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从“贤才名士代不绝书”到“两千教授一故乡”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宜兴只是小小的一角。然而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宜兴却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不仅因为这里是“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陶的古都”,最令人赞羡的是这里熠熠生辉的教育,久盛不衰的读书之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观上,庄子“以物观物”,其境界是“无我之境”,陶渊明“以我观物”,其境界是“有我之境”,虽然庄子与陶渊明常因共同的亲和自然的态度而往往被人并提,但两人在自然观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王国维的观物理论与境界说对于描述庄陶自然观之区别甚为妥贴,然其所谓陶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却是对陶诗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秦莉莉 《前沿》2014,(9):234-235
清人郑板桥画竹积淀了三种境界,“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种境界各有玄妙。作品的构成要件作为著作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自有抽象、艰涩之处,而借助郑板桥画竹的境界进行解读则显得明晰透彻、易于把握。“眼中之竹”代指客观实在物,“胸中之竹”代指思想或情感,“手中之竹”代指“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在此解读之中,以作品为客体的著作权私权属性得以彰显,著作权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内容也尽得融注。  相似文献   

4.
万能之竹     
嫩竹曰笋,可以佐食;微竹细管,可穿成衣。竹屋供住,竹桥供行。竹简竹纸,人類教育文化繫之;竹簫竹笛,人类娱乐乐器赖之。其他日常生活用具,以竹制成者,不可胜计。试观世间之物,其能供人类生活六大需要——衣、食、住、行、育、乐之全者,捨竹其誰與歸。稱之萬能,不亦宜乎?吾國到處產竹,其對於文化之贡献大矣哉!  相似文献   

5.
马洁 《理论月刊》2007,(4):139-141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古代文论的文化根基。从文论的角度来看,《观卦》中“观我生”讲求的修美己德与文论中关于创作主体道德修养息息相关;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又需要创作主体有广博的识见;“观民设教”的教化思想直接启发了汉代风化说;观物取象又是古代文论关于“心物”关系的最早展现。《周易》之“观”的观者、观物方式对于古代文论创作主体论的诸多方面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竹类自古为刚宜、真挚和虚心美德的象征,它姿态挺拔,清逸脱俗,是历代文人名士之所爱,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咏。清代画家郑板桥爱竹如痴如醉,画竹出神入化,这些传世之佳作,画中之极品更是为竹增添了无限韵味。成为人们造景之上选。 竹类可作盆景,即可观叶,又可观干,还可观其姿态。将:盆景竹摆放于明窗净几,除令人赏心悦目外,犹如徜徉于茂林修竹之中,观碎叶摇曳,赏倩影婆娑,领略山林野趣,真是别有一番风趣。  相似文献   

7.
康熙皇帝玄烨,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代君王,又是对医学颇有造诣的“医生天子”,尤其是他的饮食观,于今给人以启迪。康熙非常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反对随意摄取,主张合理饮食。一是节饮食。在康熙的生活中,表现为不追求珍饈厚味,在他的食物谱中不见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有的是鱼虾果蔬食品。他说:“……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朕自御极以来,凡所供馔肴皆寻常品味。”他强调“适可而止”。他说,“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相似文献   

8.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语,在强调“思想统一”的时代,只能被当作谬理来批判。近来,大约与创建和谐社会有关,从文人学者到国家领导人,均有对“和而不同”一语内涵的诠释和其重要性的阐述,并大力提倡之,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然而,我观其文章语录,只是侧重于对“和而不同”的解释与提倡,对“同而不和”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却较少述及,故撰文聊补其阙。  相似文献   

9.
说“一”     
"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可小,小到一滴一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一"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可见全豹。所以,对于"一",要"谨思之,慎取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代的张伯竹,为官清廉。在他写的《禁示馈送檄》中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连用的八个"一"尽是些小事,然而却于细微中见精神。张伯竹惜民爱民、廉洁自好的高尚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是观之,善小的"一"和恶小的"一"却能体现一个人品行的好与坏,  相似文献   

10.
文人与竹     
文人好竹,始于何时,未详考。不过唐王维以双钩法画竹倒是事实。其后董源雪竹寒林,苏轼墨竹寄情,皆极有生趣、高雅可人。水墨梅竹大为流行始于元。元之文人多以墨竹遣兴,自此画竹名家辈出代不乏人。值得一提者乃清代扬州八怪,其中七怪皆与竹结缘。郑板桥乃画兰竹大家,“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可见对竹之癖好。然而,金冬  相似文献   

