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她,一个与一代歌后邓丽君有着相同名字的女子,一个长年从事特殊教育的年轻教师;在"5·12"大地震中,她是学生以生命相托的老师,被授予"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荣誉称号;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她把青春和美丽,把所有的爱和笑颜都献给了那些智障和残障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4,(6):F0002-F0002
胡艳苹是吉林省善满家园智障人托养康复中心负责人。2001年,胡艳苹的女儿因患智障疾病不幸夭折,从那之后,她把全部的爱献给了智障流浪儿童.只要看到这样的孩子就会把他们领回家来收养.收留的人多了,吃住都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崔松旺长着一张憨厚、略显老相的脸。25岁的他第一次化装进入黑砖窑时,人家问他:“你都50多岁了,还来千这活儿?”崔松旺一边嗯嗯应着,一边心里乐:看来我装得挺像。 去年8月,崔松旺每天晚上都梦见黑砖窑里的智障奴工在干活、在挨打,甚至梦见自己是智障人,在街上流浪。这段时间,他正装扮成刑满释放的、越狱在逃的、卖菜的、卖原料的、拉砖的、包窑的……以各种方法接近黑砖窑,调查智障人如何被诱骗胁迫沦为奴工。最后一招是,他化装成智障人,在火车站转悠4天,亲自经历被黑老板和黑监工招募、运送、买卖、奴役,最后逃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党员文摘》2006,(5):F0002-F0002
2005年12月7日.是重庆黔江小女孩倪东艳8岁的生日。可这天早上.父亲仅仅说了句“照顾好妈妈”后,就停止了呼吸.小东艳从此就开始了独自照顾智障瘫痪母亲的艰苦生活。照片中的家简陋而昏暗.她就将作业拿到灶前.一边烧柴火做饭.一边借着火光做作业。曾经有好心人提出要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小东艳却回绝了,因为她舍不得丢下智障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每天站在教室的讲台上,面对目光呆滞、嘴角流着口水的智障孩子,心里总有一种无奈的心酸,于是,总是把他们揽在怀里,和他们说着重复一遍又一遍,但还是不厌  相似文献   

6.
爱的奉献     
<正>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好事。"在农一师十三团三连就有一位照顾瘫痪老人和智障青年的妇女,她就是宋成兰。1991年,宋成兰带着两个孩子随丈夫从陕西来到三连承包土地,在连队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熬过了初抵陌生地的艰苦时期,她从心底感激这些好心人。1996年秋,宋成兰患病住进医院,同病房住着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黄存弼,养育了20多年的养子又  相似文献   

7.
<正>每天早晨,杨江早早地站在学校大门口,痴痴地望着前方,盼望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他懵懂地知道,疼他爱他的"郑妈妈",每天都会准时来到。果然,一辆自行车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不一会儿就轻快地驶到了他的眼前。他兴奋地蹦了起来,傻傻地憨笑:"郑妈妈!郑妈妈!"郑世琳跳下车,看见这个鼻涕流到胸前还不知道擦掉的智障学生,心疼地用纸为他擦拭干净,捂着他冰冷的小手一起走进学校。这温情的一幕,勾勒了郑世琳从事特殊教育六年来最平凡、最琐碎的一个剪影。2007年,郑世琳通过自愿申请,经过层层考核选拔,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从隆昌县龙市镇初级中学教师到特教,九十度的直转弯,让亲朋好友匪夷所思。好心的同事劝她,天天和  相似文献   

