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美国“9.11”之后的反恐行动以各种法律为支撑。前“9.11”时代的战争后遗症与对战争失败的舆论批评促成了政府行政机关内部法律制衡权力滥用与司法制衡的双重管道。“9.11”后初期的反恐战争虽然放大了总统拥有的行政权,但是在一系列司法裁判和之前形成的内部制衡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反恐战争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均被法律“统治”。制度的改革惯性、法律阶层的特殊地位以及舆论监督是解释法律何以在反恐战争中被“滥用”的可能动因。  相似文献   

2.
战争是丰富语言的沃土。美国的反恐战争丰富了美语的词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美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和美国文化主客观的表现形式的美语词汇折射出9.11事件和美国反恐战争。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在美国对外扩张与对外战争过程中,特别是在21世纪的反恐战争中,利用美国面临的一次次国家安全与外交危机,逐步突破美国宪法对总统战争权力的限制,不断扩张他们的战争权力,在外交政策制订与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使美国宪法规定的联邦政府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原则形同消亡。今天,在战争权力领域,美国总统拥有太大的权力,已经背离了民主原则而走向独裁。  相似文献   

4.
由于缺乏控制权与退出机制,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少数股东极易受到控股股东的压迫。少数股东本可借助于《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获得总括性的救济。然而,由于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从"超越权利外部界限"的角度理解"权利滥用"、仅向少数股东提供极为有限的救济方式,《公司法》第20条未能发挥其兜底条款的功能。面对相近似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各州公司法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从权利的内部界限判断压迫或者权利滥用的构成;尽可能地向少数股东提供多样化的救济方式。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问题及美国公司法的当代发展,我国《公司法》及司法实践应当进行如下完善:1.以对合理预期标准与Wilkes案规则的中和为基础,从权利内部界限的角度理解权利滥用;2.借由法律解释或者修法向少数股东提供所有正当且合适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5.
孙逊 《外交评论》2013,30(4):96-107
奥巴马政府执政后,积极调整美国的反恐战略,降低反恐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相对地位。面临国内外困境和反恐新形势,在反思美国十年反恐战争、加深理解恐怖主义的基础上,其反恐战略对反恐的性质、框架和路径等进行重新定位,摒弃了"全球反恐战争"模式,"退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反恐战场,反恐重心回归美国本土,放弃对军事手段的"路径依赖",转向威慑性防御态势。奥巴马政府的反恐实践表明,其以"退出"为标志的反恐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并未能根除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美国的反恐战略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亚欧经济快速融合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亚欧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恐怖主义猖獗,"伊斯兰国"等新型恐怖组织的快速崛起使得"一带一路"战略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反恐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既有的反恐法律体系并不适应"一带一路"的反恐需求,因此,建立"一带一路"反恐刑事司法合作体系,增强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战争权力呈现扩大趋向。最高法院支持总统"固有权力",并以对其司法中立角色的自我认知出发,祭出"政治问题的原则",对总统战争权力及其扩张予以认同。但当总统战争权力的运用超出一定界限,对宪法分权制衡体制和人权保障构成威胁时,最高法院就会以司法审查施加限制。总统战争权力未曾游离于司法审查视域之外,也未对宪法规定的权力架构造成实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对恐怖主义融资加大刑事打击使美国成为国际刑事司法界开展金融反恐的参照样本。美国反恐融资执法机构的重组、刑事立法的及时跟进、加大刑事措施的力度和权限以及具体的办案经验,为我国刑事打击恐怖主义融资提供了经验,并对我国反恐融资刑事立法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倾向有所增强,明显表现在其反恐战争和外交行动之中.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他国际行为体对美国制约的乏力以及美国自身的制度和文化属性共同构成了美国单边主义倾向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反恐“战争”中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政府发动的反恐"战争"缺乏国际法依据,并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它还抹煞了一国政府在战时与在平时行为的界限,这使美国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地逮捕甚至除掉恐怖主义嫌犯;但同时由于它危及个人所享有的起码的程序性权利,因此它也就威胁到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9.11”之后,美国的地方警察部门被赋予了反恐和收集情报的新职责。地方警察部门在机构和人员、与公众的接触、收集和共享信息、利用视频和数字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地方警察更广泛地运用电脑从事资料收集和信息共享工作,出现了更多的情报专业警官和反恐机构,以更好地履行反恐的新职责。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之前,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经历了单纯应付功能性挑战到同时应付功能性挑战与结构性挑战并举的转变。9.11事件后,美国战略重心更多向亚州转移,一方面,在反恐问题上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另一方面,以美日同盟为基础,对中国进行防范和遏制。  相似文献   

