最高境界,无法区分高下,便全部归纳为"榜眼",  相似文献   

12.
行善的理由     
张丽钧 《中国减灾》2011,(6X):45-45
<正>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款,同事老陈捐了200元,工作人员便按照规定将他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记录了下来。老陈问:"你们记这个干吗,是不是还要公布啊?"对方回答道:"是。"老陈于是说:"那就请再退给我100元吧,我只能捐100元了。"工作人员不解地说:"公布出来是为了让您觉得光彩啊!您怎么反倒要少捐呢?"老陈  相似文献   

13.
正发迹于西安事变说到戴笠的发迹史,就不得不提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时,戴笠反对用武力解决,还随宋美龄、宋子文赴西安。戴笠认为,如果用武力解决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一定会危及蒋介石的安全,并力劝宋美龄、宋子文他们到西安去。因为他知道,张学良非常尊敬宋美龄。如果蒋介石在西安遭遇不测,戴笠在国民党内或是在军内的发展也结束了。如果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蒋介石终于接受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担保内战不再发生等条件。同月25日,张学良陪送蒋介石飞返南京。蒋介石和张学良到达南京后,都对记者发表了谈话。蒋发表的谈话说:“……现在一切问题应候中  相似文献   

15.
把握住自己     
鲁钟鸣 《政策》2003,(10):13-13
据报道,一位县委副书记中秋回家过节,他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他不解地问:"妈,我才四十出头,怎么就说退休呢?"老太太说:"儿呀,你看过电视上报道的那些贪官吗?我是怕你把握不住自己呀。如果你在关键环节上不检点自已,一旦当了贪官,那全家人可麻烦  相似文献   

16.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  相似文献   

17.
闻载 《现代领导》2006,(3):39-40
1948年11月底,蒋介石视为关乎“党国生死存亡”的徐蚌会战败局已定,华北平津重镇又陷入中共军队之重围,蒋介石自知无回天之力。这时他急切盼望大洋彼岸的宋美龄能给他带来些好消息。不料12月3日夜宋美龄发来电报,称美援无望。蒋介石彻底绝望了,形势已发展到了非促其下野不可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0,(11):89-89
##正##1945年8月28日,在毛泽东一行抵达重庆的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官邸为毛泽东举行了欢迎宴会。蒋介石一身戎装,毛泽东一身朴素的中山装,他们缓缓走向对方,紧紧握手,这一刻也成为历史上两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握手。中国政坛上代表着不同阶级的两大政党的领袖,两个老对手相聚了,他们频频举杯,互祝健康,共庆抗战胜利。《大公报》为此发表社论说,毛泽东、蒋介石"于国家大胜之日,一旦重新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或许是这第一次的握手,或许说是两个老对手之间的英雄相惜,重庆谈判的43天中,蒋介石7次宴请毛泽东,而这7次宴请也大多是在林园。1945年8月中下旬,毛泽东接受美苏两国领导人的敦劝,及蒋介石  相似文献   

19.
肖军强 《前进》2014,(3):63-63
<正>《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作者鶡冠子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中载有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厉害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接着回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是在事先就铲除了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  相似文献   

20.
你是谁的人?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池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阿,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