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正我一直很喜欢《当代广西》的博览栏目,第19期刊登的《红军长征途径多少省》一文,让我重温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途经14省,不怕艰难险阻最终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峥嵘历史。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是希望大家不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再次观看了激动人心的《长征组歌》,又经受了一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洗礼。我边看边思考:在那样空前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却能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胜利完成长征,创造了历史奇迹,原因何在,动力是什么’当看到《过雪山草地》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隆重推出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我的长征》。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6,(Z1)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思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何叔衡问我:假使红军主力转移,你愿意留在这里,或是愿意从军去呢?我的答复是:我愿意从军去。——董必武《出发前》号角响了,尖锐的声音激励着每个战士的心弦。红军家属在路边送别。儿童团小弟弟叮嘱道:哥哥多捉几个师长回来啊!——彭加伦《别》街头巷尾,人山人海,议论纷纷“:有机关炮!“”子弹不多,怎么总打胜仗?“”他们日走一千,夜走八里,刀枪不入,还靠子弹打仗?”——彭加伦《道州城一瞥》他一进门就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日子,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的一群老战士又忙碌起来,李淑君、邓敬苏、谢忆生等当年的著名演员又跃然舞台,唱起那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毛玉席派人来》……  相似文献   

6.
说起中国的革命史,不能不讲到长征。笔者一气呵成的看完了《长征》这本书,被书中那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所震撼,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书中生动细腻的情节,感人肺腑的场面和红军将士僮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17)
正为了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场景,电影《勇士》中的演员都经历了一次不停奔跑的"长征",但这代人所体验的"长征"仍与80年前的大不相同,和平年代,对于那种向死而生的精神,只能去感受和感悟,但每一个参与共和国建设的人,都可以称得上"勇士""当接到电影《勇士》的拍摄任务时,我内心是很激动的。"导演宁海强说,"对于影视题材来讲,在中国的革命史当中,我一直着迷于长征和抗日战争。因为这两段历史代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8.
阿军 《传承》2003,(1):35-36
《长征组歌》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史诗,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文艺舞台上演出最多、银幕上复制最多的作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奠基石之一的红军长征,通过《长征组歌》的传播,已经深深地印入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扉。近日,我在北京采访了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肖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王新兰讲述了肖华创作《长征组歌》的过程。肖华创作《长征组歌》是在一次大病中。1964年2月,肖华得了严重的肝炎。一向对自己身体不在意的肖华不得不在医生的警告下,由王新兰陪同到杭州疗养。9月,肖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主任。此时,全…  相似文献   

9.
乍一看书名,由陈虎创作、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长征日记》,好像是一位当年曾经参加过红军长征的老革命每天随手写下的日记。及至翻阅全书后,我才感到自己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初,党史学家向社会公开了史学界确认的一个事实:长征开始前,党内有"左"倾错误的领导人是不打算让毛泽东参加长征的。党史学家的认定源自伍修权撰写的《我的历程》所披露的一段史实。伍修权说,当时自己是苏联军  相似文献   

11.
正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力量对长征所涉地名进行整理,编撰了《星·火:长征重要地名录》一书。该书由王胜三主编,是红色地名文化系列丛书的第二部,系《印·记:二战重要地名录》的姊妹篇。全书共收录红军长征涉及的120个重要地名  相似文献   

12.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结识了陈靖,有幸阅读了他的《诗言史》。这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反映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它虽然不能同古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比,但它也是一种“史诗”,是另一种英雄史诗,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讴歌红军、讴歌长征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3.
在《延安颂》的首映式上,唐国强谈起再度扮演毛泽东感慨激扬:“延安十年,是中国革命黄金的十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十年。扮演这一时期的毛泽东,整部戏对我的考验很大,是我艺术生命和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唐国强先后在《三国演义》、《雍正王朝》、《战国红》等剧中出色地塑造了诸葛亮、雍正皇帝等历史人物形象,又在《长征》、《开国  相似文献   

14.
读者评刊     
当我看到《今日海南》第10期时,第一眼就被独出心裁、新颖别致的封面吸引住了。在鲜红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帜下,一支红军队伍正向雪皑皑的山顶艰难地前进;图上右边是熟悉的“毛体”“红军不怕远征难”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看了让人不禁回忆起当年红军长征那艰苦卓绝的岁月。这样的画面富有冲击力、感染力,很好!——定安读者苏庆岑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今日海南》推出的主题策划《红军不怕远征难——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堪称是一个大手笔,策划推出时间较其他媒体早,不仅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挖掘较深,有专家评述、…  相似文献   

15.
李动 《人民公安》2006,(2):56-57
经典音乐缘何不朽,因为它已经过历史的检验,深受听众喜爱,且已悄然流入欣赏者的血液。每当我听到熟悉的中外经典旋律,我的心便会莫名地激动,血液亦会随之沸腾。那天黄昏,我去交大散步,偶尔发现校门边那家旅行社张贴出《长征组歌》的演出海报,见之心里一动,心想也许是红色经典的原创歌舞团吧,好奇地趋前细瞅,果然是《长征组歌》的  相似文献   

16.
自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第一次向西方报道了中国红军长征的壮举之后,红军大无畏的英雄业绩就逐步传遍世界。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外国学者怀着极浓厚的兴趣研究评论红军长征的历史,多部反映红军长征的史书专著在世界各地相继问世。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日本原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冈本隆三分别于1965年和1969年出版的两本专著《长征——中国革命锻炼的记录》和《中国革命长征史》,英国中国问题专家迪克·威尔逊于1971年出版的《一九三五年的长征:中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美国共产党在美国当局的严禁中处于完全崩溃地步。一九九五年一月,法国《世界报》刊登了记者洛朗·泽希尼发自美国纽约的一篇报道,题为《美国共产党的长征》。美国共产党的重新恢复和发展,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关注。 所谓“长征”。按照美共领导人的意思,就是向着“社会主义长征”要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8.
日前,新华社以《百岁老红军,“一生的长征”》为题,报道了扬州军分区百岁老红军刘应启的感人事迹。文中写道,在人们眼里,百岁老红军刘应启一生都在“长征”。刘应启则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认真履行了入党誓言。”  相似文献   

19.
李月红 《今日浙江》2016,(13):56-57
“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距今400多年前,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和中国明代戏剧、文学大家汤显祖,分别在自己的传世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发出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记我党中央委员、歌唱家柳石明马家麟一曲《木鱼石的传说》连同他的演唱者一起红遍了大半个中国。人们慨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赞佩演唱者的圆润歌喉。可演唱者是谁?何以这般功底非凡?他,就是著名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柳石明。我是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