11.
说“一”     
“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可小,小到一丁一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而见全豹。所以,对于“-”,要“谨思之,慎取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代的张伯付,为官清廉。在他写的《禁示馈送檄》中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连用的八个“-”,尽是些许小事。然而却于细微中见精神;张伯竹惜民爱…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因此,人们在认识同一个事物时,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那末,就会得出关于该事物的不同结论。对此,古代的人们就明确而深刻地认识到了。 战国时期的庄周在《秋水》篇里说,对同一事物,观察者“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  相似文献   

13.
地处川南的宜宾地区,历史悠久,山川毓秀,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都颇多奇绝之处,竹海、悬棺、溶洞石林,加上两个独特博物馆,人称“川南五绝”。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国家级风景区蜀南竹海7万多亩楠竹林连成一片,素有“竹的王国”之称。其竹林密集度之高、竹类品种之多、气势之壮观、景观之奇特、风光之秀美迷人,实属罕见。天然的绿竹  相似文献   

14.
追光动画《新神榜》系列作品典型地反映了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中视效与剧情的脱节现象,其症结在于技术性视效犹疑在两种视觉模式之间,一种是形塑主体中心的现代主观视觉模式,一种是超越主体中心的中式物观视觉模式。如何在技术性视效中弥合两种视觉模式、平衡现代性和中国性,成为动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肯綮之一。国产动画电影应以中式物感精神为切入点,借助数字技术的镜头创造力,在现代视觉机制的“身体-世界”二元关系格局中扩展出“身体-物-世界”的三元关系格局,营构出“人观物”“物观物”“大观小”等丰富的视觉模式,延展出主体内在的自反、弥合与超越,从而走向中国空间精神所敞开的世界本源之域,表达更加深刻的现代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遵义,毛泽东正式“出镜”,进入中国革命舞台中心之地;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育之乡。七十年来,以这两座世人瞩目的名城推出的这两座巨人为代表的国共两大党,曾两度握手合作,在中国现代史册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历史走到了1997年。会日之中国,两大党派的第三次握手尚未实现。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高潮涌动中,中山遵义两座名城的人才市场建设之手却已紧紧地握在了一起。1996年11月16日。北京。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冬日。然而,对于中山遵义两地的人才市场建设者来说,这一天却并不寻常:全国东西部人才市…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曾激起国人奋发图强之志。然而不幸的是,有些人光有“图强”之心,而不甚求“图强”的科学途径,这往往很容易造成某些人“图强”的努力陷于事倍功半的难堪状态之中。以史鉴之,这方面的典型事例以远观之有:产生于“大跃进”年代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土法炼钢”的政治笑话。以近观之有:产生于改革年代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等。事实上,这种以口号代替科学,以冲动代替理性的“图强”操作行为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它使我们空耗了不少的时光和资源。同时,它还使我们渐忘了科学的严谨和理性之…  相似文献   

17.
“成功、精彩、难忘”是上海世博会的目标。然而,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主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却道出了别一种精彩观,“宁可牺牲点精彩,也要尽可能减少扰民”。  相似文献   

18.
试论禅境的美感特征蒋力余禅境是艺术的灵魂,是意境的表现形式之一。所谓禅境,是指艺术品能让欣赏者产生物我两忘以至物我同一的特殊审美心态的艺术形象,它近乎王国维所说的“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①。禅境往往呈现出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结构形态。优秀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彭传华 《前沿》2013,(14):9-11
王船山的君权观是王船山政治思想的重组成部分,其君权观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关于君主的产生,船山提出了“保类卫群”的新见解;第二,关于君权的性质,船山强调君权的神圣性和至高无上性,又祛君权之魅,宣扬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体现了船山的贵民、重民思想;第三,关于君权的范围,船山认为理想的君权主是保类卫群,然而现实的君权范围却极其广泛;第四,关于君权的更替,船山一方面强调君权可禅可继可革,另一方面又反对弑君、逐君、篡夺,而革命和篡夺之间的分际在于是否合乎“古今之大义…‘天下之大公”。王船山的君权观是王船山政治思想具有民主性因素和近代性因素的重体现,在王船山政治思想体系中具有重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审美信息形态三个世界论李欣复信息论美学及其与电脑的结合产生了各种电脑艺术,充分证明几千年争论不清的美的本质与个性不过是一种人的感官可把握品味的形象性信息而已。根据这一成就,我们借用清人郑燮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三象不同说①,可以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