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名 《小康》2005,(12):56-56
《物权法(草案)》虽然明确了物权取得和行使的权利,但是物权在法律里面属于私权的概念。那么当私权遭遇了公共利益,该怎么办?如何确定社会公共利益对私权的限制边界?《物权法(草案)》在这方面还应该有哪些改进?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小康》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俊海教授。《小康》:什么是“公共利益”呢?目前我国法律有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吗?您能举例说一下“公共利益”概念模糊的危害吗?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刘俊海:这就是非常遗憾的地方,我国没有一部法律和行政法规能够说清楚什么是公共利益。既然公共利益的内涵和…  相似文献   

2.
于靖园 《小康》2023,(22):62-63
<正>“我终于做了一件有结果的事。”这句“种地小队”队员们干完活,看着土地真诚说出的话,就是《种地吧》这个节目最真诚的注脚。今年,综艺节目《种地吧》火爆出圈。7月19日,翻开豆瓣网里的《种地吧》综艺主页,会发现上面的评分赫然写着:8.9分。而里面的演职员列表,基本是鲜为人知,很少出现在媒体或新闻里的。“你看了综艺《种地吧》吗?”“这是什么节目?有什么明星?”“一个明星都没有,都是不知名的年轻艺人。”“那它为什么这么火?”“因为真诚。”  相似文献   

3.
趣说两面神     
有个外国寓言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两面的神像 ,便问了一句 :“您为何长着一前一后两幅面孔 ?”两面神回答 :“一面朝前 ,是为了展望未来以充满憧憬 ;一面向后 ,是为了回首过去以记取教训。”哲学家又问 :“这固然好 ,可你为什么不认真注视一下现在呢 ?须知 ,将来是现在的延续 ,如果无视现在 ,即便对往事了解得再多 ,把未来想象得再美 ,又有什么意义呢 ?”两面神听了 ,立刻号啕大哭 :“您说得太对了 ,正因为我没有把握住我的那个现在 ,罗马才被人攻陷的 ,我才被扔进废墟的。”妙 !果然意味深长。难道不是吗 ?就好像一个著…  相似文献   

4.
问:不久前出版的《中国院士治学格言手迹》一书,其中收录了您题写的一句格言,是叫“乐知出灵感”吧,读来颇具新意和耐人品味,您能就此格言谈谈具体的治学体验吗? 答:这确实是我个人的一点体验。人生的种种体验或者说感悟, 其实很容易从先贤那里找到最经典的说法。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之”字,便是指做学问这件事;而“知”、“好”、“乐”分  相似文献   

5.
问题大家谈     
我是驻小区的保安员,主要负责门卫执勤。任务就是清除一些小商小贩。我目睹着路边一溜小商贩,我怕了。这么多小商贩,可叫我如何清走?但是,我想,既然端起了这碗饭,就一定得把它吃下去。于是,我就以礼相劝:“同志,您好!按我们小区规定,你们是不可以在小区里路边摆摊设点的。您能不能往外挪点呢?“去你妈的?搬到你家啊!老子没空!要搬自己搬。”当头一棒,打得我头晕脑胀。我耐下性子继续相劝:“大婶,您也是得挪走,小区的一些制度您应该知道的比我多,我也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但出于我们的职责,您就做个让步,好吗?”没想那人…  相似文献   

6.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7.
张双山 《公民导刊》2006,(11):49-50
“70万,一次,好,后面那位先生71万……74万,前面这位小姐75万,还有要加的吗?75万第一次,苏葆桢的《朵朵葵花向太阳》,这么好的画,您忍心让它旁落吗?好!这位先生77万,还有要加的吗?……77万第一次,77万两次,77万第三次。成交!恭喜这位先生拍到这幅苏葆桢的《朵朵葵花向太阳》!”看着这位站在拍卖台上神采飞扬、长得非常漂亮的拍卖师,我产生了一种想深入了解她的冲动。  相似文献   

8.
“亲爱的读者,每期刊物都收到了吗?若漏收刊物,请千万告诉我们!”这是刊载在《人大研究》1992年第10期上的编者的一段话。这诚挚的话语,恳切的问候,不禁勾起了我与《人大研究》的一段往事…… 去年底,我们单位共订1992年《人大研究》12份,结果今年邮给我们的每期刊物不  相似文献   

9.
小玫 《时事报告》2009,(3):59-60
在一本叫做《老外侃中国》的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太喜欢夸耀了,你们常常说你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欧洲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呢!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外国人竟是这样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 1 1月的一天 ,在福建视察工作的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到医院探望了正在疗养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名誉主席卢嘉锡。李蒙说 :“几个月没见到您了 ,都好吗 ?”  “好 ,好 ,我在这里不用开那么多的会 ,环境又安静 ,可以休息。”卢老回答说。  李蒙 :“看来您精神多了 !”  “你的领带很漂亮。”卢老风趣地说。  “我把这领带给您系上 ,好吗 ?”李蒙一边说 ,一边解下领带 ,当真给卢老系上领带。  “好漂亮。”卢老用手摸着身上的领带 ,笑着说。  “这领带就送给您了。”  “我有好多领带 ,”卢志说 ,“带一下就还…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50岁啦!作为曾经参与创刊、主编《人民公安》12年的老人,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该说些什么呢?讲讲她的成长历史吧! 公安部第一任部长罗瑞卿上任伊始,就很重视公安干部的培养教育。记得在1950年春天的一次党组会议上,罗瑞卿部长提出要出版公安刊物,教育培养干部。一位苏联专家听后随即摇头说:“这怎么可能呢?公安机关是做秘密工作的,出版刊物不怕暴露秘密吗?”罗瑞卿部长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们中国的公安工作,是党委领导、群众路线,我们要教育干部,做好工作。”这位专家听后再未说什么。当时,我在做党组会议记录,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些议论的。  相似文献   