8.
沈聪 《前线》2010,(8):8-8
<正>1986年,和平里敬老院成立。在街道居民科负责社会救助工作的于艳挑起了敬老院院长的担子,负责照料老人们的生活。那年她30岁,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0多年。当时,于艳就给自己立下了准则:"把小事当大事做,以寸草报春晖的真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对待社救户、对待孤寡老人,为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3,(9):23
她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奉献和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孩子们亲切地呼唤她为"园长妈妈",家长敬佩地称她为"幼教专家",幼儿园的老师们亲近地叫她"知心姐姐"。她,就是通辽市幼儿园园长——李效华。以母爱温暖孩子用真情感动家长"爱是教育的基础"李效华一直用著名作家冰心的这句活来勉励自己,她时刻谨记爱是幼儿教师最美的语言,而"园长妈妈"则是孩子们给她最美的呼唤。在幼儿园工作的每一天,她都倾尽爱心去了解孩子、照顾孩子、关注孩子,喂孩子一口饭,帮孩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那个寒冷的元旦吗?2013年1月1日,日最高气温只有-4℃,还刮着四五级的北风。寒风刮得路人行色匆匆,可是却有那么一群志愿者早早来到赛博数码广场的门口,手拿着宣传资料,向来往的行人介绍着。他们是来自“关爱生命”中国爱心公益天津站的志愿者们,此次他们是和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共同组织一场为智障人士拍卖献爱心活动。得知这一活动消息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习型政府建设面临五个主要障碍难以建成"地方为主"扁平式组织将是最难以逾越的障碍;政府组织体制无法满足迅速反应的要求;由于文化与政治的影响,"局限思考"将成为我国建设学习型政府主要的学习智障,且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共同愿景整合是主要的工作障碍;职工素质低将成为基本条件上的障碍.有些障碍可能得到克服,但有些克服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对听障、智障学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学校用特殊的关怀浸润着每个残疾学生的心灵。因为这里有支支火把、粒粒火种和点点星光,照耀着他们,温暖着他们,这里的爱无处不在。支支火把营造“有爱无碍”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3.
正谷华老师1996年8月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一干就是22年。2006年6月,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爱是教育的灵魂。用爱心感染学生,用心灵赢得心灵,是谷华老师的制胜法宝。爱心是具体的。一师九团中学2016届初三毕业生有名叫彭健的学生,这孩子从小没有母亲,父亲较"粗放"地养大他,却没正确引导,所以孩子为人时如刺猬,做事时粗线条,常与老师顶撞,与同学争吵,卫生习惯也  相似文献   

14.
今年62岁的崔钢林,是密云县密云镇西户部庄村人,已有40年党龄。16年前,他和妻子下地干农活时,看到一个躺在铁道旁的老汉,觉得可怜便领回了家。本打算管顿饭后就送走,却发现这位老汉不仅轻微智障,还是聋哑人,既无任何证件,也不识字。崔钢林决定暂时收留这位“老哥”,谁知这一捡一养就是16年。  相似文献   

15.
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我教育学生所用的方法是因势利导。例如,我有个学生是一个调皮又任性的男孩,因为父母跑运输经常不在家,学习无人督促,生活无人料理,养成了马虎懒惰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不良学习习惯和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不良行为习惯。但是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强,胆大主意多。为了教育好这个孩子 ?我利用这孩子的优势作为突破口,开学便让他担任班上的卫生劳动委员,一开始,他很吃惊,找着我诚恳地说:"老师,我不行 !"同学们也不理解,纷纷对我说:"老师,他连自己都管不住,怎么能当班干部 ?"对这孩子,我用激将法:"你是否要让同…  相似文献   

16.
森淼 《党课》2013,(16):78-79
1896年,意大利,在一次国家举行的读写考试中,几名8岁的智障学生不仅通过了考试,而且分数还高于考生的平均成绩。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意大利和欧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奇迹。而这一奇迹的缔造者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  相似文献   

17.
汪枭枭 《当代贵州》2017,(48):40-41
正1986年,宋长城接手大山里的杉树坡小学,31年风雨无阻。他的"留守"让山里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1986年,瓮溪镇杉树坡村村支书雷天寿找到宋长城,希望他接手杉树坡小学,和学校唯一的老师雷朝江一起撑起这所只有三个年级、40多个学生的山村小学。村支书说:"那么多孩子,一个老师照顾不过来。你是村里唯一的高中毕业生,只有你能胜任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08,(9)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老师,节日快乐!""老师,您辛苦了!"伴随着声声问候、束束鲜花,第二十四届教师节来临了。笑声与掌声,歌声与心声,在这一天里交融汇合;辛勤工作的园丁,紧张学习的学生,在这一天里深情相望——举国上下洋溢着浓厚的尊师重教的气氛。在此,我们谨向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勤奋工作的人民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兰小琴一家四口,大女儿曹美月聪明漂亮,人见人爱;但小女儿曹玉杰却是个天生智障儿,从出生起时常癫痫病发。为照顾多病的小女儿,一家的生计仅靠丈夫一个人维持着。曹玉杰每年无数次进医院抢救,身边离不开人,兰小琴不能正常工作,靠着团里的特殊照顾政策,种着5亩自养地挣生活费,因为她别无选择。尽管女儿是一个严重智障者,但兰小琴从未感到自卑,她依旧给孩子每天洗得干干净净,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儿出去散步,一直推着女儿走了20年。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56岁的周维斌,是第二师三十三团中学党支部副书记。2017年8月,他主动申请来到十四师皮山农场幼儿园支教。用爱心和歌声温暖孩子周维斌在皮山农场幼儿园负责两个中班的96名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刚来那会,一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吵吵嚷嚷、混乱无序、哭喊不止的孩子们。面对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周维斌先是唱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