13.
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开展国际反恐合作的政策背景与制度依托,以冷战、美国"9·11"恐怖袭击等重要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以公约缔结情况作为佐证依据,国际反恐合作可以分为发轫阶段、发展阶段以及调适阶段。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合作的关系经历了从立法倒逼到积极融入的转向,借助刑法修正案的形式,我国《刑法》与国际反恐合作的衔接更加紧密。国际反恐合作对我国刑事司法的冲击主要表现为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与消极冲突两个层面,我国《刑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为我国司法管辖权的行使创设了前提,但问题的解决仍需国际公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后,美国似乎打赢了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显示了近代以来的战争最为鲜明的不对称性。美反恐战争的不对称性,即为先发制人的绝对强权战略,高新科技的绝对军事优势,以及美国推行的绝对价值取向。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三个方面的失衡不对称,是美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重要的现实致因,而追求美国最大利益化,则是其实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追求对全球化虚拟经济的时空支配权,已成为美国获得更大利益的基础性战略目标,也是美国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底牌”。在国际社会间,武力使用的合法性应该是确定的而不是不确定的,这是首要必须的前提,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是世界秩序和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后果,使得先发制人的战争行为,发生了对国际法合法性的打击,从而产生了对国际秩序难以治理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从“非法战斗员”看反恐行动中国际人道法的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之后,美国以"反恐"为名,提出"非法战斗员"一说,使国际人道法现有的保护体系受到冲击。在反恐行动中能否适用国际人道法,如何适用国际人道法,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挑战,国际社会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在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际人道法,使反恐行动在更加全面、公正的法律机制下运行。  相似文献   

16.
在严厉反恐刑事政策指导下的世界各国反恐立法,呈现出反恐刑事法网日益严密的趋势,但是,在严厉打击恐怖活动犯罪中,存在如何保护人权的问题。应当借鉴国外立法及反恐经验,结合我国反恐实际情况,在严厉反恐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反恐法律体系,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应该在反恐法律框架内进行。而严厉的反恐刑事立法会存在"严有余,宽不足"的问题,应该在反恐刑事政策司法化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以宽济严"的一面,从而实现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司法规制公众抗议的经验主要是在"公共论坛"原理的框架下充分发挥法律和司法的作用:一方面基于宪法和法律为公民的公众抗议表达提供充分的公共论坛;另一方面通过司法判例确立公众抗议表达和政府规制的边界与规则。文章详细阐述了"公共论坛"原理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和实际应用,美国经验对规范我国民众群体表达行为的启示在于:须开放制度空间为公民正当的诉求表达提供"公共论坛";以法律为依据实现应对公众抗议的分类治理;应充分发挥司法在规范公众抗议中的规则形塑功能。  相似文献   

18.
和平与稳定是"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三股势力"频繁跨境活动,成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巨大阻碍。在新的反恐形势下,我国反恐力量开展跨境反恐行动迫在眉睫。为使跨境打击恐怖主义取得良好效果,应当做好相关的法律准备工作,做到"谋定而后动",为跨境打击行动创造法律空间。当事国政府的同意、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自卫权的行使和区域性组织的反恐协定,可以成为支持跨境打击恐怖主义行动的法律依据。我国应进一步推动完善国际反恐法律体系;完善国内反恐立法;锻造反恐尖兵,果断"亮剑"于境外;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沟通,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它的起源是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该判例开创了违宪审查的先河,它的理论基础则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理论。分权理论嫁接在美国宪政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权力分立与制约平衡的美国式结合,这种分权与制衡相结合的形式就是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最根本基础。司法审查制度被认为是美国宪政最独特的贡献,是美国法治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反恐法律对策,仍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指出了利用反恐国际公约和自卫权为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的传统应对方法后,分析了反恐国际公约制度,以及美国等国近阶段利用自卫权惩治恐怖主义行为的两次战争。最后提出了国际反恐模式,即应在安理会主导下,利用和完善反恐国际公约,采取国际合作方法,反对各国凭主观判断使用武力;同时,指出了国际社会制定有效措施消除贫困的重要性,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