12.
朱子强关上手机,拎起桌子上的背包,正要出去,突然看到一位大妈眼神直勾勾地望着他。朱子强轻声问:“大妈,您找谁?”宁母激动地说:“请问,你就是那位写有关宁小玲文章的记者吗?”“是我,您请坐,找我有什么事吗?”朱子强拉给她一把椅子。宁母没有坐:“孩子,你们当记者的是不是只管把文章写得越邪乎越抓人?不知道缺德文章也可以杀人啊?!”朱子强有点窘:“大妈,您这是什么意思?”宁母的脸色在变:“谁告诉你我的女儿携款潜逃了?”“这是企业提供的消息啊,同时也从公安部门得到了证实。不过,您老注意到了吗?我在文章里写的只是‘怀疑’……”朱子强底气有点不足。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Z1)
1966年元旦前夜《,解放军报》值班副主编冯征收到了林彪审阅后的社论大样,他摊开社论大样仔细阅读时,发现了“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对此,他十分疑惑,在大样上写道“:一句顶一句就很好了,一句怎么能顶一万句呢?这是形而上学!这样形容毛主席的话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4.
反差     
那是一个寒冷冬日的早晨,我正在整理饭店内停放车辆登记本时,一辆“皇冠”轿车在我面前嘎然停下,玻璃窗摇下后,里边便传出一句刺耳的话:“喂,保安!我的停车证落在房间里,哥们儿有点急事要出去,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那人漫不经心地打着呵欠,揉搓着脸,并准备发动车子就要走。“对不起,师傅!为了您的车辆安全,请出示停车证”说完,我上前一个标准地敬礼。那人脸上显出极不耐烦的神情,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竟对着我的脸吹来,“你不就是个保安吗?为一张破停车牌跟我较劲,别说是你了,我打个电话,你们老板也得一路小跑过来!”这时,客房部的一名经…  相似文献   

15.
冲动是魔鬼     
刘楚仁 《人民公安》2006,(13):51-51
这是我在看守所工作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在巡逻时,15号监室的陈窿喊我:“刘所长,我明天就走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您能最后提我一次吗?”我止住步,问:“有事要说吗?”“明天您就换班了,走时就见不到您了。”那几天我值班(我们三天一个班)时他每次见到我,都要重复一句话:“刘所长,  相似文献   

16.
“冰河在春天里解冻,万物在春天里复生,全世界被压迫的妇女,喊出了自由的吼声,从此我们永远要打碎毁人的牢笼!“半夜里,何处传来这异乎寻常又似乎熟悉的歌音,使我砰然心动。啊!这不是半世纪前振人心魄的《三八妇女节之歌》吗?这歌始流行于1938年,是冼星海于当年2月27日创作于延安的,到2000年2月27日.恰恰是61周年纪念日了啊!我第一次学唱《三八妇女节之歌》是在小学时代的1941年,  相似文献   

17.
那个晚上的影片好像是南斯拉夫的《桥》,他正要走进电影院,一个青年拦住了他。那个青年看上去很焦急,说:“大哥,售票处已经买不到票了,您能把手中的票卖给我吗?”他一愣,有些为难。青年的脸色黯然,“要不是为了母亲,我也不会麻烦您……”“你母亲?”“是的,我们从乡下来,我想领  相似文献   

18.
开心乐园     
老虎与传教士一个传教士在非洲传教。一天,传教士在林间小路行走,一回头,竟看见一只老虎。“主啊!”传教士祈祷道,“用您的慈悲保佑后面的老虎是个善良的教徒吧!”真巧,那只老虎也是个信徒。传教士听见后面的老虎在祈祷:“主啊!感谢您赐予我这顿晚餐。”女主人对女佣说:“今晚有客人来家吃饭,你能做些什么菜?”女佣:“太太,您是要客人吃了还想吃呢,还是永远不想再来?”门外传来敲门声。乔对妻子说:“准又是隔壁布鲁格借东西来了,我们家一半的东西他都借过。”“我知道,亲爱的。”妻子说,“可你每次为什么都向他让步呢?你不会找个借口吗?这样…  相似文献   

19.
开心乐园     
比你更糟一个人心急火燎地跑向公共厕所,但厕所前排着长队,他只好站在最后,好不容易等到前面只剩下一个人了,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对前面的人说:“我快憋不住了,能不能让我先进去?”前面的人紧握着拳头,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你至少还能说话!”梦话妻子关心地对丈夫说“:老公,你近来老是说梦话,要不我陪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丈夫惊慌地答道:“不用,如果医生给我治好了这毛病,那么我在家里的这一点点发言权都没有了!”人民老师:“同学们,跟着我念‘爱祖国,爱人民……’”小明:“老师!我们是人民吗?”老师:“当然是了!我们都是人民!”小明转过来…  相似文献   

20.
读翁贝托·埃科的《密涅瓦火柴盒》,在一篇谈论“城市自卑”的文章里撞到这句话时,我的脸红了:“通常来说(全世界都是如此),当你刚刚到达一座城市时,欢迎者的一句‘您觉得我们的城市怎么样’就已让这种不自信心理暴露无疑。”埃科多半另有所指,但在我看来,没有比上海更该遭受这个讽刺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