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八面来风     
儿子成了她贩毒的载体李娜(化名)是巩义市某镇人,她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婚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她给丈夫生了4个儿女。然而不幸的是丈夫患了哮喘病,望着丈夫痛苦地喘息,李娜似乎感到一场灾难将要来临。有一天,她听一个朋友说“鸦片”能治丈夫的病,就弄来一点儿试试。从此一发不可收,她和丈夫一同染上了毒瘾。3年时间,他们吸光了苦心经营的近百万元家产。丈夫因吸毒过量而死亡。毒品不仅毁了她的家还吞噬了她的豪宅。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她开始以贩养吸,由于“运气不佳”,多次落到公安局的手里。随着李娜“道行”的加深,她开始…  相似文献   

2.
小心假警察     
小心假警察程明武上一个被公安机关清理辞退的治安联防队员,导演的一出骗婚剧一天,一位乡村姑娘羞怯地走进山东省成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她腼腆地说来找她新婚不久的丈夫。民警问她丈夫叫什么名字,她说叫“邵光帅”。交警大队倒真有一个叫“邵光帅”的民警,但他早已结...  相似文献   

3.
她从不会因为丈夫是在阻止群殴当中牺牲而伤感或迁怒于他们。现在自己是警察了,更能理解丈夫身上的那种“群众情结”,心里只有一个追求,像丈夫一样,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4.
幽默天地     
不诚实 “我妻子对我不诚实。”一个愤怒的丈夫在酒吧里对好朋友说。 “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昨天一夜未归,当我问她去了哪里时她说是和自己的妹妹在一起。” 那位丈夫喝了一口酒之后继续说“事实上,她妹妹昨天夜里一直和我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巫山县张作英、冯友彩夫妇是特困家庭。妻子张作英守护“半植物人”丈夫冯友彩22年,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她10多年来拼命打工挣钱。省吃俭用,为丈夫治病、还债、瞻养病重婆婆、送儿子读大学。虽然家境异常困难,但要强的张作英说:“我有一个和和美美的家。”  相似文献   

6.
飞雪 《民主与法制》2007,(5S):43-45
丈夫去讨债却陷入了对方公司女会计的温柔乡,她失去了丈夫的人,也失去了他的心.她只好逼他去“死”,这样,她才能讨回她的情债。  相似文献   

7.
刘辉,比较文学硕士,电视台记者。“一个理想的丈夫。”是的.这就是我对成功的看法。在许多女人的心中,她的向往与憧憬无非是爱情。  相似文献   

8.
她是位强势的女企业家,上个世纪80年代,她就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元;20年后的今天,她坐拥财产数十亿,是众人眼中的超级女富豪。她还拥有一颗“柔软女人心”,她拥有民政部批号“001”的国内首个私立慈善基金,并担任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会长等一系列与慈善有关联的职务,她与丈夫一起向社会捐款已近5亿元……  相似文献   

9.
反问     
反问一位女士走向一个正抽烟的少年:“你妈妈知道你抽烟吗?”她质问他。“太太,”少年反驳,“你丈夫知道你在街上跟陌生男人讲话吗?”反问...  相似文献   

10.
感动     
一名略显柔弱的女警和一个男人结婚了。   虽然她是警校毕业,擒拿格斗都学过,而且成绩还不错,但毕业以后她一直没在严格意义上的一线干过——在公安系统这个危险的行业中,女同志大部分都做内勤,她也不例外,所以学过的那些东西到后来也就荒疏了。虽然她穿上警服也是英姿飒爽,但她性格中还是柔弱的一面多一点。所以无论是她的同事还是她的丈夫,都把她当成一个小姑娘,很少有人把她当成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警察看待。大家对她都是呵护有加。   丈夫家兄弟 4个,丈夫最小。丈夫上面的 3个哥哥生了 3个女儿,丈夫的父母把抱孙子的希望都…  相似文献   

11.
神秘的明信片 从1998年5月以来,凯特琳一家一直为一件事情所困扰。他们连续收到一个名叫桑迪的人邮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中多次询问凯特琳家近况如何。当凯特琳第一次收到盖有智利瓦尔帕莱索市邮戳的明信片时,大为惊奇,她问自己的丈夫:“这个桑迪是谁,我不记得你在智利还有亲戚或者朋友啊?他为什么对我们的家庭这么了解?”她的丈夫凯特无所适从地耸耸肩说:“所有熟人都回忆过一遍了,没有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她在一年之中经历了下岗和家庭裂变的双重打击…… 她以不变的真诚和坚强意志走出了生活的低谷…… 工作爱情双“下岗”,心归何处? 1988年的冬天对于敏来说是最不幸的冬天,首先是她结婚才两年的丈夫闹出了婚外恋。 一开始,于敏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丈夫在外边和另外一个女人好上了。她还不信,丈夫虽是银行的干部而她是个工人,但两个人感情很好,并且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可是,有一天于敏到丈夫上班的银行附近办事,却意外地看到丈夫亲热地挽着一个女人钻进出租车…… 就在这时,于敏所在的工厂——长春  相似文献   

