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积极研究探索建立我国的灾害紧急救助体系,是我国救灾工作的重大战略选择,对增强救灾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谈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灾害管理和救助工作立法,有利于厘清灾害救助的程序和环节,促进各部门有效地开展协调合作,同时又能使减灾救灾工作规范化、常规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09,(9):61-61
海南省为做好强热带风暴后的救济救灾工作.紧急下拨880万元救灾救济资金到有关市、县.主要用于灾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救助。并要求此次下拨资金要与市、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统筹使用.同时,受灾各市、县要及时下拨资金.确保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灾害管理和救助工作立法,有利于厘清灾害救助的程序和环节,促进各部门有效地开展协调合作,同时又能使减灾救灾工作规范化、常规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09,(10):61-61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两次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造成全区不同程度受灾。灾情发生后,该区迅速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采取积极措施.多方组织人力物力对受灾群众开展救助帮扶。区财政紧急筹措下拨救灾资金100万元,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灾害应对及社会背景的影响下,美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灾害救助及紧急援助法规制度体系。联邦体制下的灾害救助体制在政府层级职能划分、协调机构、军队作用及救灾经费等方面具有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特点。美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国家应急行动计划,并不断总结救灾经验进行更新调整,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灾害救助系统。在运行层面,美国灾害救助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卡特琳娜飓风充分暴露了其缺陷,但其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灾害管理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救灾工作的基本任务。在救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及时行动,启动救灾应急程序和预案,尽全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今年,民政部根据灾情的发展,按照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工作规程,分别启动了三级、二级和一级响应救灾程序,随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及时向灾区派出工作组,调拨救灾物资,协助地方开展救灾工作,下拨中央救灾资金,保证受灾群众的紧急救援安置。同时,及时下拨了恢复重建资金,帮助各级政府抓紧做好灾区因灾倒房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广西民政厅不断加大政策创制力度,联合财政厅出台了《关于规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明确了广西受灾人员救助标准和救灾资金社会化发放的要求,推动广西救灾工作步入了精准救助、规范救助的轨道。吃透上级精神,理清工作思路李立国部长在201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对救灾工作提出了"高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提高自然灾害救助精细化、规范化水平"的要求;窦玉沛副部长在2015年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法治思维、提高规范管理能力"和"推动制定出台受灾人员救助标准"的要求。会后,广西民政厅认真学  相似文献   

9.
8月7日,黄河洪水灾害应急救助演练在陕西省大荔县举行。本次演练是近年来第四次全国性的洪水灾害应急救助演练,演练过程是在实战背景下,主要突出救灾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扎实细致安排灾民生活的特色,即:在有限的时间内,紧张而有序地组织灾区群众搬迁到安全地带,同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围绕灾民所需,重点保证灾民的食、住、衣等问题,使灾民在安置地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尽量不受颠沛流离之苦。这次黄河洪水灾害救灾应急救助演练,既是对我们救灾应急机制的检测和考验,也是对我们整体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民政部先后针对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灾情启动救灾应急响应49次。应急响应时间113天。下派应急救灾工作组49个。应急响应次数远远超过2006年的40次和2005年的30次,为我国建立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机制以来最多的一年。救灾应急响应的启动为灾区人心稳定和灾民生活安定奠定了基础。站在2008年的门槛上,我们又一次重温2007年应急响应的紧张时刻……  相似文献   

11.
<正>经历12个年头,人们久盼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终于于2010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灾害救助条例,《条例》的出台是我国灾害管理的重大突破,是救灾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此,结束了我国救灾过程中无法可依的局面,中国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开始步入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经历12个年头,人们久盼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终于于2010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灾害救助条例,《条例》的出台是我国灾害管理的重大突破,是救灾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此,结束了我国救灾过程中无法可依的局面,中国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开始步入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0,(8):62-62
7月9日,江西省抚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和倒房民居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救助方式、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及资金筹集、发放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原则。(姚华丰)  相似文献   

14.
高昆 《中国减灾》2011,(3):43-44
近年来,环顾全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政府和国际组织大规模的减灾救灾行动已然在进行,那么个人或是小群体,又能做些什么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安全呢?现在,已经有一些这样的个人和团体在行动,以创新的模式利用一些简单的资源开展救助活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措,在应对大灾害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实践这些新理念的。  相似文献   

15.
<正>7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77号国务院令,公布《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七章三十五条,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灾害救助条例,从而结束了救灾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高昆 《中国减灾》2011,(2):43-44
近年来,环顾全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政府和国际组织大规模的减灾救灾行动已然在进行,那么个人或是小群体,又能做些什么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安全呢?现在,已经有一些这样的个人和团体在行动,以创新的模式利用一些简单的资源开展救助活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措,在应对大灾害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实践这些新理念的。  相似文献   

17.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7,(11):12-13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可以说,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将其视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并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灾害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国家每年要下拨近百亿的灾害救助资金用于救灾。如此巨大的资金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到灾民手中,使受灾群众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救助,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救灾  相似文献   

19.
7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77号国务院令,公布<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七章三十五条,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灾害救助条例,从而结束了救灾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状态.在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条例>的出台实施是我国灾害管理的重大突破,无疑对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创新救灾资金管理模式,实行"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规范、全阳光操作"的"三全"精细化管理模式,救灾资金实现了由"平均"发放向缩面提标、精准救助的转变,达到了使用发放无违规挪用、无优亲厚友、无投诉上访的目标。《民政部参阅文件》(民阅〔2015〕66号)《山东省民政厅简报》(第20期)对沾化区自然灾害救助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进行全文刊发推广。一、突出政策引领,完善管理制度。率先出台了《滨州市沾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