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臣 《当代广西》2010,(6):47-47
<正>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涉及农资、建材、家电下乡、食品安全、网络购物等多个方面。2009年,柳江县查处了多起此类案件,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2.
斗拉 《前沿》2014,(19):95-96
《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当公民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利遭受侵害时,为保护其权益,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这充分说明,在民事侵权领域,凡涉及人身伤害案件都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本文试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促使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法院审判领域的逐步扩展,受理和审结的各类案件不断增加.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也逐年上升,执行积案迅速增加,同时导致执行难的客观因素亦层出不穷,大量生效的法律文书难以执行.到今年6月底,全国法院未结执行案件已达85万多件,涉及标的金额2590多亿元.仅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未结执行案件就达1500余件.造成人民法院"执行难"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一、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  相似文献   

4.
动作     
中纪委等:联合发通知切实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法院、监察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在办理党员和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干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案件中沟通情况、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于人民法院移送的案件线索应当依纪依法进行审查。对于立案查处的案件,应及时将调查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人民法院。纪检监察机关对于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例,可商同级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进行通报。人民银行:7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  相似文献   

5.
<正>网络暴力作为一种以网络为渠道和载体,对他人集中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或者其他道德绑架、贬低歧视、恶意揣测等不友善信息的行为,导致他人人格贬损、名誉受损或者个人信息被泄露,是网络空间中非常突出的不文明现象。情况严重的网络暴力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人身心健康,使其因遭受严重精神和心理压力而神智失常甚至自杀,从而严重侵害他人权益,也破坏网络生态,扰乱社会秩序,构成违法或者犯罪。近年来,我国逐渐完善网络暴力相关立法,强化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执法司法,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辽宁省建昌县人大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县人民法院撤销了关于企业改制时期涉及企业案件受理和执行方面的文件。根据县政府办公会议关于企业改制方面的会议精神,县人民法院向县政府作了《关于企业改制时期对涉及企业的案件区分不同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和执行的报告》,对涉及改制时期企业案件的受理和执行作出11项规定。常委会认为,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县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受理和执行不须向政府报告。同时,文件中对涉及企业案件的受理和执行所作出的11条规定有多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利于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12,(Z1):18-20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矛盾纠纷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全省各级法院一、二审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的案件比2009年下降9.3%,农业部门受理的该类仲裁案件下降40%,信访部门受理的信访案件下降40%,妇联系统接待的此类信访案件下降53%。一、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8.
警察执法权益及其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是警察正常执行公务的基本条件。警察执法权益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到政策保障、法律保障、司法保障、制度保障、社会保障、新闻媒体保障等多个方面。其中法律保障主要包括配备和使用防护装备及警械、武器方面;警察安全保护方面;制裁抗拒、妨碍警察执行公务违法犯罪方面。制度保障主要包括维护警察执法权益工作制度;澄清证明制度;袭警案件分析制度;警察维权案件登记制度;警察维权重点案例报告制度;警察执法监督与警察维权相结合制度;责任倒查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改革和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人民法院逐步设立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的机构”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年决定在全国确定17家试点中级法院。2月28日至29日,全国部分法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事案件审判工作座谈会在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会议认为全国少年审判法官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经验。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着力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崇明岛则是镶嵌在长江经济带入海口的一颗"绿宝石"。2016年6月6日,崇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崇明法院)在上海率先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以下简称环资庭),集中办理涉环境资源的民事、刑事、行政及执行案件。如今,崇明法院的"环资保护绿色工程"蹄疾步稳,环资司法保护的"崇明模式"已然全线启动。审判组织专门化+审判能力专业化"环资案件往往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在实体法适用中,不仅涉及法律法规,还包括林业、渔业、水利等规章条例,滩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总目标,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主线,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案件质效为突破口,以司法公开为重点,通过向全区人大代表发出公开信、召开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庭审等多种形式广泛接受人大监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司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提升法  相似文献   

12.
<正>法院提出以和解方式解决行政诉讼案件有法律依据,且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观。笔者认为,法院可以采用和解方式处理行政诉讼案件。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该条规定,赋予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和解等方式协调处理行政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局之年,人民法院以“公正与效率”为工作主题,在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司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二审、死刑复核、再审等案件3047件,制定司法解释34件,处理来信来访152557件(人)次;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共审结、执结各类案件8469255件;98%以上的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审理完毕,审判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司法会计鉴定为视角,通过对各种案件诉讼中涉及所有者权益问题的鉴定目的进行辨析,分别从涉及所有者权益构成的鉴定和总额的鉴定两方面来阐释,从而对其鉴定意见提出合理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40号中,法院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等表述的"工作原因""工作场所"择取与工伤保险机构不同的解释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解释方法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作出有利解释,有助于保障立法目的实现、约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保护弱势者权益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扩展效果以及增进民众积极依法维权的意识等。但是,地方法院在参照适用保护弱势者权益倾向的指导性案例做裁判时,还需注意有利于弱势者解释的限度,具体包括:以文义解释为首选解释方法、在个案中细致甄识弱势者身份、确认保护弱势者的指导性案例与待决案件类似,以及在保证程序公正的基础上达成司法共识等。  相似文献   

16.
<正>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2016年度广西消费维权典型案例。2016年,广西各级工商部门、消委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8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05万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667件。广西首例汽车消费"退一赔三"维权案2015年1月14日,王女士夫妇与柳州市翔鹏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翔鹏公司)签订汽车购销合同,以4.55万元的价格购买一辆轿车,并委托该公司上牌。8  相似文献   

17.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促使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和解是一种新的行政案件处理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及时化解行政纠纷,减少讼累,和谐社会关系。为了有效运用司法建议并达到预期目的,人民法院提出司法建议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非强制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司法建议主要可适用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和不当的案件、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群体性纠纷案件、法律规定与相关政策不统一的案件、行政合同纠纷案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案件、涉及行政相对人基本生存、生活需要的案件等。通过实践探索,司法建议在有效运用上则有找准问题、协调在先、内外配合、多层劝导和针对重点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洪丰  杨平 《公民导刊》2011,(4):39-40
3月15日,又一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内容涉及合同纠纷、物业管理纠纷、逾期违约等,其中合同物业纠纷问题最为突出。如何破解物业之"痛"?江北区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调研或许能提供一些破题思路。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3条有关刑事诉讼法的立法解释,涉及进一步明确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予以逮捕的适用条件,被害人对附条件不起诉的案件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诉,关于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和收监的程序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将公司法人格否认确立为一项制度,最高法院印发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252条将这类案件定名为“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赔偿纠纷”,这为人民法院审理公司法人格否认诉讼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笔者认为,公司法人格否认诉讼制度是对公司制度的基石——法人格独立制度的有益补充,必须从严适用。在审判实践中,既要严格遵循《公司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也需要在个案中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寻求个案中的公平正义。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