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孙丽 《浙江人事》2009,(4):F0003-F0003
近年来,德清县人事局围绕“人才强县”和“开放带动、接轨沪杭”两大战略,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服务方式,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呈现出人才活力争相进发、创新才智充分涌流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2.
创建“人才特区”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贤 《群众》2006,(6):26-27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为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我省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我省从去年初起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探索不同条件下人才工作的最佳模式、政策体系、环境建设和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建立“人才特区”是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人才特区”是指人才工作的特殊区域,即在特定的区域内,人才工作的政策保障、体制建设、机制运行、资金投入、环境营造和工作内…  相似文献   

3.
《浙江人事》2009,(3):F0003-F0003
2008年,温州市人事局围绕省委“两创”总战略和温州市委“三次跨越”总目标,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人才人事工作创新发展的先导,把务实有效作为开展人才人事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把合心合力合拍作为推进人才人事工作的基础,把构建“和谐人事”作为人才人事工作的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政策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有力促进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人事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最近,衢州市部署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即“百家亿元企业科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千亿产业板块领军人才集聚工程”、“万名农村人才拜师学艺工程”,培养造就大批创业创新人才队伍,营造优势聚集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进一步发挥各类人才在“创业创新、富民强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个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政策保障体系,确保能够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人才,不断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我们以“镇海区人才政策研究”为主题,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浙江人事》2009,(2):23-23
象山县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实施“人才活力工程”,强势推进人才本土化。一是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大力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辟人才创业“绿色通道”,通过市场招聘、项目引才引智、引资引才等形式,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的协作与联系,采取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象山建设。  相似文献   

7.
江海洋 《群众》2011,(6):28-29
近年来,丹阳改变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的传统做法,坚持招才引智先行,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机制,以更优惠的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丹阳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走到了全省县级市前列,创造了转型升级的新优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是大力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把“走进企业,服务企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人才政策资源适当向企业倾斜,形成有利于人才在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在人才供给数量、内在结构和整体布局上,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对接,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使各类人才向强优骨干企业集聚,重点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人才能力的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杨菁 《就业与保障》2024,(1):196-198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2022年,吉林省推出人才政策3.0版,为落实人才政策,围绕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和吉林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吉林市出台“一个意见、六个办法”人才新政,全力打造吉林省人才高地和全国一流人才生态模范城市。基于此背景,文章从人才引进政策制定、执行力度、效能反馈等方面入手,对吉林市人才引进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吉林市人才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吉林市人才引进机制,提升吉林市人才新政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9,(12):82-83
2009年11月,云南省第二届“兴滇人才奖”颁布。为表彰先进,激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李文昌等10名全省各类优秀人才代表云南省第二届“兴滇人才奖”,以表彰其功绩。  相似文献   

11.
一、推进人才资源开发 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根据新的发展形势,不断拓宽思路,修改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有关政策规定,营造“洼地效应”,真正让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相似文献   

12.
1.加大人才选拔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注入“兴奋剂”。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2007年嘉兴市人才专项资金超过2000万元,其中市级850万元,为高层次人才引进、住房、生活、福利等方面的优惠待遇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开发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七个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打造人才高地,义乌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试行)》。《意见》的出台将为义乌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位突破、全面建设国际商贸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意见》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详尽制定了适合义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政策,为义乌全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任秋生 《前进》2004,(11):46-47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这对进一步创新观念,搞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覃黎魁 《传承》2012,(7):32-32
近年来,贺州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眼于欠发达后发展的市情,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积极实施“人才兴贺”的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创新政策文件,启动实施引才育才“双千计划”,持续开展“市校合作”工程,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人才基础性建设,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的崭新局面正在形成。实践表明,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抓好引才、留才、用才这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贺晓敏 《今日浙江》2006,(21):32-32
近年来,诸暨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做好人才工作政策完善、机制健全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进一步撬动人才工作的有效“支点”,抓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两个重点,以企业家协会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协会为抓手,加强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抽象走向具体、从上层建筑走向基层基础的“党管人才”新路径。注重在教育培训上下工夫,做到以先进的理念引导人才。着眼于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在协会中积极倡导学习风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企业家协会会员学习经营管理的前沿知识,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  相似文献   

17.
陆民 《浙江人事》2008,(9):42-42
“工业立县,人才先行”。近年来,龙游县委、县政府从事关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定位人才整体开发工作。组织人事部门把破解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活问题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人才工作专题调研。日前,龙游县集中出台了“1+5”人才政策,即《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以及《龙游县中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实施办法》、《关于鼓励龙游籍高校毕业生回龙游工业企业工作和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8.
王奋平 《前进》2004,(9):36-3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尽快建立适合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机制。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这里的“德”即思想品德,“才”即能力本领。“德”与“才”是人才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在一般意义上,我们指的人才就是具备某种能力和才干的人。在社会实践中,能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突出的贡献。人才具有创造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而人才机制是一个系统,它包括人才管理机制、评价机…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3,(10):67-68
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正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已经成为区域发展新的驱动力。近年来,丹阳以尊才重才爱才的大情怀、引才育才用才的大智慧、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大气魄,开创了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尤其是在引导企业、民营资本扶持人才,鼓励创业人才与民间资本有效结合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彤 《现代领导》2006,(2):30-31
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健全人才IT作机制.积极营造为各类人才服务环境,以创新求突破.全方位推动人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