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姝 《两岸关系》2010,(11):42-42
<正>2010年10月24日下午,由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的"生命相髓——两岸三地骨髓捐受者相见欢特别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林娜、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交流司司长谢伟民、苏州市市长阎立、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岭、副主任刘静湖、江苏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立明等出席活动。活动现场还邀请了台湾佛教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主任石明煌、慈济大爱电视台总监汤建明  相似文献   

2.
这是台湾捐向大陆的第253例骨髓,也是深圳得到的首例台胞捐献骨髓。“台湾和大陆同宗同祖,血脉相连,从1991年第一例骨髓捐送大陆至今,已经有253例台胞捐出的骨髓被移植到大陆同胞身上。”薛明仁、郭朝宗两位爱心使者表示.捐髓是和捐血一样安全,但社会上许多人对此还缺乏认识,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媒体的呼吁,能让更多的人能加入到献髓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13日,一份生命的礼物从一位台湾男青年体内争分夺秒地传递到了大陆一位美丽姑娘的血管中。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千万人都在为这个年轻的生命祝福,两岸三地都关注着这场时间与爱心的赛跑。生命,在病魔的摧折下是那般的无力陈霞,今年22岁,是江苏省泰州姜堰市王石镇东塘村人。在学校,她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在家里,她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女儿。小时候,因为父母做生意很忙,陈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4,(7)
随着大陆市场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台湾名人——包括演艺名人、文化名人和政界名人——把发展重心放在大陆。这些穿梭于两岸三地的台湾名人,或者继续原来的事业,或者投身新的领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两岸飞人”。  相似文献   

5.
郑太男 《台声》2014,(5):44-44
<正>一场意外引爆的"太阳花学运",充斥着台湾年轻人对服贸协议和大陆的曲解与误解;而海峡对岸一张源自2011年台湾某综艺节目中言及"大陆人民根本消费不起茶叶蛋"视频截图令茶叶蛋一夕爆红,也引发大陆一些年轻人无尽的恶搞和调侃。在台湾,类似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的言论早已不是第一次产生。两岸通航前,岛内曾谣言台湾将遭遇"木马屠城",如今往返两岸的航班超过800班,结果有目共睹。今日的服贸协议同样碰到蜚短流长,比如180万大陆白领将到台湾,又或者4.8万元新台币  相似文献   

6.
陈筠 《两岸关系》2008,(5):25-27
“台湾与大陆是互补的,主要有三方面体现。这是我们今天要看到的。”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两岸三地经济互动与合作座谈会”后,有“郎旋风”之称的经济学家郎成平对本刊记者说。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3)
<正>11月23日,大陆台商、台湾文化人代表,以及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大陆知名高校的台湾学生代表百余人,在深圳参加"创富人生,赢在大陆——台湾百姓故事汇"活动。活动现场首发了《台湾百姓故事》丛书,这套丛书是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推出的三部曲采访故事的集中呈现,包括《大陆台商财富故事》《台湾文化人在大陆》《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台商跨海而来,弄潮改革开放,实现创富人生;台湾文化人肩负着使命和责任,身体力行,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台生求学求知,激扬青春,在  相似文献   

8.
<正>在两岸对峙的年代里,"空飘"这种独特的方式使得海峡上空出现了一种"既隔绝又对话"的微妙局面。对岸的普通士兵和民众通过它们了解大陆形势,大陆民众也通过它们,看到了后来台湾的"十大建设",并且第一次见到了歌手邓丽君的画像。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0)
<正>摘编自5月9日台湾《旺报》蔡英文就职周年将近,却等不到好消息,拿不到世卫大会邀请函后,可能会对大陆转趋强硬。大陆对台工作明显区分民官两层次,对民间社会趋宽,陆续开放台胞在机场自助通关、放宽持大陆律师执照台湾民众执业限制,年轻人交流项目的开放,更是源源不绝。蔡英文想以"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的"三新论"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8)
<正>摘编自4月7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文化名家、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发表文章指出,大陆老一辈人对台湾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这些百姓到台湾,跟着团,就算走马看花,拍些照片,买个特产,也多少补足了生命中那缺憾的一角。一般常被诟病的"团客"旅游,其实更有着超越现实经济利益的情感价值。台湾当局如果不能在经济利益之上看到这些,就说明了自己在两岸交流中的短视。大陆老一辈人经历了国共内战及之后两岸严峻对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3)
<正>台湾的大陆研究早就开始了,只不过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也有不同的地位。今天,大陆研究在台湾已成为一门时髦的学问,无论大专院校、"政府"机构,还是学术研究部门,甚至是民间社团,都把大陆研究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说起台湾的大陆研究,必然绕不开台湾政治大学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简称政大国关中心)和"东亚研究所"。在国民党主政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世界贸易持续低迷。受世界经济疲弱拖累,台湾对外贸易下滑,投资消费不振,产业转型升级步履维艰,经济增长乏力且增速衰减。与此同时,台湾部分出口产品在大陆市场份额也出现下降态势。在一片悲观声中,岛内关于大陆"红色供应链"崛起的论调不绝于耳,甚至有观点将台湾整体经济不景气归咎于"红色产业链"。有台湾媒体指出,由中国大陆厂商所组成的"红色供应链"是比断链更可怕的红色风暴,冲击程度远甚于各类国际经贸协议对于台湾的影响。大体而言,归纳台湾主流媒体、智库和专家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台湾"监察院院长"王作荣九月一日在《联合报》发表文章指出,台湾经济幸好有大陆市场这个吞吐港,才有今天这样稳定的局面。他建议台湾当局全面检讨对大陆的"戒急用忍"政策,以度过台湾经济衰退的危机。王作荣指出,台湾经济的繁荣很长一段时间有部分是靠大陆,有大陆这样一个市场作为台湾调节经济的吞吐港,这一点十分重要。自大陆经济改革开放后,台湾经济便很少有严重衰退局面出现,这是因为由大陆市场所吸收了。现在台湾当局正在"戒急用忍",假如众家商人都严格执行"戒急用忍"政策,那台湾现在的经济可能已经严重衰退了。好在  相似文献   

