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史载,宋朝崇阳县有一个叫张乖崖的县令。一天,他看见一个管仓库的库吏从仓库里出来,顺手将一枚铜币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于是立即下令把库吏抓了起来,准备严厉惩罚。但库吏不服,觉得只因一枚小小铜币,不应该受到严刑惩罚,于是上书申诉。而县令不仅没有减轻库吏的罪行,反而下令将这个库吏斩首。县令在状子上是这样写的:“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则“库吏被斩”的故事今天读来,除去封建酷政的糟粕,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大与小这对矛盾,看似平常,但要正确认识、处理得当,就不那么容易。有的人认为,在生活小事上“潇洒”一…  相似文献   

2.
倒霉的小偷     
一个在赌场输掉了自已所有钱财的男子从敞开的窗子溜入一居民家中.他在屋内仔细搜索一启遍,除一张银行存年外,没有发现任何现钞.“如果我弄到这张存折主人的证件,就可以到银行把钱取出来.”有了这个念头,他就开始在房间里找主人的证件.令他狂喜的是,他突然发现在离他不远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张身份证,便急走过去,将其一把抓到手里,随后冲出门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观念逐渐占据了人心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已成为现实。相反 ,“计划经济”和“人治”的思想已为世人所唾弃或者发生了根本的动摇。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提出“以德治国”是否有必要呢 ?从伦理学、政治学和法学角度看 ,“德治”又有何学理上的根据呢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区区几千字难以说透 ,在此我只想简单地谈几点看法。首先 ,“德治”不等于“人治” ,“德治”也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道德理想主义。由于长期受传统文化的无形影响 ,在许多人眼里 ,一提“以德治国” ,就很…  相似文献   

4.
人头费:只见增,不见减目前有一些机关,行政编制满了,便弄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满了,便招临时人员,逐渐形成了“一个人的活两个人干,一个人的饭两个人吃”的局面。一方面工资发放都困难,一方面又源源不断进入添口。在和 R 局办公室主任交谈时,我说:“减几个人不行吗?”他说:“减谁?就是一个临时工,也有来头;说  相似文献   

5.
孟加拉35岁的玛丽亚姆10年前死了丈夫,丈夫留给她的只有贫困和儿子.她没有任何技术不得不去做女佣,一天挣5美元.5年后,她和4名同乡妇女向银行取得低息贷款,她用70美元买了土地;今天她有了家、牛和稻田,还经营着自己的制皂生意.她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说,“我很快乐,但我需要更多的钱经营一个新生意.”  相似文献   

6.
曾有一则取笑谚语:“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说的是一位博士买驴,成交后,他要卖主写份券据,卖主不识字,便请他代写。半天过去了,博士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纸,尚未写好。卖主等不及,催促说:“博士啊,您只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收你多少钱,不就行了吗?”  相似文献   

7.
学而后为政     
春秋时期,郑国地位最高的大臣罕虎,想让尹何治理自己的封地,便向子产征求意见。子产说:“他年龄大小,又不知他能力如何!”罕虎说:“我很喜欢他,他也肯定不会背叛我,至于治理政事的能力,我想让他到那里去学,大概慢慢地就可以了。”“不可!”子产听他解释后断然反对,“人们喜欢一个人,总想让他得到一些好处,现在您喜欢尹何,便把政事交给他,这就像他还没学会拿刀  相似文献   

8.
金钱≠幸福     
据说,乾隆下江南时面对千帆竞渡的大江曾问手下:熙来攘往者为何?纪晓岚答:“全为利而来,皆为利而往。”看来,追求物质剃益是人的一种本能。在过去“左”的时代,人的这种本能被压抑,那时,谁敢言钱?有三五十元工资就满足了。而到了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似乎是对过去的一种“逆反”。社会的发展从一个极端又跳到了另一个极端:钱!成了热点、沸点——一位演员在电视剧中随口而出的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居然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大名言”。  相似文献   

9.
一些国有企业劳动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极怠工现象的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减少和根除消极怠工现象,是国有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消极怠工,简单地说,就是故意降低工作效率的一种消极行为。如我们常见的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工作时间干私活,海阔天空侃大山;能偷铁偷铁,能偷砖偷砖,偷不着东西偷时间;一杯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一天;机器轰轰转,看见也像  相似文献   

10.
珍藏的教训     
王首 《人事天地》2008,(10):28-28
香港首富李嘉诚的身边,一直保存着一个手表包装盒。他说,这里面没有珍宝,也没有秘密,但却有一个教训。 1950年代李嘉诚创业之初,经营塑料花业务。有一次他收到买家付款的一张期票,他觉得钱够了,随即给原料供应商开出一张期票。等于说,张三许诺还钱给他,他又许诺将这钱还给李四。  相似文献   