13.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3,(29):40-41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妈的叫刘蓉,某市级机关中层干部,漂亮精干,按坊间的说法她跟丈夫老李乃黄金搭档。一个从政一个经商,老李开了家公司,挣得盆满钵满,宝贝独生女儿倩倩考上大学,老李扔给她张银行卡:喏,里面60万,拿去零花吧!  相似文献   

14.
人间真情     
1996年4月6日,对浙江省余姚市老方桥镇姚驾桥村郑涨钱、刘桂英夫妇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他们找到离别了23年的女儿。1974年6月郑涨钱患了恶性淋巴肿瘤的绝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妻子刘桂英变卖家产,生产队、村民、亲戚也纷纷伸出救援之手,但经县、省等医院医治,都没有疗效。两个月后,妻子刘栓英生下第二个孩子。月子里,她始终为丈夫的病忧心不安。在接到医院让为丈夫“准备后事”的通知时,她精神失常了。郑涨钱明白自己命在旦夕,做出与妻子离婚的选择──按照农村的习俗,死了男人再嫁会被认为“克夫”。为了让妻子有一个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林岚 《文明大观》2001,(7):16-19
苏华是1931年7月1日在家乡福建省莆田县入的党,那年她23岁。参加革命以前,她叫黄德馥,长得娇小玲珑,花一样美丽。傅围村一位恶霸看上她,想娶她做小老婆。她不从,恶霸就围追堵截,甚至扬言要将她所任教的那所小学烧掉。被逼无奈,她想到了死,半夜奔到河边,最终被巡逻的警察拦住送回。同校一位老师的丈夫是地下党,得知她的情况后找上门来悄悄对她说:“不要去死,还是有路可走的。”这位同事丈夫所说的“路”,就是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16.
黄辛 《民主与法制》2013,(18):52-53
通奸、捉奸,旁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纠纷案,每天各地不知要上演多少起,在浙江台州却以追究刑事责任而收场,这不禁令人大跌眼镜。这场悲剧的主人公是椒江公安分局的一位普通女民警,因为丈夫婚姻上的出轨不忠,为取证、为维权,她和她的家人敲开了丈夫在外租借的居所,一番“捉奸维权”后,本想唤醒丈夫的良知,却不料,丈夫和情人向当地公安刑警队报警。当地警方介入把女方的一家子几乎“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17.
莫特 《民主与法制》2014,(34):62-63
为了让回心转意的丈夫从第三者手中追回钱财,陈月和丈夫商量,以“假离婚”来骗取第三者的信任。哪料,丈夫却靠不住,与妻子离婚后没有信守诺言,假戏真做又重回“小三”怀抱。赔了丈夫又折财,陈月懊恼不已,她不甘心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离了婚,不甘心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全了丈夫,两人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18.
这事发生在长江中上游一则‘几县交界偏僻的巴南湾山村。这里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这些年来,多数人已不再为吃不饱饭而忧愁,但有人却为传宗接代和老来无靠所困扰。于是,在这里便发生了一个农村少妇多次生孩子出卖的奇闻。看上去,她不过30多岁,长相不错,逢人爱打招呼或是一个笑,特别是她那对大眼睛和丰满的身段仍楚楚动人。她有一个忠厚勤劳的丈夫,两个女儿已停停玉立。然而,由于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她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生育的机器”!10年以前,她早婚生下两个女儿,丈夫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做了绝育手术。可是,生儿传宗接代的…  相似文献   

19.
有个女孩生性胆小,见到毛毛虫也会吓得大喊大叫,更不必说宰鸡杀鸭、走夜路了。然而,有一个人走进女孩的世界里,她奇迹般地胆大起来。女孩婚后两年,度完了3个月的产假,又回到了车间上三班倒。产后第一次上夜班,丈夫怀抱婴儿看着室外漆黑的夜,用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睡一会儿,我送你上班!”她一口回绝:“不,你照看宝宝,我自己走!”说完旋风似地推着车出门了。午夜,路上行人极少,她骑得飞快,脑中早忘了做姑娘时的胆怯。开门进家时,丈夫惊讶地问:“夜这么深了,你怎敢一个人回来啦!”“想到要给儿子喂奶,什么也不觉得怕了!”  相似文献   

20.
浪子变勇士     
她是一个平凡而理智的“奇女子”,当她嫁给一位两次入狱的黑道“浪子”后,她用真诚的爱心和浩然的正气,感化和拯救着这个桀骜不驯的男人,经过12年的真情演绎,终于将丈夫塑造成了“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