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闫玉俊 《学理论》2014,(2):271-272
中国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命线[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现代化转型是其必由之路。在现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及时更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完善它的教育机制,才能有效地保障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在借鉴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促成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努力适应社会环境、对象需要和自身发展,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和加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由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向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型,即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转型。尽管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转型是指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形态转变和发展状态.考察这种历史转型,主要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特征两大方面展开,前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要素的特征,后者包括指导思想、教育内容特征、方式方法特征等.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前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之中。在转型社会,政治经济全方位进行改革,文化价值体系开始重构。为了适应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需求,我国政府已开始了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变。由于传统理念及制度的根深蒂固,作为行政管理的灵魂的现代行政文化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行政体制改革的障碍。因此,对当代中国行政文化进行理性分析,整合传统与现代的行政文化,通过行政文化的更新来推进中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甚至经济社会循序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取得数次阶段性成果,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是启动了中国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它不仅克服了封建政治文化的滞留影响而且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偏误,在政治主体、政治参与等方面实现了现代文化观念创新。政治文化的转型因培植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民意基础而促成改革向民主法治方向过渡的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的成功运转需要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两大条件。从民主文化的角度看,民主政治是与一定的政治思维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思维经历了四个方面的转型:从斗争性向和谐性转型;依附性向自主性转型;激进性向渐进性转型;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型。我国政治思维上述四个方面的转型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它有利于公民理性精神和参与精神的提升,有助于社会成员合作与妥协意识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成员现实主义视角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由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朋智撰写的《转型与引导: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社会思想意识方面的新变化新特质切入,探究社会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  相似文献   

8.
李军 《民主》2004,(11)
李军在《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撰文认为,对政治转型、文化转型、教育转型、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转型等社会性因素的研究,是以社会转型为视野解析我国贫富差距成因的重要内容,具体表现在:一、政治体制由传统中央计划型向现代市场服务型过渡中的不  相似文献   

9.
中国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二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化是政治稳定的社会心理纽带,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政治系统的运作和发展。转型时型,我国社会政治文化伴随并适应整个社会转型而发生着一系列深刻变革:政治价值观实现着由“政治挂帅”向“政治为经济服务”的历史性转变,公民民主参与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主流政治文化内部分层趋势扩大,文化冲突凸现。所有这些最终使得政治文化成为一把“双刃剑”,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政治认同、政治权威和公民政治行为,对政治稳定起着二重作用。为此,必须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实现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良性促动  相似文献   

10.
陶元浩 《党政论坛》2010,(15):46-47
传统思政工作确是需要转型,但是向什么方向转型、如何转型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课题。从理论上说,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属于政治伦理建设的范畴。在新时期,随着现实基础的变化,思想政治建设应重新塑造,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在新时期,行政文化建设作为行政伦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6)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西方的女性主义、男女平等观念逐渐传入我国,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启发了知识分子把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危亡结合在一起。辽宁地区的女性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思想观念逐渐发生转化,虽然"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仍是束缚女性的主流文化,但也有少数女性积极投入到政治参与和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我们国家和民族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的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然对从自然经济社会和计划经济土壤中成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较为落后的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强烈冲击。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当前,我国社会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恶化,已成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在社会转型日趋加速的过程中,只有积授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深入开展政治文化的研究,对于我国目前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有极重要的意义。可是,学术界对这一点论述尚显不足,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一致。政治文化的确切涵义到底该怎样理解,本文试就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政治学研究》1987年第6期发表的朱日耀同志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一文,给我们很大启迪。比如他对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心理三者关系的论述,指出,社会政治心理是政治思想得以植根的土壤;政治思想是社会政治心理的结晶;政治制度是政治思想作用整个社会的桥梁等,这些精辟论述是十分正确的。可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运用话语进行理论宣传、心灵沟通、引领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有序运作和取得实效,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合理运用密不可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社会现代性和社会结构转型中面临多重现实困境:文化大交融下的多样化内容解构了其主导力,大数据时代下的多维化选择降低了其吸引力;传统思维观下的单向化传输阻滞了其亲和力;生活化语境下的情境化错位减弱了其辐射力。现代性境遇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是从一元化到多维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整合,从政治工具性到生活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超越,从单向威权式到交往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转换,从集体规训型到个体发展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共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它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特征,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7.
生存政治、生活政治两个概念分别代表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不同阶段。生存政治阶段的主题是满足基本生存,生活政治阶段的主题是追寻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用生存政治、生活政治概念考察我国乡村社会变迁,发现当下乡村正处于从生存政治到生活政治的过渡期。从日常生活视阈来看,我国在传统农业社会乃至改革开放初期的现代农业起步阶段,都维持着一种生存政治的状态,相应的治理也以维持生存为导向。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才使农民基本摆脱生存政治状态并开始向生活政治状态过渡。转向生活政治的乡村治理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供多元的社会参与方式、生活方式选择,促使治理方式由宏观的事本主义向微观的、以服务为主的人本主义转型,培育多元治理主体,提供更多价值观念、情感链接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周奋进 《理论探讨》2005,2(6):166-168
我国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我们的体制正在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无法想象,社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传统文化却可以“一以贯之”,无须变化。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经历现代化的转型或者扬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文明的需要,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肯定,从而得到存续。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改革的浪潮中经历着蜕变与转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也必然要求其适应改革浪潮,实现现代转型。审视现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单向指示向多向服务转型、政治强硬向文化渗透转型、外部灌输向多元互动转型、单一格局向齐抓共管转型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转型的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 ,我国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半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 ,我国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 ,主要是物质利益型矛盾、政治型矛盾和思想文化型矛盾 ,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为了正确处理和积极化解这些矛盾 ,必须首先深入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 ,本文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社会生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层面对其作初步探讨。一、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正如一切生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一样 ,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 ,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这是因为 :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