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以为 《廉政瞭望》2012,(12):33-33
随着中国的快速转型,人们显得越来越躁动不安。缺少有效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缺少一种叫做“安静文化”的东西。任何一种文明中,都有使大多数社会成员安静下来的安静文化。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都是如此。中国传统文明也如此,但进入近代之后,很快就失去了文化的安静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和合”文化及近代“大同”理想,在创造了中华文明辉煌的同时也带有空想成分。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关于齐鲁文化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之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 ,其理论根据是关于“轴心时代”和文化元典的文化学理论。正是在这两块理论基石上 ,才能看出齐鲁文化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核心作用。从历时性的角度看 ,在坚持革命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同时还要弘扬齐鲁文化优秀传统 ,是因为属于古代的齐鲁文化中有属于人类共同财富的超时空的内容。从共时性的角度看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之所以还要弘扬对于它属于亚文化的齐鲁文化的优秀传统 ,是因为后者既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共性 ,又保留自己的特殊性即个性。  相似文献   

4.
近代文化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一是近代文化发展的滥觞时期,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第一个回合,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初步尝试;二是救亡图存拓荒播种时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已经触及到了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问题,但都未能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三是“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把近代文化发展推向一个崭新阶段,文化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开创的自觉追求先进思想的精神,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仍应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一段独特的且持续被人们重复思考的历史过程,无外乎是这一历史过程内在价值的自我证实。基督教在近代中国流播历程,印证了作为西方的一种宗教文化范式,对近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蕴含着需要历史学者重新提起、深化认识的理性祈求。顾卫民所著《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一书,正是作者对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是非得失,勾画出的一幅变迁图卷,其显著特点有以下两方面。一、从社会史角度展示基督教在华活动的轨迹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已有一些论著出现,而在立意上从社会史角度研究的,顾著是第…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存在发展,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里确实有适宜马克思主义生根发芽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许多共通的哲学性思维。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必然。而在当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中华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思想土壤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将为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由近代启蒙确立的现代性目标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它主导着以“全球化”为标志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国近代启蒙由于在文化模式和历史境遇方面与西方不尽相同 ,因此双方的意义认同系统在真涵与功能方面也存在某种异趣。按照这种历史逻辑根据 ,赋有中国特色的启蒙价值目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如下的现实文化启迪意义 :1 坚持个性自由与为国分忧的统一。 2 坚持个性价值中“德福相济”的原则。 3 在弘扬个性精神的同时 ,坚持“复兴优秀文化传统”与批判“封建文化糟粕”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许丙泉 《理论学刊》2005,3(12):108-110
“崇高”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和范畴,产生于古希腊文化并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同时,崇高感也是许多西方文化现象产生的一个动因。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转型使得国人逐渐接受了这一美学范畴,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是独立发展的,形成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典型。直到十五世纪,中国文化始终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西方后,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在中国本土却没有起到变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自明清以来便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号称“首善之区”,这里文化积淀深厚,文人、画家辈出,数百年间一直引领着中国文化、艺术的潮流。然而民国初年竟有一个出生于“蛮荒之地”贵州的文人和画家,像一匹黑马似的闯入了北京文化圈,并叱咤风云十数载,与中国近代绘画大师陈师曾一起被公认为北京画坛领袖。他就是“一代文化通才”姚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