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而已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受教育者面前又常显无力。学者对实践中的不足进行理论反思,于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事实上,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都有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立论根基,马克思主义个人观的确立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化边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改革中,运用文化边界理论并将其贯穿始终。在此过程中,文化边界是联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前提,在现实基础上,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重点在于实现对"思想本位"和"文化理性"两方面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3.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是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大体可以归为两类,即"社会本位说"和"个体本位说"。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人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等理论观点,可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正确分析和把握社会要求与个人思想品德差距为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社会要求和个人思想品德,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强调,个人价值本位论有利于个体主体性的提升,有利于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培养。但个人价值本位论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使得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为此,必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略论“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支撑下,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深刻影响,社会由此进入"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顺应"微时代"要求,深刻分析"微时代"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立足现实,着力创新,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型。以"教育"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灌输和规范到注重引导和疏导的转型过程;以"管理"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控制,到注重内部关系的协调,再到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转型过程;以"服务"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为阶级斗争服务、为现实政治服务,到为经济、社会、文化和人自身建设服务的转型,即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转型进程。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建设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现代转型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7.
邵广侠 《探索》2006,1(5):83-86
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知识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反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它们无视人的生命需要。当前,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追求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顺应人性,注重尊重人、关爱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整合性。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是建立在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跨学科性质的对话和知识引入,必须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具备"学科本位"意识。这种学科"本位"意识体现在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场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逻辑,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即"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问题为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学科逻辑为本""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为本"。在坚守学科本位的基础上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以学科交叉研究"反哺"学科建设,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科本位"与"学科对话"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两种不可或缺的意识,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并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学界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区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但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活动主体,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之区分只是存在于学理研究的逻辑之中。对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其功能则既关涉到个人,同时又关涉到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应该在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辩证统一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解释。从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于以价值引导的方式调节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促进个人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认同,使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和制度安排得到普遍认同,以形成持久的利益认同精神支柱和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始终强调个体的首要地位,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服从与服务于"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对大学生心理、思想和精神上产生的正向引动力,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仍面临思想政治理论课"点赞率"不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点击率"较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关注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契合度较低等困境。其原因在于教育目标缺乏感召力;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教育者重说教轻感化以及教育方法和途径单一。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现实困境和原因剖析,要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度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渗透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愉悦性四个方面探寻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4,(4)
在现代社会,以理性精神、主体意识、人本情怀为基本向度构成的现代性精神具有普遍意义,其对包括思政课教学在内的各种实践活动具有无形的规制力。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论是"知识本位"的教学导向,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定位,都与现代性精神相背离。因此,需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体系置于现代性的精神场域中进行反思和重构,使之在教学导向上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在教学方法上从"灌输式教学"转向"讨论式教学",在价值定位上从"社会本位"转向"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追求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性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科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可能,但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评价标准、评价对象与评价方法上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出路,在于坚持社会标准与个人标准相统一、评价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一致、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应该首先从社会结构中得到理性的界定.这一地位的实质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价值化育为基本目的的思想上层建筑及其要素功能的自觉展开.它集中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承担了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思想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对社会意识、政治思想对思想上层建筑作用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立足新中国70年,必须牢牢把握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和"魂"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基"和"本"在于提升党的基层组织水平",桥"和"船"在于党的工作方法改革创新,这些已成为新中国70年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的总纽结,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立论之本.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联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思维路径.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调节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政治关系,促进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意识形态同质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虽然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中,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人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这关键在于它的科学性与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不但公开承认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使其成为党领导革命与建设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8.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结构、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要求高等教育相应多元化发展。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可以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美国高校相对成熟的多元化教育理念,融合"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提供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5)
当前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90后"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形成。开展女大学生婚姻家庭观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高校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理性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和家庭观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深刻揭示了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我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的个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反思具有两重视角,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质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