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姐和二姐     
二姐做梦也没想到,大姐的遭遇会落到她的头上,她也下岗了。当初大姐从造纸厂下岗时,二姐除了同情和愤愤不平外,心里多少还有点庆幸,庆幸自己所在的酒厂效益好,工资有保障,不用担心下岗。可未曾料到,干得好好的,说下岗就下岗了。听说厂子要改制,还要买断工龄,一年工龄才卖400元,卖了工龄你就成“自由人”了,往后爱干啥就干啥。二姐气哼哼地说:“想这么轻巧就把我们打发了,没那么便宜”二姐的脾气暴躁,小时候连我这个当弟弟的也要让她三分,大姐更是由着二姐的性子。我虽然看不惯二姐的霸道,可也是敢怒不敢言,她要是发起…  相似文献   

2.
黑丁 《农村青年》2010,(6):52-53
现如今有买的就有卖的。只要有人买,什么都可以卖:水、空气、人身上的器官、太空中的星星、月亮上的土地……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商品。可死人的头骨也可以卖吗?答案是可以。不但人头骨可以成为买卖,而且还是跨越大洋,颇具规模的“进出口”生意。2010年3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跨越大洋从事人头骨非法买卖的案件。  相似文献   

3.
冬衣     
今年冬天来得特别早,人们早早地穿上了过冬的衣服。服装店老板冬衣卖得很红火,一时县城大街小巷卖衣服的都是日进斗金。远在省城工作的小玉,知道了县城的情况,心里有了退不去的愧疚。原来小玉母亲穿的过冬棉衣已经有近十年了。她曾经多次提出要为母亲添置冬衣,但母亲总是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何况人已经老了,只要身上不冷就行了。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08,(5):58-59
红薯叶,当菜卖。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的农民把红薯叶扎成捆,冲洗干净后,运到南阳市区卖,收入不菲。该乡马营村马春虎去年种了2.5亩红薯,仅卖红薯叶一项收入就达3000元,今春他一下子种了5亩,目前薯叶收入近4000元。  相似文献   

5.
流沙 《时代风采》2011,(19):8-9
在长约40公里的碧城坝子里,放眼望去,庄稼地里除了玉米就是烤烟。“对于一个农业大镇的老百姓来说,这些玉米和烤烟就是他们一年最大的希望。吃的用的都指望着卖烤烟的钱。”禄丰县总工会办公室主任李云峰介绍。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2009,(2):50-51
一个冬瓜平均卖200元,一个南瓜平均卖4000元以上,这样的天价蔬菜瓜果出自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三排村金宝瓜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09,(8):56-56
农贸市场里 卖鸡的阿黄喜欢把最棒的一只鸡放在肩上,认为这样做容易吸引顾客的眼球。但他自己的眼睛却深度近视。有一天,他肚子饿了,忽然想吃大饼,便走到一个卖凉席的摊位前,说:“你的饼真大,来一张!”卖凉席的不高兴了,对阿黄说:“就你那眼神,还玩鹰呢!”  相似文献   

8.
父亲     
父亲一生没能读多少书,他心里想定了要让我读书上大学,母亲的想法大致一样,她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供销社里卖布的那个女的多清闲,多舒服,哪像我们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泥里滚水里爬。”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有过在农村特别是大山深处生活的经历,一定会对这样的场景记忆犹新:每到春暖花开之时,放眼四望,但见远远近近的山坡上漫山遍野地开满一丛丛、一簇簇姹紫嫣红的野花。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可是你想到过没有,这些随处可见的野花也能卖钱?  相似文献   

10.
民间画家     
段落 《时代风采》2008,(24):37-38
最初看杨品的画,是他风尘仆仆地从碧色寨写生回来的第二天。那时候,我刚与他认识没多久,他还蜗居在蒙自老城区一幢年久失修的木楼上。那幢陈旧老楼的后面,是一条熙熙攘攘,卖蔬菜瓜果、禽蛋鱼肉的菜市街。每天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出来,杂乱的市井之声就不可阻挡地钻进杨品的房间,  相似文献   

