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8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和莫言、刘震云、李敬泽等40多位中国著名作家围绕"一部作品的诞生:我的创作和生活"分享了他们的创作心路,来自24个国家的38位翻译家则围绕"为什么选择翻译你"讲述了他们如何挑选自己中意的作家和作品。名家巨擘们对贵州文学也给予了充分关注。当代贵州全媒体特推出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但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他们在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创造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的文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20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中出现了不少文学大家,还出现了沈从文、老舍、萧乾三位名满中外的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风格不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但它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本质。本章着重讲解文学风格的涵义,文学风格对创作和欣赏的意义,文学风格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文学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等问题,也扼要地讲述了与文学的风格有密切联系的文学流派的有关问题。学习文学的风格与流派问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康毅 《理论学刊》2014,(1):122-126
"诗言志"与"摹仿说"作为中西文论的源头,不仅确立了中西方文学理论的传统,也作为"轴心时代"的一个重要精神产物反映、孕育和影响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文学形态。按照发生学的说法,一种理论的产生必然依托于所处社会的自然和人文背景。采用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把文学理论同自然和人文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可以将文学本质、文学功用以及创作风格与深层的文化根源相互映衬比照,可以看出早在先秦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对文学的不同阐释已经折射出了影响至今的中国文化中的伦理精神和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当然,对不同文化语境中古代文论的研究也是对当下理论建设的一种反省。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是一位以文笔简练、内涵丰富著称于世的文学大师,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其作品中语言使用特色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郭沫若两位文学大家对童话的认识与日本同行相一致,即"童话"既与原人的文学艺术相联系,同时也是儿童文学的代名词。他们为数不多的童话写作或者指向现实或者表达幻想,既有为儿童而作,也有为抒发愤懑而写的。他们的文学选择——重述神话或历史的小说、戏剧创作以及诗歌写作等实质上都与童话有关,他们以"童话"方式完成了艺术回归,寻找文学的本初之路。  相似文献   

7.
苏悅 《唯实》2014,(10)
正《清流远去》作者张昌华,中国作协会员,资深文学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致力于文化名人传记创作。其作品曾获第二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奖"。该书承袭作者之前已出版的"文化名人背影"系列风格,为现当代文化名流雅士撰写小传式的随笔。全书分三个部分:"旧时月色"、"收藏落叶"和"根深叶茂",时间跨越百年,记录了这些传主人生的吉光片羽,从中反映出现当代文坛的盛景以及文人风骨、文学薪火传承的精神。该书图文并茂,装帧独特,宜读宜赏宜收藏。第一部分"旧时月色"收录的是"俱往矣"的风流人物。自李瑞清始至刚刚谢世的罗孚(柳苏)止,包括李瑞清、蔡元培、史量才、王福庵、马君武等,他们名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前人主要关注精英知识分子创造的思想文化传统,相对忽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民间传统.对故土文化传统的难了之情,使得山东现代作家在五四偏激地否定传统文化的高潮之后,又较早地关注故土文化的可利用价值.来自故土文化的创作素材和母题填补了他们文学资源的空虚,凸显了他们的创作个性,但也制约了他们的开放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当代中国文学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如何藉翻译之"舟"逐波渡海走向世界?且听铁凝、莫言、麦家、饭冢容等名家怎么说。铁凝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创作的根在生长的土地上对中国作家而言,创作的根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文学的本土性、民族性更加突出,文学的时代感、现实感不断增强。作家更加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汲取创作的丰厚营养、从新时代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奋斗现实中汲取创作灵感,力求把更多思想深刻、艺术上乘的精品佳作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各种文学艺术的创造者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感受着地域文化的气息。因此,艺术家们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追求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文学地域文化特征的形成既经过漫长的历史选择,又有人为的推动和诉求;既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是社会各种关系的集中体现。本文以东北作家群为例,旨在通过解析这一特定文学创作群体的生存环境、创作动机和审美理想来窥见地域文化成因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下乡"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艺运动的重要转折点。以此为契机,中国文艺创作逐渐摆脱了五四以来的"欧化语言和欧化风格",开始向民族化、大众化方向转变。在"文化下乡"运动影响下,文艺工作者自身也经历了一场思想变革。当他们真正融入农村现实生活,以鲜活的真人真事为原型进行创作时,其作品也显露出了无限生机,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这些作品充满激情,通俗易懂,鼓舞人心,是激励根据地军民全身心投入抗战的重要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新编》是鲁迅以神话为题材创作的小说集,创作风格与其前期所创作风格有很大不同,在叙事上充满了创造性、想象性,采用虚构的手段来对历史人物以及文化环境进行消解与批判,以一种幽默、讽刺的"游戏笔墨"来进行叙事。本文就是对鲁迅《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6,(10)