14.
正受疫情影响,上半年餐饮服务业受到冲击,不少在大陆经营餐厅的台湾商家直言上半年收入减少。随着大陆疫情趋向稳定,消费者回流,餐饮业逐步回暖。受大陆"地摊经济"启发,台资业者近期招数频出,"抢摊摆位"以更加"接地气"的模式寻求新商机。台湾"美食联盟"上路8个月,在厦门人和路上,由在厦台湾餐饮业者组成的"美食联盟"联手打造的台湾夜市即将登场。"届时,大陆消费者在这里就能品尝到地道的台湾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9,(21)
<正>10月15日至17日,由全国台联、辽宁省台联主办,沈阳市台联和大连市台联承办的"第三届台湾创新创业青年辽宁行"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辽台两地的140余位青年、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活动。对话交流、经验分享、实地考察、项目洽谈……亲历亲见,大陆蓬勃的发展生机,让台湾青年感受到来大陆发展的机会、舞台与未来。"我在大陆挺好的""大陆经济发展前景给台胞台企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出席开幕式的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表示,去年以来,大陆先后发布"31条惠台措施"、取消台湾居民就业证、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台湾《中国时报》2016年12月26日发表题为"当大陆开始展现肌肉力"的社论。本刊转摘如下,题目为编者所加。中国大陆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建交,台湾"雪崩式断交潮"可能难免,大陆军机在东海与台海周边演训也将成常态,会对台湾"国防安全"造成沉重压力。该如何解读蔡英文与特朗普通话后两岸由"冷和平"迅速滑向"冷对抗"的情势发展呢?先谈东亚大情势。美国始终是  相似文献   

17.
陈太云 《台声》2001,(8):14-17
不能推开那扇关着的门,不能走近那张洁白的病床,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病区,记者只能通过电话与在无菌室内化疗的她进行采访;只能透过病房门上的小小玻璃窗,看她幸福的笑容。 病床上的美丽女孩是姜堰市王石镇东塘村的陈霞。 6月13日,江苏省进行了首例非亲缘性骨髓移植手术,为陈霞捐赠骨髓的是一位台湾青年。这是一次牵动台湾、香港、江苏两岸三地的手术,13日早晨7时至晚上23时30分,香港凤凰卫视、江苏卫视、苏州有线电视台间断性直播了骨髓捐赠、骨髓从台湾花莲经台北、香港、上海送达苏州并移植到陈霞身体中的全部过程。那…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16)
<正>摘编自台湾7月25日《联合报》蔡当局每一次端出一项"‘政策’或作出改革",都会使台湾人民愈发觉得台湾在离心离德,这实在是可悲、可憾的事。例如,台湾"‘行政院’侨务委员会"最近"拔除"了一些海外荣誉职的"委员"职务,其理由竟是因为这些人曾访问过大陆。台湾有关方面积极贯彻蔡英文的"反中"政策,却可能导致许多对台湾友好的老侨胞寒心甚至变心。这种"化友为敌"的  相似文献   

19.
正"以前没有出过国,这次去大陆,也不是出国。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我故乡""今天,我没有乡愁。打破近乡情怯、衣锦还乡的观念,希望我老的时候,还能带给大家最新的想法"——李敖深爱着故乡,他有着浓厚的大陆情结。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我的乡土,但我不在其内;台湾是我的乡土,但我被见于外。不过,对我来说,在内与见外,皆属过眼烟云,总归中国是我的乡土。在这乡土上,大陆也好,台湾也罢,对我都是  相似文献   

20.
陈斌华 《台声》2014,(6):44-44
<正>最近一段时间,两岸三地同胞的相处成了热门话题。先是4月一则"内地儿童在香港街头小便,父母与港人起冲突"的新闻引发两地网民骂战,5月台湾知名音乐人陈升在接受"台独"色彩浓厚的《自由时报》专访时又语出惊人:"陆客真的不要再来了"、"我常跟他们(指其大陆友人)讲,等你们上厕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