11.
一串糖葫芦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妈妈是教师,爸爸是工人。我想要什么,他们都能满足我,吃的、穿的、玩的、学习用品就更不用说了,我生活得很愉快。 可自从上了四年级以后,每到放学,我便发现不少同学在校门外拿钱买零食吃,有的男生还常去打电子游戏机,不停地交钱,不停地打。他们很痛快地吃着、玩着,很骄傲的样子。我想:我何不也跟爸爸要点儿钱呢?回家我刚说完,爸爸便一脸严肃:‘小孩子不能乱花钱,你想要什么,妈妈爸爸就给你买了。’我听了很扫兴。  相似文献   

12.
“十五贯”,又名《双熊梦》,是在宋人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和明冯梦龙小说《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作者是明末有名的戏剧家朱(白隺)。 1956年“十五贯”被浙江昆苏剧团改编成昆戏搬上舞台。故事写的是县官过于执主观推测熊友惠与候三姑一案,不做调查研究,即判二人死刑;淮安巡抚都堂周忱如何轻率拍板定案,而监斩官、新任苏  相似文献   

13.
相传,汉武帝晚年,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东方朔说:“相书上讲,一个人鼻子下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东方朔知道皇帝又在做长生不老梦,便想劝说他。于是东方朔故意大笑起来。汉武帝怒道:“你怎敢笑话我?”东方朔恭敬的回答:“我怎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话彭祖的脸太难看了。”紧接着又说:  相似文献   

14.
杨枫 《人事天地》2007,(3):42-43
邢海燕是我在飞机上偶遇的朋友,我敢说她精明干练的样子能给任何见到她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刚坐下她就开始找我攀谈了,从老家到北京,从空中小姐到飞机餐,总之特别能说。最后,当我得知她在北京卖保险时,终于“顿悟”:难怪她那么有口才。下了飞机,她主动问我要去哪里,然后热情地说送我一程。我很高兴地答应了,本以为是有朋友开车来接她,没想到却是她的司机。一个专科毕业的四川女生,到北京卖保险三年的时间,不但拿到了本科文凭,现在还有了自己的司机!出于钦佩和好奇,我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15.
当有人请鲍笑薇简短评价自己的丈夫曾荫权,她思忖了片刻,说:“他很踏实,有上进心,很疼我和我家的人,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  相似文献   

16.
兄弟争死     
子浩 《人事天地》2008,(10):1-1
南北朝《南史·孙棘传》里记载,有个彭城人叫孙棘,他弟弟孙萨按规定要到军队服役,可是因故没能按期到达,按律当斩。 孙棘即到郡府去说:“我身为兄长,是我叫他不去应征的,是我罪该万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户口管理上存在有许多疏漏之处。。我在农村派出所做户政管理工作,现就农村户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改革谈点粗浅认识,以供同仁指教。(一)农村户口管理现状可以概括为:“松于管,难以理,斩不断,理还乱。”农村户口管理没有城镇户口管理那样的严格管理制度,长期以来,管理松弛的状态导致许多农村人“户口意识”淡薄,认为:有户口种田,无户日还是种田。有的把农业户口当成“用途户口”,即:用则有之,不用则除之。户口管理成了“为用所用”。具体地…  相似文献   

18.
晓鹏: 你好!好久没提笔写信了,有一种“考古”的感觉呵。的确,现代社会发展太快,电话、传真、E—mail……似乎已代替了传统的书鸿传递。不过,我觉得此刻写信更能准确传输我的表达。你说你刚从美国回来,说美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说美国人的“消费观”。说美国人一般是不存钱的,不但不存,还要借款、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在一家学校听课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一年级孩子的课堂无比热闹,老师一个问题,台下便七嘴八舌抢着要发言.二年级的孩子便安静了很多,知道举手发言,表现得规规矩矩.年级越高,课堂上表现得越是安静,他们再也不会在课堂上七嘴八舌地发言.老师们说这群孩子很听话.似乎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要求我们做个听话的孩子.小时候听父母的话,上学了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了要听领导的话.似乎大家都很喜欢“乖巧”的人,但是所谓的“乖巧”常是一种懒惰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曾经读过一则关于厨子的故事。由于时间久远,忘记了是中国厨子还是外国厨子的故事了。故事说:有一个厨子,每次给主人家干活,总是将主人家的鸡鸭鱼肉偷一份装进腰里带回家。有一次,在自己家里操刀干活,也将一块肉装进腰里,恰恰被他老婆看见了问他干啥,他说:“我忘记在自己家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