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梅  肖中云 《求索》2005,(7):124-125
庄子以玄妙的文风、逍遥自在的心灵追求、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宣告了中国隐逸文化的成熟,并以自己的生命历程实践了自己的理论,对中国的隐逸文化传统以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恒忠 《求索》2010,(5):219-221
"游"是《庄子》的核心范畴之一。《庄子》全书以《逍遥游》为开端,且以"游"贯其始终。游的过程有游玩、游戏之游,有隐逸、自适之游,有胸次洒然的精神畅游。游的理想境界,是建立在"道"之上的理想人格,即"逍遥"的人格,神人、真人——最高境界的理想人格。游的要义,是倡导对精神桎梏的破除,对身心局限的超越、对扭曲天性的匡正、对自然的回归、对自由的张扬。只有通过游,人才能够超越世俗,进入一种诗化人生。  相似文献   

3.
吴小洪 《青年论坛》2011,(4):130-132
与先秦诸子文章相比较,《庄子》寓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技匠类人物形象。《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特定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也决定了《庄子》寓言的价值趋向。"道"是庄子哲学的本体,运用技匠类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以"技"释"道",技匠技术之精妙正好说明"道"的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读老子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又称《道德经》)和《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两部奇书。各以其玄妙、深邃的思想及独具一格的文风给予后世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以巨大的、历久不衰的影响。两书都有积极的思想,也都有消极的思想。毛泽东读《老子》和《庄子》,达到了烂熟于胸的地步;书中的精彩段落和名句,可以信手拈来,并加以引申发挥。为我们树立了阅读和理解《老子》、《庄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书中特别是《内篇》中关于个体自由的思想,代表了庄周的基本思想,并在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经构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深刻影响,本文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绝对自由”的人格理想 在《逍遥游》中,庄子塑造出了理想人格的样特儿——“神  相似文献   

6.
张仁香 《求索》2011,(5):200-202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蒙田对中国现代诗学家梁宗岱的影响未受到重视,学界研讨较多的是他与梵乐希、歌德以及莎士比亚等人的关系。《蒙田试笔》是梁宗岱对蒙田散文的选译,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蒙田整体思想。蒙田散文中的"隐逸"思想、开放的文化视野、世界意识、审美情感的表现等对梁宗岱诗学观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汪武军 《前沿》2010,(24):F0002-F0002
杨朝云教授所著的《中国隐逸文化史》(以下简称《隐逸史》)一书近50万言,是隐逸文化方面研究的不可多见的巨著,是我国史学史上现存的较为完整的,  相似文献   

8.
李强华 《前沿》2011,(2):147-150
与西方文明源头中把海洋当成征服对象不同,中国先秦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去认知海洋,海洋的博大和神秘不仅吸引了人们对海上仙境的神往,而且成为了人们超越世俗人生的理想归宿。作为先秦道家经典的《庄子》创造性地使用一种隐喻式的寓言体散文塑造出众多不同的审美意象,以海洋意象尤为突出,《庄子》海洋意象内涵着浓厚的超越意蕴。《庄子》在宇宙论实现了海洋对陆地的空间超越、在认识论中实现了"大知"对"小知"的认知超越,在境界论中实现了"无江海而闲"的"真人"对"江海之士"的精神超越。在这一系列的超越中,随着从陆地到海洋尔后从海洋转回陆地的空间变化,完成了精神层面外在超越向内在超越的转变,海洋意象最终在形而上的层面与"道"合一。  相似文献   

9.
纪晓华 《求索》2011,(1):189-191
元代诗词大家张翥一生经历了元代的盛衰,他的诗词创作有着相通的情感内涵。词集《蜕岩词》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多元,包含了怀念昔日歌舞宴乐生活的恋旧情结,充溢着绵丽纤婉的情感流露;相对而言,更具价值的是《蜕岩词》精致的语言中包孕着深深的人生迟暮感与浓郁的家国之悲,和看透世情、心归山林的隐逸之思,并于词中灌注了深深的"病"、"酒"情结。《蜕岩词》的整个思想倾向整体上典型地体现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伤乱情怀,反映了元代中后期的社会风貌和元代文人的文化心态,是元代词坛的殿军。  相似文献   