11.
看惯了歌星、影星签名售碟。作家签名售书。但鸡蛋小贩签名售蛋却还是闻所未闻。然而,湖南长沙却有这么一位大胆的小菜贩,突发奇想地将娱乐和文学界这种签名销售的方式嫁接到卖土鸡蛋上.不仅勇敢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靠签名售土鸡蛋带来的诚信口碑,每个月的收入已超过万元。  相似文献   

12.
阿水 《农村青年》2007,(11):48-50
摆席 囤里的粮食可以卖1200块,猪可以卖300块,鸡卖60块……自从儿子二小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一个多月的时间.冯二栓老汉整天这样反复盘算。二小去北京上大学,要交1万多块的学杂费。另外还有书费、住宿费、伙食费……粗粗一算,没有1.5下不来。可满打满算,家里只能凑上三四千块,剩下的.只能去借。冯二栓老汉一辈子刚强,自己无论多困难,也没有向别人开过口。  相似文献   

13.
老牛     
龙辉 《农村青年》2011,(5):43-43
“把老牛卖了吧!”二哥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父亲横他一眼没有说话,抽出烟管塞进一把土烟用力一吸.空气中顿时弥散着一股呛人的烟味。看父亲不言语,二哥用手扇着烟雾,咳嗽着走到院子里,嘴里自言自语地嘟囔着。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8,(7):57-57
慕名前往宁夏西吉购买土豆的崇先生在街道上转了一大圈也没见到卖土豆的农民,经询问才知道,原来当地政府出资帮助农民建地窖,鼓励农户把土豆“藏”起来,通过反季节销售,等待来年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15.
村民从大山里挖来当柴烧的树桩子,经他魔法师般的一番捣鼓,就能变成枝繁叶茂、开着奇异大型花朵的紫薇古树,这种树最贵的一棵能卖800万!如今他在江西、湖北等地共建起3个紫薇园,总面积达4800亩他的紫薇古树数量,  相似文献   

16.
徐锐 《农村青年》2009,(1):64-64
据报载,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2008年洋芋大丰收了。然而,农民望着遍地的“金蛋蛋”却增添了几份的忧愁。据报道,原因是每市斤洋芋价格比2007年低了整整0.1元。这个县的东山村农民杨有忠2008年种了7亩洋芋,挖了近3万斤.和2007年的产量差不多,而2007年卖了一万多元,现在仅卖了不到7000元,而且种的洋芋成本比过去提高了许多。一些洋芋加工企业也由此而随意压价致使洋芋出现了滞销。即使卖出去繁荣,也没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14,(3):6-6
三名大四男生,一起创业卖卫生巾。身边人对此很不解,甚至嘲笑他们为“中国大姨夫”。对此,他们并不在意。日前,三人创建的《亲爱的》网站正式上线,他们通过“一次预定,全年分月寄送”的模式在情侣之间卖卫生巾,以此实现创业梦。(3月5日《潇湘晨报》)  相似文献   

18.
网事微评     
《农村青年》2013,(8):1-2
几个西瓜要了一条人命 7月17日上午,瓜农邓正加、黄细细夫妇因在临武县城路段摆摊卖西瓜,巡逻到此的县城管行政执法局执法三大队大队长廖卫昌等人上前制止,双方发生口角,县城管执法人员抢走几个西瓜并要求其到规定可以摆摊设点的地方卖西瓜。  相似文献   

19.
在大多数人看来,卖汤圆这种都是小买卖,上不了台面。然而,重庆的张国柱和邓采姝夫妇居然靠着卖汤圆的绝技闯进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从普通的打工仔到年赚百万,世界级烹饪大师,他们又经历了哪些艰辛困苦呢?2010年3月,笔者采访了回重庆探亲的邓采姝夫妇,其传奇的创业经历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20.
一林 《工友》2013,(12):58-58
从前,有一个卖水果的摊子,老板因为年岁大了,无法久站招呼客人,于是就贴条子征店员。过了几天,来了一个年轻男子,问老板一个月要用多少钱请他来帮忙,老板笑着说:“我们这小摊子生意,哪里付得出月薪,当然是看你的努力,一天能卖多少水果,收到的钱就给你十分之一,每天领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