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0,(39)
国内外瞩目的上海浦东新区,随着9月10日9个政策性规定的出台,开始进入开发、开放的启动阶段。 这是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大动作。 80年代,以深圳等特区为潮头,推涌起中国对外开放的浪潮。之后,我国沿海地区从南至北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杨立勋:《从“对外开放窗口”到“国际化城市”——加入WTO后深圳的未来走向》——该文指出,深圳要建设国际化城市,这是一个非常正确、非常及时、非常符合深圳实际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圳新的发展标杆。中国加入WTO前,深圳经济特区一直扮演着对外开放窗口的角色。22年来,中国通过特区这个窗口,引进了资金、技术、管理、信息,推进了中国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方位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深圳必须从“对外开放窗口”向“国际化城市”转变,这不仅是深圳对外开放量的扩张,更是深圳对外开放质的扬升,是深圳迎接WTO和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挑战的战略抉择,是深圳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认为要从以下六方面落实措施:成立国际化城市建设指导机构;开展国际城市调查研究工作;加快建立与国际贯例接轨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实施科教兴市、文化立市战略。  相似文献   

3.
深圳经济之所以迅速增长,与致力于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分不开的。特区发展的十五年,就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十五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要培育新优势,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五中全会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地区所提出的要求,给特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区要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一、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是深圳特区发展的历史必然首先,实现与…  相似文献   

4.
进入九十年代,特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局面的形成,造成了特区优惠的内移,出现了所谓的“特区不待”、“特区内地化”等现象。二是“复关”进程的加速,从国际角度为特区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更大的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随各特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内外双重压力下,特区如何增创体制优势,尤其是行政体制优势,摆脱旧的行政体制的束缚,建立起一个新的、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体制,便成为特区发展的一项大事。一、特区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再认识理论是…  相似文献   

5.
改革和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突破口,两大推动力,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扭转乾坤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既是这两大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又是改革开放思想理论的全面阐述者。因此,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是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环节。本文就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谈一些体会,以求教于读者。(一)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思熟成的结果,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体会:第一,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观是在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进行科学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迈出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第一步.江泽民充分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因此进入新的阶段.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态势,胡锦涛坚持用全球战略眼光谋划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入思考了如何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外开放新优势等重大问题,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邓小平对外开放观、江泽民对外开放观、胡锦涛对外开放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特殊方式,是以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集中实施对外开放的专门区域。不言而喻,开放是特区的特点,也是特区的重点。开放是特区的特点包含这样几层意思:首先,开放是特区的基本任务。特区作为我国的市级、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的一个完整的社会单元,负有许多与其他省、市和其他地区一样的共同任务,但特区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是开放,是在我国率先打破封闭和僵化,走向世界,与世界市场融为一体。特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任务。特区如果迈不开开放的步子,打不开开放的局面,就没有资格称为特区。第二,开放是特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昌航天城开放和发展的研究报告解洪进入90年代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格局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我国西部尤其是内陆资源富集地区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西昌市是四川省攀西地区(攀枝花市和西昌市)的中心城市之一,是闻名中外的"中国航天城"。它的开放和...  相似文献   

9.
杨利英 《党政论坛》2009,(23):23-25
一、中国文化开放是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一)对外文化开放是国际背景的大势所趋 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阶段,中国文化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状况。由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带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交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0.
张蕴岭 《党政论坛》2014,(22):28-28
开放战略的演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打开国门实施对外开放。从1978年至今,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沿海开放战略、沿边开放战略、建立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开放后,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中国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对外利用两个资源,即外部资金技术和外部市场资源,通过引进外资,主动融入到国际分工、参与到国际市场经济体系中,通过请进来、打出去(出口)实现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正式同意上海开发浦东的计划,决定在浦东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这是我国进入90年代后敞开的又一扇对外开放之窗。 人们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如果说我国的海岸线像一张弓,那么长江就是这张弓上的箭,而位于海岸线中点的长江口的上海则是这支箭的箭头,作为箭头的上海一旦起飞,将带动整个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发展,对全国的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太平洋西岸一个有影响的国际城市。具有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仉越、工业基础强大、科技实力雄厚、各类人才荟萃、对外联系广泛等综合优势。经过40年来特别是近  相似文献   

12.
大开放与西川经济的加速发展蔡娅近年来,拥有1亿多人口的中国内陆大省四川,在"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发展"方针指导下,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大经贸"战略,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促进外事、外贸、外经、外资、引智、国际旅游的有机结合,新招迭出,取得了令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的新突破刘晓强实行对外开放,把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衔接起来,是邓小平经济思想中很有创造性的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外开放理论的重大贡献。一、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经济开放是个长期政策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是他在领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审时度势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后提出的。这一思想,作为邓小平经济思想中很重要、又很突出的方面,其鲜明的特点在于邓小平不是把对外经济开放看作是一条应急的暂时政策,而是作为一条长期的战略政策始终一贯地坚持了下来,并在坚持的条件下寻求发展。邓小平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贯彻。一是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不仅仅是对沿海几个城市的开放,而是首先在沿海几个城市开放,通过边开放、边总结,然后再…  相似文献   

15.
长江,如横贯在中国大陆上的一条“巨龙”。经济学家们预测,这条“巨龙”腾飞之日,便是中华民族新的崛起之时。现在,随着中央、国务院“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的出台,预言开始成为现实。 长江沿岸地区,东起上海,西至重庆,在国民经济全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这一地区的开发开放,对于推动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快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建立,胜利实现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是中央继80年代作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决策之后,进入90年代后作出的促使我国经济振兴的又一具有深远影响的决策。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央上述决策的意义,全面了解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态势,本刊从这期开始新辟一个名为“改革开放走沿江”的临时栏目,对有关情况作比较系统的报道。下面所发的邹家华副总理访谈录,便是这一系列报道的开篇。  相似文献   

16.
张安彤 《瞭望》2022,(10):82-83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时代故事. 20世纪90年代,响应国家开发开放浦东的号召,金茂大厦应运而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再用十余年的时间打造金茂北外滩项目,成为上海定位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从新增土地开发的增量时代,逐渐转向城市格局重构的存量时代.与此同时,共同...  相似文献   

17.
一、邓小平建设经济特区的基本思想正.经济特区不是收而是放。"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中国当前最大的政策是改革和开放,不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他把改革看成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强调"厦门可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在内地可以再造几个香港"。1991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还说:"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浦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而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大国对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的地区布局与开放的地区布局相一致,两者均采取逐步推进的办法。从SO年代初创立南方四个经济特区开始,中叶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地区的沿海经济开发区,后期又把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等划入沿海经济开发区,并创立海南经济特区。这样,逐步形成二亿人口的沿海开放带。浦东新区的创立是在90年代初,比南方四个经济特区晚了十年。90年代的改革形势较之80年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对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提出j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84,(16)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广东、福建两省的经济特区以后,明确地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是收而是放的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这个指导思想,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建议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连同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重要步骤。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发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在实行对外开放过程中,充分发挥沿海城市的作用,也是中央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经济地带由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组成.(一)经济特区是国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来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特殊区域.目前,我国已经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我国的特区既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像将来香港、台湾那样的"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坚持自力更生基础上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的经济特区.(二)开放城市是指那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城市.目前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城市.(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