10.
赵涛 《理论月刊》2007,(4):55-57
《天下》篇的作者和时代有两种可能:一是战国中期的庄子晚年所作,二是成文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后学之手,不可能成文于秦汉以后。《天下》的思想倾向是老、庄道家的基本思想,融合吸取了诸家思想,不过对诸家思想的吸收也是放在道家的“道”中的一部分的地位。《天下》篇的主旨“内圣外王”思想是在文化意义上建立的自然人格和道德人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姜波 《学习与实践》2009,(6):143-147
颜回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著述、没有功德,却被人们尊称为“复圣”,这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但是通过对《论语》、《庄子》中颜回形象的对照发现,这一礼遇是得当的。颜回的“好学”精神、杰出的政治思想以及“颜乐”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儒道这两篇经典关于颜回形象的记载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道家经典《庄子》对颜回的记载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庄子》这一楚文学的重要文本的解读,可以了解以庄子为代表的楚人的智慧发生。庄子最充分地体现了楚人的诗性智慧,这种诗性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其思维方式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其天人合一的自然人生哲学思想上。同时,《庄子》一书中折射出了楚文学的艺术精神,即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对现实的批判与否定精神和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司法思想史论》一书是司法思想史这一"叙述"方式的首次写作实践,有着学科体系及方法论上的启示,提供了解读传统司法思想并加诸于现代法治实践的诉求。《中国传统司法思想史论》以仁道、中道及和谐三观来概括中国传统司法思想的意蕴,并以此统领"史论"全书。"清华简"等史料(新材料)、"非人物为中心的多线并行写作"(新方法)、"中国传统司法思想"(新问题)三者结合是本书最大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金华 《求索》2010,(6):190-192
晚明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值得关注的时代,李贽是这个时代文学与文化转型的轴心人物,其《童心说》为晚明思想之自由及文学文化之转型建立了一种无人替代的参照体系。正是李贽那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和嬉笑怒骂的文风,才把中国几千年来奉为"至圣"的"偶像"文人所谓的"仁义道德"批驳得体无完肤,也因此为晚明浪漫主义思想开了先河。明代文学的后续学派在李贽"童心说""离经叛道"思想影响下,产生了诸多"变通"的文学观念。正是这种"变通"和务实的关注社会现实的思想,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研究的后来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甚至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准备。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佛道。庄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庄子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其哲学思想却历久弥新,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献中,《庄子》一书无愧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尽管关于庄子思想的研究文献早已汗牛充栋,但在新的时代和新的语境中,如何理解两千多年前庄子的思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古代圣贤中,老子强调"道"、庄子强调"通",庄子讲《齐物论》的时候提到"道通为一",说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从根本的存在上、本质上看都是相通为一的,都是整体的大道、天道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提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期讲坛特别邀请王蒙先生从中华文化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上进行讲述。中华文化的理想理想不可能完全实现,但这是文化的一部分。柏拉图的《理想国》,虽然没有实现,但是表现出  相似文献   

17.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程荣  蔡钊 《求索》2010,(5):109-111
本文阐述原生态艺术中的庄子"天籁"思想,通过传统文化复苏之"天籁"、理想生活之"天籁"、视听感官之"天籁"三部分论证得出:为使"原生态艺术"能顺其本性良性发展,应该力图还原"原生态艺术"的本质特征,坚持其理想纯朴生活的追求,继承并发展其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意义的"物我两忘"审美方式,这是现代艺术还原其本真的必然之策。  相似文献   

19.
蒋强  周爱保 《求索》2010,(10):125-127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内容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黄帝内经》,无不与《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易经》研究的不断深入,《易经》思想在管理领域的作用愈发受人重视。本文主要对《周易·革卦》涉及的"唯变所适"思想、变革思想及其原则等作出阐述,旨在说明: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没有普适的永远有效的经营策略,适时调整甚至改变既定计划,时时密切关注时势变化态势,作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将企业打造成适应型组织,是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经营管理的永续之道。  相似文献   

20.
庄子平等思想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政治思想史,最早具有自由意识和平等意识的思想家首推庄子。庄子的平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稀有的珍贵遗产,它是建立现代价值体系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料。由于庄子的平等思想论者极少,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一过去学者一般以“等贵贱,齐是非,一生死”来概括庄子思想,自然是不全面的,但它却道出了庄子思想的某些本质方面。我认为“等贵贱,齐是非”正好体现了庄子平等思想的两个侧面。“等贵贱”是指人类不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