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美国"形象公开权"(the right of publicity,又 称"形象权"或"公开权")是指公民对其自身的 姓名、肖像等代表形象的标记进行商业利用的 一种独占权。美国学者认为"形象公开权"属于知识产权 领域;目前我国一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形象公开权"的 性质和内容后,也主张将这一权利划入知识产权,主要理 由是:从范围上看,形象公开权属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相似文献   

2.
所谓形象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人格要素的商业价值所拥有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可以继承和转让。迄今为止,美国已有25个州通过州立法保护这种权利,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通过判例承认了这项权利。现在美国大部分学者认为形象权属于知识产权。"在法律如何保护名人的人格标识的商业性使用的理论与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3.
在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形象权即是商品化权或者是一种狭义的商品化权,而导致对商品化权的定义、性质、范围、保护模式等问题争论不休。本文认为对形象权与商品化权应重新界定,形象权应仅限于真实人物形象权,而商品化权亦应缩小范围,将真实人物形象权排除在外,形象权与商品化权应是两种独立的、并列的不同权利,分别由人格权法和知识产权法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虚拟人物形象,即创造性作品中塑造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在美国,虚构角色形象的相关权利则称之为"角色权",其权利指向涉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就形象权的理论基础,美国Madow教授提出的形象权性质"自由"学说不仅给传统理论带来巨大挑战,而且对于完善现代市场条件下人物形象及其商业利益的保护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形象权并没有摆脱人格权的本质属性,没有必要把形象权归位于知识产权或另外单列出一种无形财产权,而是对人格权法律体系进行适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开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公开权是于20世纪中叶从隐私权演变而来的一项财产权利。根据这项权利,一个人(主要是知名人物)可以控制对其形象的商业开发并从中获益。目前公开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上,均充满争议。司法界与学术界尚没有为公开权寻找到一种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公开权仍是一种“尚没有得到证明”的权利。赋予知名人物以公开权,会削弱社会大众根据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享有的言论自由,因此应将公开权的适用范围限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因不行使权利而引起的收回权本质是一种利用权救济权;因违反或不履行出版义务而引起的收回权是一种合同解除权;而为控制作品继续传播和利用之目的的收回权是一种著作人格权,具有人身专属性,该权利的行使具有强烈的人格色彩,体现了“人格优先”的立法价值取向。行使为控制作品继续传播和利用之目的的收回权,收回的是利用权人的“利用权”,但该权利的行使,并非使作品回复未公开状态,并不能够暂停或终止行使公开权带来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名人形象权商业化利用因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对于现实生活中人格权商品化所产生的法律适用的空白地带。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即使同出于对美国公开权制度的借鉴,也有商品化权、姓名肖像广告权、形象权等不同的名称,其内涵通常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形象一词虽然是表现特定对象之个性  相似文献   

8.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刍议——美国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毛"漫画形象纠纷案引起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关于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广泛讨论。由于缺乏法律的规定和理论的支撑,此种权利纠纷案件的审判结果或有失公平,或有失统一。本文通过对美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由来的历史介绍及其保护的现实考量,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实践中所采取的综合保护模式,参考美国判例法中所形成的保护标准,关注与研究典型案例,必要时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确立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9.
李政辉 《法商研究》2023,(4):174-187
企业名称权属于法定权利,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但学理上却存在财产权、知识产权等不同定性,这表明企业名称权属于复合型权利。在实践中,企业名称权的保护处于特定的制度困境:权利能动性不足;权利状态不完整;在权利冲突中居于劣后位置;权利享有不稳定,尤其是排斥力的缺失使得企业名称权成为一种偏于防御的被动型权利。我国发展出的企业名称权保护体系可概括为“行政监管+行为规制”模式,其中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将名称权与行政程序相分离。解决名称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在先权利原则并不是自足的裁判规则,须借助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规制。  相似文献   

10.
探析商品化权的定义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学界就对商品化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定论。本文从奥特曼案引出这个问题,进而对商品化权的定义进行分析,指出商品化权是指将能够创造商业信誉的人物或动物的姓名或名称、角色、形象、名誉,著名作品的名称、片断,广为人知的标志或它们的结合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权利。另外,探讨了商品化权的性质,阐明商品化权是一种不同于知识产权的无形财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