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3年1月11日,中美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同日,中、英、印共同签署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两个条约宣布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与中共有过一段官方层面的短暂接触。蒋介石对此十分怵惧,竭力阻止与破坏。他基于与美国打交道的经验及时局变化,先是竭力阻止,后用“拖”字诀,设置障碍。当美国与中共实现接触、有接纳中共主张的可能时,蒋介石坚决反对。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权衡利弊,时常有所让步。在多方因素作用下,美国最后又回到了“扶蒋反共”的老路。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在国内抗日救亡浪潮的压力下,蒋介石国民党被迫产生了准备抗战的思想,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抗意识。这对于国民党抵御日本侵略,参加全民族抗战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阶级本质所决定,蒋介石国民党准备抗战的思想又是不坚决、不彻底的,具有妥协性、依赖性、片面性等历史局限性,从而未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以“谁来监督交通厅长”为专题,向全国亿万电视观众介绍了目前在个别省份交通部门存在的商业贿赂犯罪情况,其中,介绍了河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张奎等人的受贿犯罪案例。至此,震惊燕赵大地省交通厅个别官员受贿窝案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一例,请看——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飞机作为一种新型武器出现在战场上,对传统的作战模式形成了极大的冲击。随着战争的爆发和进行,围绕“空战”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6.
刘岩 《党史博览》2009,(5):44-45
1937年10月19日凌晨1点,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一举击毁击伤侵华日军停在山西省代县阳明堡简易机场内的24架作战飞机,成为八路军抗战初期三个“首战告捷”(另两个是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一二○师雁门关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的著名战例。在八路军的这三个胜仗中,唯一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现金奖励的是阳明堡战斗。  相似文献   

7.
陈大斌 《党史纵览》2013,(10):31-35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蔓延。妄图篡党夺权的江青乘机到处煽风点火,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表演了一出闹剧。当时,笔者作为记者受新华社派遣,随同江青在小靳庄采访,亲眼目睹了她的那场“表演”。  相似文献   

8.
赵毅 《红岩春秋》2013,(4):33-34
1945年9月,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在战时首都重庆,为庆祝这一伟大胜利,重庆市邮票研究会于1946年春节期间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为全国集邮界所瞩目的"陪都邮展"。  相似文献   

9.
郝明工 《红岩春秋》2012,(5):157-160
1937年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在大后方形成了陪都重庆这一文学中心。在重庆,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在50种以上,而且涌现了一批包括《抗战文艺》在内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抗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它们的出现,标示着陪都重庆大后方文学中心地位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肖舟 《党史纵横》2006,(11):12-17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历史上的这一天,在古城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临潼骊山活捉蒋介石,并将其送回西安市杨虎城办公所在的新城大楼看管起来,逼蒋抗日,历史上“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70年后,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负责看守蒋介石的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耄耋老人王志屏回忆起当年的一幕,讲述“了西安事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他的出现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再次鲜活如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正独家揭秘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与中国抗战——约瑟夫·史迪威缘何来到中国?他为何与蒋介石屡生抵牾乃至反目?他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与抗战决心?他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又有各自怎样的评价?他为战时中国国民政府军队的变革作了哪些努力?他如何看待中国远征军?……种种疑问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最高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  相似文献   

12.
金志字 《党史纵横》2013,(11):57-60
1942年4月1日,陪都重庆罗家湾的一个大院里正在举行隆重的庆典,一时间冠盖云集,热闹非凡。在上午举行的仪式中,连蒋介石都亲临了会场。原来,这是军统局为“革命情报工作”建立十周年而召开的庆祝大会。下午,庆典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3.
箭竹 《廉政瞭望》2005,(8):24-25
阳光下的罪恶2003年3月24日,中午下班时分, 江苏省大丰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肖明和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匆匆往家赶。当肖明骑行到大丰供电大楼南侧距大转盘50米处,只觉得眼前一道亮光一闪, 头上遭到重重一击,人和车同时倒地……肖明本能地挥舞着手臂,当的一声, 一把尺余长的砍刀掉落在地……这起光天化日下发生的凶案在大丰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纷纷。大丰市公安局迅即成立了办案组。据现场目击者指证,作案车辆的牌照被“永结同心”的红字所遮挡,车上不只一人。警方经过  相似文献   

14.
梁琨 《党的文献》2011,(4):117-118
不久前有人撰文称,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该文说: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文章最主要的根据是《大公报》的报道。它说,1945年10月9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张治中设宴款待毛泽东的消息。在酒席上,毛泽东作了希望建  相似文献   

15.
习宜豪  张维 《廉政瞭望》2014,(10):62-63
许多人上访数年,也不一定能盼来上级的一纸文件。在河南邓州.46岁的农妇张海新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自己制造“组织”的文件和公函。  相似文献   

16.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位女速记员正埋头记录着蒋介石的讲话。这位年轻的女速记员,就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中央的红色情报员、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近日,笔者有幸见到沈安朔15的女儿,聆听她讲述母亲的“潜伏”故事……  相似文献   

17.
火鑫  铭秀 《党员文摘》2003,(4):13-14
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位极为复杂的重要人物。他一直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在逃往台湾后仍然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但他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立场。这与现在台湾那些图谋分裂祖国,制造“两个中国”或“一台一中”的跳梁小丑相比,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曾经对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表示过赞赏。  相似文献   

18.
和大多数黄埔名将不同,戴笠不是通过率军打仗、屡建战功而获得声名的,他发迹于搞情报。戴笠被人期望的全部威力,似乎全来自于他高超的情报能力,以及无处不在的情报网络。抗战后期,由戴笠主持的"中美合作所"更是臭名昭著。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希姆莱",称他统治的军统为"无辜者的魔窟"。的确,在国共战场上,戴笠满手血腥,然而在攸关民族大义的抗战时期,他亦有不少正义之举,并被许多国民党人描述为  相似文献   

19.
刘继兴 《廉政瞭望》2011,(19):29-29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发现蒋介石的名号实在太多,常见的就有“委员长”、“总裁”、“委座”、“校长”等等,可见这个老蒋在其“职场”里的傲人经历。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为配合市领导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海口市林业局竟作出“非常”举措:美兰机场出口处的国道两边原有的几十棵椰子树,高达两米的公路护坡,甚至公路边上的一些标识物,因为有碍领导上演“植树节目”,便悉数被摧毁,长达1公里的公路防护林也均被砍伐(据3月11日《齐鲁晚报》)。如此“大毁小造”看似荒诞不经,却是一幕经常得以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上演的官场闹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