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殷孜涵 《农村青年》2009,(12):43-45
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在河南省灵宝市,梁金牛的名气很大。他左胳膊因患小儿麻痹症不能用力,但他“单臂投手”的盛名至今犹存。他是灵宝“农民NBA”的当家人、多种赛事的组织者,被誉为“民间的萨马兰奇”。10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济南亲切接见了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代表,而梁金牛是受表彰者中唯一的农民代表。  相似文献   

2.
韩非 《农村青年》2007,(5):26-28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次短暂的经历往往成为终生的动力。这段经历不论什么时候从记忆深处冒出来。都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高爱民就有过一段让他刻骨铭心的经历:“在乡卫生院工作期间。经常半夜三更被匆匆赶来的农民喊走……”这段经历使他真正了解到农民的疾苦和需求,从而立志做一个给农民治病的好医生。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扪心自问:“我对得起农民患者吗?”  相似文献   

3.
安徽蒙城。 苗桂民的办公室在乡政府三楼。以前,这间屋子不光他来,农民也来。农民来干吗?找他反映问题,上访,因为他是乡领导。 后来,庄周乡改为办事处。还是这间屋子,相比从前却显得冷清多了,不光农民来得少了,作为党委书记的苗桂民也来得少了。有一天,县委书记胡朝荣奇怪地问他:“你庄周的人怎么没有到县里上访的了?”他笑了,回答说:“问题都在地边解决了!” 曾想用一句话概括苗桂民的特征。他皮肤黝黑,晒的,想称他“黑脸书记”,又感觉不妥。可在老百姓眼里,这个书记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跟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拿的主意,都特别对心思。这样的书记,皮肤怎么会白昵?最后,用了一个农民的叫法——“知心书记”。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06,(1):55-55
万寿菊是一种原产墨西哥的菊科植物,在黑龙江大庆市等地方随处可见,以前只是作为美化市容的一种绿化植物,可近年来,万寿菊却成了当地千家万户农民致富的“万寿宝”。据专家介绍,万寿菊中提取的叶黄素近年应用十分广泛,由饲料添加剂向医药、化妆品、食品、营养品等领域迅速发展,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叶黄素不但是近视的天敌,还可以防癌抗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叶黄素油膏在国际上十分畅销。2003年,大庆市首次引进万寿菊种植,一亩地可以增收300多元。大同镇农民李财2004年种了10亩万寿菊,纯挣5000多元。2005年他一下种了20多亩,忙时雇人摘花,全部送到厂家,收入近万元。祝三乡农民田志云看到别人种植万寿菊来钱快,也念起“种花”经,今年种植了20亩,由于品种新,管理到位,秋后竟然收入2万多元。现在黑龙江许多地方建立了万寿菊种植基地,农民把万寿菊称作“宙裕花”“小康花”,农民们说,“一亩万寿菊,效益胜过大苞米两三倍”。  相似文献   

5.
马明刚 《农村青年》2011,(10):54-54
笔者认识这样一位农民,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栽了一个又一个跟头”,目前仍不富裕,他为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感到很“纠结”。  相似文献   

6.
朱丹 《农村青年》2006,(5):15-17
年轻有为的吴琴福曾经几次成为新闻人物: 一次是在当地政府积极解决“农民贷款难”过程中,他“给信用社打了一个电话,半个小时20万元贷款就落实了”。于是,他在媒体上留下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以往向信用社贷款时手续麻烦,贷款额也有限;如今有政府帮忙,贷款只论信用不问贫富,这样的农信社才真正算是农民自己的银行。”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铜陵县胥坝乡是个四面环水的“江心洲”,农民进县城得先乘渡船,然后再坐“城乡公交车”。那天去胥坝乡找郑小东,和他约好9点见面,他在对岸等。住在县城的我起了个大早,匆匆去赶“城乡公交车”。  相似文献   

8.
官员恨他,农民恨他,房地产开发商恨他。采矿者恨他,挖石取土者恨他,渣土车司机恨他。搞汽车修理的人恨他,开饭馆的人恨他,土杂商店经营者恨他……在与滇池有关的利益链上。他的“敌人”几乎举目皆是。这个被众人仇惯的63岁老农。入选“2005年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2007年被授予“昆明好人”的称号。成为“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今年初。他被选入在美国播出的国家形象片,成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自从荣膺“中国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以来,一晃10年过去了。 10年中,与当初获取殊荣一样,他一直很低调,低调得几乎被人们遗忘。 他是如何摘得“杰出”桂冠的,10年来又做了些什么? 记者再度走近他——黑龙江省桦南县梨树乡一个普通农民、曾经被誉为“水稻大王”的孙斌……  相似文献   