正用艺术留住历史、再现历史、思考历史,是文艺工作的使命和责任。2015年,黑龙江省启动"十三五"文化工作重点项目——黑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政府支持的主题性创作,积累和推出一批彰显龙江特色、龙江风格、龙江气派的美术精品,为促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工程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黑龙江省画院联合主办,由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黑龙江省博物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07,(4)
余华这一名字和当代中国先锋文学是连在一起的。余华早期创作的文学世界充斥着暴力、血腥、死亡,他以其"冷漠叙述"在文坛上独树一帜。读他的作品就如掉在冰窖里,甚至令人毛骨悚然,而这仅仅是读者对余华小说的感性触动.此外,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表象背后所蕴涵着丰富意义的文学世界,以期对社会、人性等作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50年岁月里,自治区几代各族文艺工作者,怀着神圣的使命感,携手高奏时代主旋律,并肩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呕心沥血地绘制了一部"立足草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辉煌画卷。继内蒙古当代文学的开篇作品《血案》、《纪念人民英雄陶高的功绩》之后,从50年代起,草原文坛涌现出周龙、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敖德斯尔、巴·市林贝赫、朋斯克、扎拉嘎胡等一个以反映内蒙古独特风貌为特征的作家群,创作出了《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茫茫的草原》等一大批代表当代内蒙古文学水平的作品,以其鲜明的风格和文学品位,赢得了区内外以至…  相似文献   

16.
一、文学教学国外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开始重视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了一些研究。Little wood在他的一篇名为《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的研究论文里给文学作了一个透视,找出了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五个功能:文学是一系列语言结构;文学是文体风格的变体;文学是内容的表达形式;文学是作者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5,(4)
<正>在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前夕,我采访了原哈尔滨市文化局局长王洪彬,也就是以创作哈尔滨抗战文学而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雪墨同志。阳光透过飞扬的雪幕,从欧式的窗口流进来,斑斑驳驳地洒在哈尔滨市文管会的会议室,雪墨手捧一杯清茶,缓缓地向我讲述他创作哈尔滨抗战文学的历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雪墨在工作之余特别是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潜心研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抗战的历史,由此扩展到对于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创作的作品能够飞旋在大大小小的舞台。在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北京音乐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03:歌坛在行动”大型系列活动之一——全国词曲创作比赛中,农五师医院宋广斌创作的歌曲《哨卡的灯火》荣获歌曲创作银奖;他创作的歌曲《阿里情结》获“第四届北极星群英杯”全国歌曲创作笔会铜奖。他也被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轻音乐学会、中国合唱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吸收为会员。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3)
<正>自治区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 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内蒙古作家协会共同打造的草原文学精品工程。工程实施以来,有效调动了自治区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内蒙古作协共收到申报作品347部,通过专家评选,61部作品入选,25部作品已出版,出版的作品社会反响和市场反映良好。其中《,毛乌素绿色传奇》获第6届鲁迅文学奖,实现了内蒙古文学的新突破,并且荣获全国、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19世纪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o勃朗特短暂人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享有文学史上"斯芬克斯之谜"的称谓。阐释和评价《呼啸山庄》是一项极为艰巨而困难的任务,要尽可能忠实地将其翻译成汉语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从饮食翻译分析两个不同译本对归化和异化的不同运用程度,从而阐述: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应和谐统一地运用到译文中,并忠实可信地保持原著文化及风格。关键词:译本;归化;异化;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