10.
见到周孟奇是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逸夫会议中心,那儿正在开“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他作为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经济发展合作社的社长与会。这天阳光灿烂,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到会服务。会议主持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他说:“目前我国农民基本上处于高度分散、无组织状态。要帮助农民,就要帮在根本上,那就是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民走向进一步联合已经成为必然……”对此,周孟奇有着很深的体会。南马庄村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9月16日,一年半风风雨雨的日子验证了这个理念:面对强大的市场经济,分散的小农户只有组织起来,规模经营,走合作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生存。然而,合作的路并非平坦。尽管显得十分疲惫,可是周孟奇仍然和其他农民代表一样,在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地举起右手,握拳宣誓:“团结起来,互相帮助: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遇哲 《农村青年》2011,(11):55-55
黑龙江农民刘贵夫自称年收入二三十万,政府白给“好几万”,引起社会质疑,不少声音说他“牛皮吹得杠杠的”。  相似文献   

12.
农家财富经     
出租迷你农庄卖时尚农业,开发丝瓜筋赚六钱,城西农民家门口创业致富,“品牌”养殖引领农民创业致富,地毯上种蔬菜无污杂口感更佳,河南农民萝卜种到山西去,土特产流行“彩铃名片”,红红火火的休闲渔业,胜利乡三千辆“夫妻车”闯市场  相似文献   

13.
红孩 《农村青年》2006,(8):10-13
焦平坤是一个农民,却有近10年时间没顾上好好种地。 因为土地纠纷,他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耗资近20万元。 他连年上访,9年当中“到县城1500多次,省城38次,北京2次;给有关领导打电话600多次,向有关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投诉200多次”。不仅如此,他还说,他通过正常的民主蕖道维权,却“遭遇司法腐败”,并且被一些干部“厚颜无耻地索要”,使“积攒多年的血汗钱被榨尽”。 尽管这样,他仍然信誓旦旦要“不屈不挠地抗争到底”。  相似文献   

14.
19年前,他在外闯荡打工两年,结果,连买辆自行车的钱都没挣回来。19年后的今天,他拥有了近百亩的茶园、3个茶叶经销网点、1个摩托车代销点,年收入1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茶老板”。说起他的发家史,他说:“我发财是沾了讲信用的光!靠了五山信用社这棵大树。”他就是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老湾村农民杜斌虎。  相似文献   

15.
他很朴实,却不简单;他很传统,却善用科学。他的性格总是不紧不慢,微笑中透出一个耕耘了近20年土地的农民特有的从容。他就是刘进良,一个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利兴村土生土长的以耕田为毕生事业的农民,一个在2007年度被光荣地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切接见的农民。  相似文献   

16.
有位基层干部向我诉说“冤屈”,当地建校垫宅基需大量土方,他不顾土地执法人员的劝阻,私自做主从农民承包的耕地里取土,结果,由于违犯了《土地法》的有关规定,受到了政纪处理。他想不通,不服气地问我:“奉公违法也是违法吗?”据调查,在基层单位干部中,类似“奉公违法”的案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2006,(9):56-57
无花果成了农民致富“小银行”;茶杆竹唱响农民致富曲;柠檬:瑞丽农民致富的“黄金果”;树下养金蝉,无本赚大钱;一亩小葱3000元;山东农民种“环保花生竹赚“保护价”;“金菇”种在稻田里;大棚羊养虫成了“摇钱树”;翠冠梨“去斑”美容身价涨。  相似文献   

18.
另一种势利     
最近从同一份报纸看到两则消息,觉得其称呼很有意思。一则是写一个退休的官员的,该官员退位 之后潜心学画,终成大器,报纸称他为“赵老”;一则是写一个60 多岁的老农民的,这位老人40 年如一 日坚持栽树,绿化了好几座山头,报纸叫他“王老汉”。 对同样年龄的人使用不同敬辞的做法,在我们的媒体和口头语言中非常普遍。比如我们一般叫年高 的官员、学者、艺术家、科学家为“×老”,一旦人物的身份变成一般干部、教师、工人,即使年纪再大, 我们也只叫他“老×”,如果这个老人是修理地球的农民,那么我们一般的称呼则是“…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名普通的衣民,跟所有想摆脱贫困的农民兄弟一样,十六七年前,他选择了外出,希望通过打工闯出一条致富路。“我几乎什么活都干过,大都是体力劳动。”他说。尽管他勤劳吃苦,但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其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报酬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20.
王发财 《农村青年》2013,(11):12-15
2013年7月17日夜,暴雨如注,农民程兴贵跳崖自杀身亡。 他有25.5年教龄。他为证明自己的教龄四处奔走。 他想得到上级给予“代课教师”的补偿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